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沟通有秘籍,入园不焦虑

2016-11-11策划本刊编辑部

父母必读 2016年9期
关键词:入园园长宝宝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严芳 柳佳

专家支持| 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

房欲飞(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博士)

刘丽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朱葵花(北京启明双语幼儿园 园长)

李清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教专家)

家园沟通有秘籍,入园不焦虑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严芳 柳佳

专家支持| 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

房欲飞(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博士)

刘丽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朱葵花(北京启明双语幼儿园 园长)

李清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教专家)

入园是宝宝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个在家备受照顾的小人儿,从此就要开始集体生活了,宝宝在幼儿园吃得饱吗?老师对他够不够好?他会不会受到小伙伴的欺负?宝宝还没踏进幼儿园,妈妈的担心便开始了。然而不论妈妈如何心里没底,宝宝这一步都必须迈出去。这更需要妈妈不是各种焦虑,而是积极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宝宝的状况,协助解决宝宝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样才能帮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Part 1 宝宝入园十大焦虑,园长来支招

宝宝初入园,不适应的占多数。和在家相比,环境和要求都不同了。在幼儿园能吃饱饭吗?回家加餐加什么?玩具被小朋友抢了怎么办?每天早晨入园时撕心裂肺地哭闹,还要不要送?……如何化解宝宝初入园遇到的不适应?快来听听资深园长支的招儿吧。

No1. 早晨入园哭闹不休

妈妈提问:

栋栋很懂事很乖巧,在家很少哭闹,本以为他上幼儿园会比较顺利。可没想到,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就哭个不停,在大门口拽着我的胳膊喊着要回家。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怎么办呢?如果这个时候我硬要送他进去,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吗?

园长支招:

● 相信孩子的心理自愈力。孩子跟妈妈分离,会出现哭闹、打滚等现象,这很正常。但如果家长毅然决然地走了,你会发现孩子很快就能够自我安抚、自我调控,由负性情绪调整成为正常的情绪。孩子不可能长期沉浸在负性的情绪里,因为这样很累、很耗体力。而且老师也会去鼓励和引导他,带他去做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家长大可放心,入园分离不仅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反而能够锻炼他的心理和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

● 早晨送园有技巧。比如宝宝从出生就一直由妈妈照顾,非常黏妈妈,建议刚去幼儿园的时候不由妈妈送。不管谁送宝宝,都要避免两种情况:对孩子亲了抱、抱了亲,反反复复不舍得离去;躲在某个地方偷偷地看孩子,如果被孩子看到,他会哭得更厉害,因为觉得自己的行动自由被限制了。

送完孩子后建议妈妈马上离开,当然,也可以设计一种小的分别仪式,比如说贴贴脸蛋,妈妈就走,紧紧抱一下,妈妈就走,然后尽快离开幼儿园。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家长离开一会儿他就会没事儿了。

No2. 就是不想午睡

妈妈提问:

轩轩天生觉少,到了幼儿园之后,别的小朋友都在午睡,就他在床上躺不住,翻来覆去,各种闹腾,有时还会因为影响到别的小朋友而受到老师的批评。轩轩觉得很委屈,越发不爱上幼儿园了。这可真让人发愁。

园长支招:

● 在家练习陪孩子午睡。周末中午,家长最好陪宝宝午睡。当宝宝看到大人躺下睡了,他也容易安静下来。陪睡时,可轻拍宝宝的背,轻哼小曲,或放轻音乐,使他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 睡不着就闭眼安静下来。告诉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实在睡不着,可以安静地闭眼躺着,不影响别人就行。或给他找点事做:想想今天回家后要对爸妈说什么话;想想下周末我们到哪儿玩?或许宝宝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 家园共育强化午睡意识。如果宝宝周末都做到了午睡,周一时可在老师面前特意表扬宝宝在家的表现,强化他午睡的意识。

No3. 会不会吃不饱、要不要加餐?

