APP下载

广州市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与区系特征分析

2016-11-12叶少萍吴渭湛叶广荣齐跃强

山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格木花都区分布区

叶少萍,吴渭湛,叶广荣,陈 莹,齐跃强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广州市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与区系特征分析

叶少萍,吴渭湛,叶广荣,陈莹,齐跃强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05)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笔者对广州市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花都区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现存554株(含格木古树群1个),其中,三级古树553株、名木1株;资源量较为丰富,隶属17科20属23种,以被子植物为主,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Oliv.)、细叶榕(FicusmicrocarpaL.f.)分别有273株、221株,共占全区古树名木总量的89.17%.全区古树名木科、属的热带分布型占优势地位,分别占总科数的82.35%和总属数的90.00%;部分植物在科分类上具有较古老的成分。花都区古树名木的立地场所可划分为4种类型:村落、机关企业庭院、景区、道路。其中,以村落分布数量最多(占92.24%)。此次调查可为花都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养护复壮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古树名木;资源量;区系特征;保护与利用;花都区

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 a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树种或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生长的区域特色鲜明,地理气候、土壤特征等因素均能影响其生长与保护。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加之温暖多雨、光热充足等气候特征,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有大量种类丰富的古树名木得以孕育和保存下来。截止2012年,广州市古树名木共计11 589株,现存11 499株,其中,古树群48个。此外,广州市古树名木种类繁多,现存古树名木隶属45科82属110种,主要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桑科(Moraceae)和橄榄科(Burseraceae),共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81.66%.笔者对广州市花都区古树名木现状进行了调查,系统分析了其科、属的区系特征,以期为今后花都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1 花都区自然概况

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广州市北面,东经112°57′~113°28′,北纬23°15′~23°3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7 ℃,年平均降水量1 732.4 mm,年平均湿度75%~82%,无霜期344 d,年平均日照时数1 936.4 h.地势呈东北向西南横向带状阶梯式倾斜,地貌有平原、岗地和丘陵3类,土壤类型主要为泥田、河泥田、河砂泥田和砂泥田等。花都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丰富。

2 研究方法

2014年5月至6月,笔者对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新雅街、秀全街、花城街以及花山镇、花东镇、赤坭镇、炭步镇、狮岭镇和梯面镇第六批名录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展开实地调查,记录资源量、立地环境及保护现状。根据《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统计分析花都区古树名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同时,依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划分保护级别,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500 a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300 a~499 a,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100 a~299 a;国家级名木不分等级。

3 结果与分析

3.1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现存554株(含格木古树群1个),隶属17科20属23种。其中,种子植物16科19属2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资源量较为丰富(表1)。

表1 花都区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资源量现状

从科的数量来看,苏木科(Caesalpiniaceae)古树数量最多,共有273株,占总株数49.28%;其次是桑科古树,有236株,占总株数的42.60%.而在属的数量上,格木属(Erythrophleum)、榕属(Ficus)古树分别有273株,231株,分别占总株数的49.28%,41.70%;龙眼属(Dimocarpus)、木棉属(Bombax)次之。此外,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Oliv.)、细叶榕(FicusmicrocarpaL.f.)数量最多,分别有273株、221株,其余树种数量均在10株以下。

由树龄特征分析可知,花都区共有古树553株,全部为三级古树,且树龄分布在100 a~199 a的有21种547株;树龄在200 a~299 a的有3种6株。其中,最老的古树是1株树龄约274 a的细叶榕,位于花都区花山镇平西村;有名木1株,为木兰科(Magnoliaceae)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Chun),树龄约14 a,位于花都区王子山森林公园内。

花都区古树名木均为乔木树种,其中,常绿乔木17种,落叶、半落叶乔木6种。大部分树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例如,格木、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水翁[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 Merr. et Perry]、假苹婆(SterculialanceolataCav.)、朴树(CeltissinensisPers.)、桂木[Artocarpuslingnanensis(Merr.) Jarr.]、厚壳树(EhretiathyrsifloraNakai.)、山牡荆[Vitexquinata(Lour.) Will.]、观光木等为乡土树种。木棉(BombaxceibaL.)为观花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芒果(MangiferaindicaL.)、假苹婆、五月茶[Antidesmabunius(L.) Spreng.]等为观果植物,细叶榕、大叶榕[FicusvirensAit. varSublanceolta(Miq.) Corner]、菩提榕(FicusreligiosaL.)等则为观叶、观形植物。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荔枝、芒果、樟树、阳桃(AverrhoacarambolaL.)等树种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花都区古树名木也有珍稀濒危植物品种,其中,格木被列为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观光木则为珍稀的被子植物。

3.2古树名木科的分布区类型

花都区17科古树名木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5大类型和3种变型(表2)。

其中,泛热带分布(含变型)共计9科,占总科数的52.94%;广布分布(世界广布)共4科,主要为桑科;北温带分布(含变型)2科;东亚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各1科。总体上,花都区植物区系热带分布共计14科,占总科数的82.35%,其余17.65%为温带分布。表明古树名木科的分布热带性质明显,尤其是具有泛热带分布特征。