妈妈提问:

淘淘很挑食,遇到不爱吃的菜一口都不吃,我担心他在幼儿园会挨饿,老师会喂他吗?每次从幼儿园回家之后,他都喊饿。这个时候要不要给他加餐?如果加的话,怎么加比较科学?

园长支招:

● 鼓励孩子自己吃。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鼓励孩子自己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盆饭菜,以便他们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在进餐到一半的时候,老师会针对每个孩子不一样的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保证孩子吃饱、吃好。对此,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 幼儿园配餐有营养保证。幼儿园一天的伙食都是按照儿童身体发育的需求进行了科学的营养计算的,幼儿园都有自己专门的营养师,这些营养师会遵循干稀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制订一周的营养食谱,以保证孩子吃饱、吃好。有的小朋友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厨房还会为孩子单独准备食品。

● 回家加餐不宜过多。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不够多,或者接回来之后活动量大,就很容易饿。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抱有一种补偿心理,认为只要孩子喊饿就一定要给他单做大鱼大肉,让他尽情吃饱。晚上过度加餐会加重孩子肠胃的负担,导致孩子发胖,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孩子喊饿,可以给他吃点水果、酸奶、饼干。到了晚上,尤其是7点半以后,就尽量别让孩子吃东西了。

No4. 早晨总是赖床

妈妈提问:

我跟苏苏说好7点起床准备上幼儿园。可几乎天天早上都要因为他的赖床而发生“世界大战”。我由最初的劝说、引导、命令,直至忍无可忍,两巴掌打在他的屁股上,结果,孩子号啕大哭,我气急败坏,一天的好心情全没有了。

园长支招:

● 晚上早点儿睡。刚入园的孩子回到家,父母和孩子可能都会比较兴奋,父母会陪着孩子玩很久,甚至有的孩子不想睡,家长也陪着不睡。由于睡得晚,睡眠不足,肯定会造成第二天早上起床困难。

● 让孩子设定小闹钟。可以准备一个小闹钟,头天晚上让孩子自己来操作:第二天准备几点起床,调好时间,上好闹钟。第二天,他就会像玩游戏一样,闹钟一响就起床了。

● 适当用点儿小惩罚。如果各种“软招”都没作用,可以来点儿惩罚。如不按时起床,就取消原计划的周末外出游玩,就不能吃到喜欢的东西、不能买想要的玩具等,但是惩罚一定要慎用,而且一定要先跟孩子约定好规矩才能执行。

● 请老师来帮忙。比如提议老师在班级开展“早上准时入园”的评比活动,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准时起床的意识和习惯;也可就自家孩子与老师做个起床记录表,如果孩子一周达到要求,请老师在班级上当众予以表扬、肯定,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

No5. 宝宝受了欺负

妈妈提问:

昨天我去接涵涵的时候,他委屈地大哭,说上午在玩滑梯的时候被后面的小朋友推了一下,还摔倒了,下午又被另外一个小朋友抢了玩具……看着他一副可怜兮兮、受气包的样子,我真是心疼极了。

园长支招:

● 拥抱你的宝宝。孩子能够跟父母说这些,表明他开始融入集体生活了,这是好事。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拥抱你的孩子,跟他说,妈妈知道他受了欺负,还很疼。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说,那就重复他的陈述。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共情,他希望妈妈能够理解自己当时的感受,这就足够了。

● 鼓励孩子求助或避让。如果孩子的情绪马上好转了,你可以跟他说,如果小朋友抢你的玩具,你可以告诉老师。毕竟刚入园的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或者你告诉他,有小朋友喜欢你玩的某个玩具,你就先让他玩一会儿,你去玩别的,一会儿再回来玩儿。

● 积极与老师沟通。家长要和班级老师多交流,与幼儿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这样可以在孩子受到欺负和委屈时,第一时间得到妥善的解决。老师会出面安抚孩子,并对爱欺负人的小朋友进行必要的教育。

No6. 为何宝宝变娇气了?

妈妈提问:

园长支招:

● 无条件满足孩子需求。孩子变得娇气了,可能与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关系。比如有的孩子觉得同伴欺负了自己,或者是觉得老师对他的需求应答不到位,心里就会有很多的委屈。无处发泄时,就会表现得娇气、特别黏妈妈。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有一个无条件的、拥有满满爱的人围在自己身边,让自己尽情地腻着或能发泄情绪。家长这会儿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陪他度过这段适应期。

● 教会孩子具体方法。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里委屈的具体原因。比如有的孩子说话声音太小,导致老师没有听到而回应不及时的,你要告诉孩子,先要大声说,如果老师还是没听见,就要走到老师面前去拉住她的手说。如果是因为小伙伴争抢玩具而受了委屈,则要培养孩子一些交往技巧,包括如何交换玩具,提议实行轮流玩的制度等。总之,家长需要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不是泛泛地安慰孩子“没关系”“没事的”。

No7. 胆小宝宝不跟老师互动

妈妈提问:

当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玩各种游戏时,咪咪却总是喜欢远远地站在一边。只有当老师特别主动地拉着她一起参与时,她才会缩头缩脑地跟在后面。宝宝胆小,不敢跟老师沟通、互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园长支招:

● 多一点儿耐心。可能老师带大家玩的游戏,孩子也喜欢,但就是不愿意主动参与。这没有什么绝招,家长一定要耐心等待孩子熟悉环境之后的改变。

而在性能方面,全新航海家依旧提供两种动力总成。其中,2.7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可爆发329马力的最大功率和528牛·米的峰值扭矩,数据看着漂亮,动力表现用着扎实;2.0升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无疑是更适合中国市场的选择,最大输出235马力、392牛·米。两款动力系统均标配全新8速自动变速箱,尽管其综合素质距离著名的ZF 8速产品尚有差距,比如降挡响应方面,但平顺性和经济性足以让人忘记MKX的6速自动变速箱了。

● 利用绘本和故事。给孩子读绘本,说说一些人物是如何通过练习变得积极大胆的;妈妈还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刚上幼儿园时是如何克服胆小、害羞的;如果这样做还是不行,那就在家里多做几次假装游戏,和孩子互扮老师和小朋友,鼓励他积极表现,并及时给予奖励。

● 重复幼儿园里的游戏。幼儿园里大部分是集体活动,老师会经常带孩子们在音乐背景下玩游戏。家长可以在平常多给孩子

No8. 晚上老做噩梦

妈妈提问:

溪溪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了,表现得挺好的,也不哭不闹了。可是,他半夜常常做噩梦,好几次还大声哭叫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儿?

园长支招:

● 做噩梦不是坏事。上幼儿园后,孩子以前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发生了变化,新环境让孩子感到恐慌、害怕,他没有可以发泄的对象,也没有找到信任的朋友。这种恐慌和担心得不到宣泄,会一直存于他的心中,就有可能通过噩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做噩梦不是坏事儿,反而有利于孩子释放不良的情绪。

● 睡前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讲故事,或跟孩子聊一聊幼儿园里的事情,这样孩子无形之中就会把他的一些感受,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跟家长进行重现。在这个过程中,他内在的一些压力就能得到化解,就不会带进睡梦里了。也可以给孩子在睡前做一些身体上的按摩,帮他放松身体,更好地入睡。

● 多带孩子运动。如果这些安抚工作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就要多带孩子运动。运动是人调整情绪和发泄内心压力的最好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户外的有氧运动。踢球或者爬山,只要是适合小朋友的运动,都建议多带孩子参加。播放一些音乐,带着孩子跟着这个音乐做一些动作,或者跳舞。当孩子比较熟悉这样的游戏模式后,再在幼儿园里和老师互动的时候,就不再拘谨了。也可以在家里多和孩子玩幼儿园常做的游戏,让孩子熟悉并体验到这种游戏的快乐。

● 向老师求助。你可以把孩子的这种状态反馈给老师,争取请老师平时多抱抱你的孩子,多主动邀请孩子参与活动,打破他觉得自己是局外人的心理,这能改善孩子跟老师交往比较少或者是生分的状态。

No9. 发愁,一入园就生病

妈妈提问:

悠悠刚上幼儿园没几天,就感冒发烧,我们只好把他接回家了。原本身体皮实的孩子,为何一入园就会生病呢?听说好多孩子都是在家好好的,刚入园时却会反复感冒、发烧,这可咋办?