表2 花都区古树名木科的分布区类型

花都区古树名木的被子植物中有不少古老原始种类。例如,桑科、无患子科是冰期前的古老被子植物,木兰科、樟科(Laur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是从白垩纪到老第三纪出现的科。尤其是木兰科,被认为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表明花都区古树名木植物区系在科分类上具有较古老的成分。

3.3古树名木属的分布区类型

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花都区20属古树名木可划分为8大类型和2种变型(第12页表3)。

花都区古树名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型占优势,包括泛热带、东亚及热带南美间断、旧世界热带(含1种变型)、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热带亚洲(含1种变型)6大类型,共计18属,占总属数的90.00%,符合花都区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基本特征,也体现出该区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的特征。其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数最多,有6属,主要代表属为榕属。此外,温带分布仅包括1个属,即松属,为北温带分布;而观光木属则为中国特有分布。

表3 花都区古树名木属的分布区类型

3.4古树名木的立地场所类型

花都区古树名木的立地场所可划分为4种类型:村落、机关企业庭院、景区、道路。各立地场所古树名木数量差异较大,以村落分布数量最多,共511株(表4)。根据功能的不同,将村落划分为活动场所、祠堂及其它场所。其中,活动场所古树名木分布数量为55株,祠堂为15株,其它场所441株。景区共有古树名木12株,主要分布在洪秀全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14年)、资政大夫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63年)、王子山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紫霞山庄等景点。此外,道路分布11株。其中,城区道路分布5株,郊区道路分布6株。机关企业庭院分布有古树名木20株。

4 讨论与总结

花都区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丰富。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量较为丰富,现存554株,隶属17科20属23种,以被子植物为主,树种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且乡土树种较多。从区系特征来看,花都区古树名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型均占优势,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部分植物在科分类上具有较古老的成分。

表4 花都区古树名木立地场所类型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长区域的气候和立地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的同时,也可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乡土树种。例如,适应性较强的樟树可作用材林和特种经济林树种,也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细叶榕、木棉等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素有“铁木”之称的格木不仅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同时也是优良的观赏树种。花都区现存的格木古树群中格木数量高达269株,为格木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笔者对花都区古树名木资源和区系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合理认识和开发利用古树名木的森林资源价值,也为花都区树种的生态研究及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叶广荣,何世庆,陈莹,等.广州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4(3):87-91.

[2]刘秀琴.兰州市古树名木调查及保护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张乔松,杨伟儿,吴鸿炭,等.广州古树树龄鉴定初研[J].中国园林,1985(2):43-46.

[4]王晓晖.北京古树生态监测与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5]徐志平,叶广荣,吴渭湛,等.广州市沙面古树土壤调查[J].园林科技,2011(3):5-7.

[6]张容,刘晶岚,张振明,等.不同区域古树土壤化学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57-60.

[7]莫栋材,卢树洁,江定钦,等.广州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研究[J].广东园林,1995(4):19-25.

[8]张树民.山西古树保护现状分析及技术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9]杨子国.云南古树名木植物区系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 367-13 370;13 384.

[10]黄应锋,孙冰,廖绍波,等.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104-111.

[11]吴征镒,周浙昆,孙航,等.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12]何仲坚.广州市乡土观花植物调查[J].广东园林,2010(3):75-77.

[13]冯志坚,李镇魁,李秉滔,等.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24-27.

[14]陈新法,石柏林,周丹,等.木兰科常用绿化树种幼苗形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4):400-405.

[15]黄忠良,郭贵仲,张祝平.渐危植物格木的濒危机制及其繁殖特性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6):671-676.

[16]张乔松,杨伟儿,贺漫媚,等.花都区古树名木保护规划[J].广东园林,2004(3):9-16.

[17]叶广荣,吴渭湛,何世庆,等.广州木棉古树生长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3):88-92.

Research on Resources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

Ye Shaoping, Wu Weizhan, Ye Guangrong, Chen Ying, Qi Yueqiang

(AcademyofForestryandGardeningofGuangzhou,Guangzhou510405,China)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re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forestry and tourism resources. Resources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Huadu distric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under protection in Huadu district was 554, including 553 ancient trees and 1 famous tree, while most species exceptPinusmassonianaLamb. were gymnosperms. These trees belonged to 23 species, 20 genera and 17 families, including 273 trees ofErythrophleumfordiiOliv. and 221 trees ofFicusmicrocarpaL.f., accounting for 89.17% of the total amount. Moreover, the dominant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stigated trees were tropical distribution, including 82.35% of total families and 90.00% of total genera. Some ancient tree species were also observed.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Huadu district were mainly located in villages, accounting for 92.24% of total trees, while others were in courtyards of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scenic spots or by the roads. This investigation c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onservation, rejuven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trees.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Resources;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Huadu district

2016-04-1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20401009)

叶少萍(1985—),女,广东高州人,201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程师。

S788

A

1007-726X(2016)03-0009-05

猜你喜欢

格木花都区分布区
全国优秀楼房养猪案例花都区炭步镇水口现代高效养殖小区
恩平市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繁花有歌》《岭南三月木棉红 》
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析
马尾松格木幼林混交效果研究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广东:广州花都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一键可查
视力检测眼镜
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概述
格木种子大小变异及萌发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