园长支招:

● 及时做好隔离。刚入园的孩子心理上产生的焦虑、紧张、不安,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饮食、消化、睡眠等各个方面,易造成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刚入园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还比较弱,尿湿了裤子、口渴了也不知道告诉老师。秋季又是流行病高发期,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容易造成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如果孩子得的是传染病,比如手足口病或是疱疹性炎症、水痘等,那么就一定要遵照医嘱回家隔离休息。

● 每天和老师沟通1分钟。每天送孩子入园时,记得跟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等,以便老师更好地照顾孩子。如果孩子有过敏疾病史和不耐受的食物,也一定要记得告诉老师。

● 周末别打破正常作息。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走向打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作息规律。要让孩子的营养均衡,别一到周末就给吃大鱼大肉。

No10. 不喜欢老师

妈妈提问:

莫莫入园之后,适应比较快,哭闹了两天就跟没事儿人一样了,让我这个当妈妈的非常欣慰。但昨天晚上回家,她开始告状:“我再不喜欢小宇老师了,她非要给我扎两个辫子,难看死了。”今天早晨送她的时候,她还满脸的不高兴。

园长支招:

● 共鸣孩子的感觉。听到孩子讲到不喜欢老师时,家长不妨先共鸣孩子的感觉,“哦,不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挺难受的,说说看,老师怎么让你不喜欢了?”这样,孩子既能感觉到妈妈的支持,又更愿意倾诉对老师的意见,无形中就给了家长一个了解原因的机会。甚至,有时候家长的共鸣本身,就足以让孩子缓释对老师的负面感觉。

● 积极和孩子、老师沟通。家长通过跟孩子、老师沟通得知原因后,可以有针对性地疏导孩子。比如,针对莫莫的情况,可以请老师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扎3个小辫子才能说明老师很爱你,那么老师很乐意这么做!”没准儿这么一句话,孩子与老师就前嫌尽释了。另外,如果是孩子被老师误解而感到委屈了,可以请老师配合做好解释或道歉工作,帮孩子打开心结。

● 当好孩子和老师的“润滑剂”。如果从老师那里或从其他侧面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些良好行为表现后,可以向孩子郑重地传达老师对他的赞赏。当孩子发现其实老师很关注、很欣赏自己的时候,对老师的看法也会有积极的改变。必要的时候,家长甚至可以准备好礼物,拜托老师用老师的名义送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被老师特别关爱的温暖,改善师生关系。

Part 2 入园焦虑,让我们轻松化解

宝宝刚入园,焦虑肯定存在,这也是正常的。妈妈如果一直纠结于此,自己会更加焦虑,对缓解宝宝的焦虑更没有好处。

听一听资深人士对焦虑的分析,有助于妈妈更多地了解刚入园宝宝的相关情况。一些实实在在的招数,也可以借鉴引用。

揭秘刚入园宝宝的焦虑来源

宝宝刚入园时的哭闹、焦躁,甚至表现出来的剧烈抗拒,正是源于生活中的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些变化就是他焦虑的源头。

● 生活环境的变化

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家庭成员都非常熟悉,很是依赖。初到幼儿园,园内和室内的摆设、小床等环境都较为陌生,甚至对刚躺上去的小床还不适应。孩子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找不到自己熟悉的感觉,从而出现紧张反应,产生分离焦虑。

● 生活规律的改变

宝宝在家的生活随意性很大,一般由父母或者更多人照顾,需要什么基本能得到及时满足;但入园后,吃饭、加餐、游戏、活动等有规定的时间,且很多时候需要等待,这都使宝宝感觉受到了约束,很不习惯。

● 活动方式的变化

在家中,宝宝主要是自由的个体活动,而且是中心位置,无论他做得怎么样,家里人多是表扬、鼓励;在幼儿园,宝宝要参加有一定约束和难度的群体活动,无形中有了比较,老师除了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外,还会有命令和要求。

● 人际交往的变化

宝宝在家主要和家里人打交道,就算是到外面,也都是跟随亲人或熟悉的人,不必自己来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而入园后,则需要面对老师及陌生的一大群同伴,还要自己独立处理很多关系,这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偏内向的孩子来说,会让他感觉发怵。

父母的这些做法易加重宝宝的入园焦虑

在宝宝刚入园时,有些家长也很焦虑,如果应对方式上再出现偏颇,则极易强化宝宝对幼儿园的排斥,带来消极影响。

瞎担心。宝宝要尿尿了,会不会不敢跟老师说?睡觉踢被子老师没看到怎么办?吃饭吃不饱还想要吃,老师会不会不给?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宝宝入园后,如果父母每天都有诸如此类的种种担心,自然会流露出焦虑的情绪,孩子很敏感,会捕捉到,从而给他造成“幼儿园不是一个好地方”的感受。

全家总动员。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浩浩荡荡地去送宝宝入园。事实上,搞得越隆重,宝宝隐形的压力会越大,情绪波动也大。最好推选出一个宝宝不是非常依赖的家长送其入园,把要交代的事尽快和老师说完,把宝宝交到老师手里后就离开。

同哭。看到宝宝撕心裂肺地哭喊,很多妈妈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经常“营造”这种悲伤的气氛,这不但无益于帮孩子平复情绪,还会加重他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甚至还会让他认为“哭”是拒绝上幼儿园的一件“武器”。

贿赂孩子。有的家长为了顺利地把孩子送入园,就承诺入园时不哭闹就给买XX,或者回家吃XX等,这是一种变相贿赂,虽能解决一时问题,但次数一多,负面影响会加剧。因为这样一来,宝宝是在为礼物或好处上幼儿园,如果哪天没有了,上幼儿园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了。

抹黑幼儿园。有的家长为了吓唬孩子调皮的行为,常有如下的言语:“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这句话给孩子的印象是:上幼儿园是一种惩罚,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老师是个可怕的人,继而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恐惧心理不断强化;“等你上了幼儿园,可就没有这么自在开心了。”这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像一个“牢笼”,处处有限制,时时有要求,当然会加重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谁离不开谁?

遭遇入园分离焦虑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也许妈妈更甚,尤其是全职妈妈。所以,建议全职妈妈,在孩子入园后,能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去参加社交活动,报个兴趣班,去做义工,或者重返职场。当有新的内容占据了生活之后,就不会在那儿一味地为孩子而担心了。有的时候,其实不是孩子舍不得离开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离开孩子。

4招轻松化解入园焦虑

了解了宝宝焦虑的来源,对症下药就变得简单了。放松心态,做足准备,你和宝宝就能够以更轻松的心态来面对。

聊聊幼儿园的美好生活

对于每个宝宝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游戏、老师都会有吸引他的地方,也有他不喜欢的地方,因此,在放学接孩子时,尽量少问“今天被欺负了吗?”“老师批评你了吗?”“睡觉的时候害怕了吗?”等具有负面情绪信息的内容,最好多请他讲讲幼儿园里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幼儿园里有哪些好玩的玩具?”“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又新学了什么新游戏?”“老师讲了什么好玩的故事?”这样的提问能强化幼儿园在生活、学习方面更有吸引力的地方,逐渐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丰富、有趣,进而更加愿意去幼儿园。

与老师常沟通

通过早来园、晚离园、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与幼儿园老师交流,说说孩子的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在家里进步的表现、需要关照的地方等,便于老师有针对性地照顾和教育孩子,也可以帮孩子尽快地适应老师。此外,由于老师也都事情繁多,建议与老师沟通时简明扼要说清问题,如果过多说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沟通效率会很低。

将进步转化为心理能量

每天在跟宝宝交流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时,最好能理解孩子的不安,鼓励孩子的进步。当宝宝对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抱怨或不满等抵触情绪时,首先理解、接纳他的这种情绪,并解释其中的合理之处,帮宝宝消除负面情绪,比如“听老师说你哭了,其实妈妈也很难受,妈妈理解你,但是明天我们可以少哭一会儿,好吗”。此外,也要经常把老师的表扬反馈给孩子,比如:“老师说你今天吃得特别棒,没挑食。”对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的零碎表扬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这等于是给孩子注入了一种心理能量。

把上幼儿园当游戏

电影《美丽人生》中那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而父亲则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对儿子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并将不同的场景处理成不同的游戏环节,从而使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这种应对方式可谓一种大智慧。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也可借鉴这种思路。父母可以跟宝宝扮演“我是小老师”的游戏,让宝宝演幼儿园老师,父母演小朋友,将白天幼儿园里的生活挑有趣的环节再重复一遍。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儿园作为游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Part 3 家园共育,你的沟通力还好吗?

家园共育,最有利于宝宝的成长,而沟通则是做好家园共育的关键。沟通能让家长动态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6秘籍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

如果家长和老师双方能彼此融洽沟通,信任合作,无疑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一些家园沟通的关键技巧,你不可不知。

信任并认可老师的工作

要相信老师的专业性和爱心。老师一定也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愉快,他们会采用多种方式尽力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在,家长在信任的基础上肯定老师的工作与付出,这会很大程度上增强老师对工作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也为顺利沟通奠定了基础。

有疑问直接跟老师沟通

家长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直接跟老师询问或咨询,“张老师,昨天小宝有点情绪,在幼儿园发生什么事了吗?”“王老师,我家儿子最近睡觉情况如何?”相信这样的提问,都会得到老师积极的回应。老师们也希望家长能够直接告知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而不是向别的家长或在微信群、QQ群中抱怨。

及时支持老师的工作

作为老师,常常会有希望家长配合的工作,如帮忙找一些手工操作材料,帮班级进行环境创设等,如果在老师提出要求或寻求帮助时,家长能够及时地回应老师,对融洽各方关系大有好处。

出现变化及时告知

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家里老人回老家了、换保姆了、有旅行计划,甚至是夫妻离婚了,都请坦率地告诉老师,这样老师就会了解、理解孩子的一些特殊举动,并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关照。

家园沟通中,这些错千万别犯!

● 当着孩子的面议论甚至诟病老师。即使觉得园方有问题处理欠妥的地方,家长也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甚至诟病老师,应私下细细沟通。记住,明智的父母会尽力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形象,而不是相反。

● 将对幼儿园和老师不利的言论扩大。不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父母都要尽量把老师当作“盟友”来看待。毕竟,孩子正确还原事件经过的能力尚不完善,对事情的理解也可能出现偏差。记住,包容与信任,是一切良性沟通的前提。

● 动不动就要找园领导。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马上找园领导解决?先别急,要平心静气地倾听老师进一步地解释。仅当老师的做法触及父母能接受的底线时,才是去找园领导沟通的时机。

尊重老师的专业性

家长们要从心里尊重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性。如果父母在一些问题上与老师有不同意见,一定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

充分利用好4种沟通时机

接送孩子时。父母可以在接送孩子的五六分钟时间里,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近期表现,或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家长约谈。老师经常会约一些家长面谈,你可以主动发起、毛遂自荐,通过约谈对宝贝在幼儿园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把你的疑虑一扫而空。

亲子活动日。这个时刻中大家都会很放松,和老师自然地聊几句既加深了友谊,还能获得一些你想知道的信息。

网络及短信。父母可以利用微信、班级QQ群、邮件等网络工具和老师沟通,你不用花费很多时间,老师也可在先照顾好孩子的情况下,择机给你回复。

猜你喜欢

入园园长宝宝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朱继文:故事教你做园长
宝宝入园巧加餐
可爱宝宝超级秀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