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方向感现状的地理教学机制反思**

2016-11-10郝怡萍郭秀苹段文娜马广源

地理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东西南北方向感方向

王 芊 郝怡萍 郭秀苹 段文娜 马广源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基于大学生方向感现状的地理教学机制反思**

王 芊 郝怡萍 郭秀苹 段文娜 马广源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方向感是判断方位、方向的能力,延伸表现为辨识路线、对路线的复述、建筑物的再认等多个方面。方向感的优良与否对于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学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方向感的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对于部分已经结束中学地理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方向感现状并未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学生判断方向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判断方向的方法较为单一。现有中学地理教材对学生缺乏相关的引导:多数版本中学地理教材只是强调了在地图上认识方位,涉及具体的判断方向的方法较少;并且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中学教材中提及的判断方向的方法的掌握程度不高。本项目根据针对大学生方向感现状的调查结果,探究了方向感缺失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方向感的建议,特别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地图方向与实地方向的对应,提供判断方向方法背后的科学依据,并能有效结合空间思维的培养。

大学生;方向感;中学教材;地理课程

一、引言

方向感是感知和确定当前方向的能力,确定前往目的地的方向及选择相应路线的能力。方向感主要体现为表征空间关系和辨认、识记路标两种方式[1]。方向感最基本的体现是对于方向的确定,本文即选取判断东西南北方向这一指标作为方向感的代表。方向感缺失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除不能有效分辨东西南北方向外,还可能无法进行2D图像到3D图像的转换,即无法想象二维到三维的变化[2];在陌生的环境下无法用地图或路标找到目的地;无法自己将走过的某一路线在纸上画出等;中学地理老师反映:方向感不强的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判断天空上的方向困难的问题。

地理科学的研究与方位、方向密切相关,因而在中学生方向感培养这一目标上,地理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中对地理课程性质的要求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地图”中“地图”部分活动建议为:在地图上辨识方向;找地名并选择到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使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行为习惯;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3]。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地理课程应辅助中学生培养方向感。

但是就目前已结束中学地理教育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判断东西南北方向的能力尚有缺失,部分大学生存在不能准确辨识道路、再认沿途建筑等现象。方向的判断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中的内容,大学生本该在小学、初中阶段培养的方向感为什么在大学阶段仍然缺失?大学一年级学生已结束中学地理教育,同时因刚入学受大学环境影响较小,可以作为验证地理教学在方向感培养有效性的代表。本文将基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大学一年级学生方向感现状的调研结果,分析中学地理教材中讲解如何判断方向的内容,反思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方向感的贡献及地理课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中,对于方向感的加工机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性别的方向感差异也有研究。国内中小学生教育中方向感培养的研究少见系统性的地理教学机制研究,相关方向感培养的研究较为零散,多限于感性的认识;方向感培养多附着于对常识的应用或其他学科。因此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凸显了关于方向感地理教学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方向感现状调查

为调查大学生方向感的现状,选取“判断两个建筑物的相对方位、在特定场合中寻找某一方向、判断前行方向”能够体现方向感的三项能力作为测试方向感的代表问题,随机选取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下为调查方法与结果。

1.对象与方法

(11))被试者

调查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在校大学生61名,其中男生30名,女生31名。参与调查的同学的学科类别有理工科、文科、体育(高中为文科)和艺术类,其中理工类与文史类、来自城镇地区与来自乡村地区学生比例大致相当。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随机访谈,访谈中设置的问题测试了访谈对象判断两个建筑物的相对方位、在特定场合中寻找某一方向、判断前行方向的能力,题目如下:

第二教学楼位于图书馆的什么方位(以东西南北作答)?答案:东北

当你在冬月厅(河东餐厅)面朝北面就座用餐时,冬日厅(河西餐厅)在你的哪一边(以前后左右作答)?答案:左

假设你现在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当你要前往第四教学楼时,你应该朝什么方向走?答案:西南

访谈题目背景均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并且询问了访谈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判断东西南北方向的方法。本次访谈要求访谈对象独立分析,如实作答。根据访谈对象作答答案的准确度、回答所用的时间,按照一定的比率对答案进行分数的计算。计算方法如下:根据访谈对象对于方向的熟悉度与应答所需时间,将作答时间划分为:非常熟悉、熟悉、不太熟悉和不熟悉四档。根据三个问题的回答时间制定得分Ai(如表1所示)、根据准确性设置得分比率Bi(如表2所示),得到如下公式:

表1 得分Ai计算规则

表2 得分比率Bi计算规则

(1)群体差异

根据计算,全体样本平均分为65.20。分别计算男生、女生、理科生、文科生、来自城镇地区学生、来自乡村地区学生各群体的平均分,发现这些群体的方向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男生的平均分高于女生,理科生的平均分高于文科生(含体育),来自乡村地区的同学的平均分高于来自城镇学生的平均分。

(2)各项被测试能力间的差异

三道题目访谈对象作答情况如表3:

2.结果与分析

表3 各题目作答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访谈对象群体在特定场合中寻找某一方向的能力要强于判断两个建筑物的相对方位和判断前行方向的能力。第一题、第三题的错误回答中均涉及到东西两个方向间的错认、南北两个方向间的错认。而第二题的正确率较高,当要求访谈对象在设定的情景中寻找某一方向时,大部分同学以具有指示作用的建筑物为参照进行判断,如选取“北门”等。值得关注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回答上述三道题目时只能判断出大致方向,这些同学选取的参照物的朝向并非朝向正南、正北,有一定的偏斜,因此以此作为参照判断方向的同学不能完全准确判断出具体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某些建筑物为参照判断方向的局限性。

(3)判断方向的方法

在61名访谈对象中有52位同学有效回答了日常生活中判断东西南北方向的方法。对于访谈对象回答的方法进行归类、统计,得到表4。

表4 判断方向方法汇总

使用人数最多的方法为以熟悉建筑物、地标为参照物,有较多的同学根据太阳、路标进行方向的判断,并且较多的同学在熟悉的地方以建筑物、地标为参照,在陌生环境下看太阳分辨方向。

根据路标判断方向在以上各方法中最简单但是使用范围较有限。根据路标判断不一定代表真正了解方向,而且随着道路延伸方向的改变,被测者可能会在未知觉的情况下迷失对于方向的感知。访谈对象存在以下现象:在熟悉环境可以分辨出方向,在野外、陌生环境中不能分辨;只会看太阳来分辨方向,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不能分辨方向;知道一些判断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但不会用;而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部答对三道题的同学判断方向使用的方法不是单一的。

因此可以推测访谈对象掌握的判断方向的方法较为单一,且操作性较差,排除熟悉的环境这一干扰,访谈对象判断东西南北方向的能力可能要比本次访谈结果差。

三、中学地理教材中判断方向的方法

查阅各版本教材,其中涉及到的判断方向的内容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 上册:“看地图,还要学会辨认方向,除了按照指示标判读方向外,还可以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教材中出示地平上八个方向的示意图。“活动”中提供了某地区的平面图,提问某建筑在另一建筑的什么方向等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012版 七年级 上册:“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断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上海教育出版社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六年级第一学期:与人教版叙述基本一致,另外说到“在室外查看地图时,一般手持地图,面向北方,这样就能使地图上的方向与实地一致”。阅读材料中提到“在室外确定方向的方法”:“运用指南针确认方向,根据太阳‘东升西落’辨认方向,看路牌上的指向标识别方向等”。还提到了手表和太阳来定方向——“将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手表盘上的12点之间的夹角(小于180o的夹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南方”。

山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必修1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较为详细,分别讲解了利用地图、罗盘、手表(与上海教育出版社版本基本一致)、恒星等辨别方向的方法。

另外其他版本的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等)关于判断方向的方法与人教版教材类似。

多数地理教材涉及到的方法仅为根据地图上的指向标以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判断方向,偏重于强调地图方向,对于地图方向与实地方向的对应的讲解较少。大多数教材对于方向的判断集中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讲解较少。

四、探究方向感的可能来源

预估大学生方向感可能的来源有:父母或亲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教授、地理教学获得、生活经验积累和天生遗传因素。为探究以上各来源在获得方向感这一过程中的贡献程度,选取在校大学生开展调研,询问他们怎样学会判断方向。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4份;问卷询问了调查对象自我认知方向感优良与否、日常生活中判断方向的方法(包含各版本教材中涉及到的方法)、对于地理教材中讲解的方法(以通过指针式手表、看星象、野外树木的年轮三种方法为代表)的掌握程度。

2.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方向感自我认知优良的大学生认为从教材中获得方向感的比例约为17.86%,在熟悉环境能分清方向但在陌生环境不能分清方向的大学生认为从教材中获得方向感的比例仅为8.00%(如表5所示)。

表5 大学生方向感的来源

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根据太阳、星座和运用指针式手表判断方向的方法,根据太阳判断方向这一方法有40%左右学生清楚原理或不太清楚原理但会用,根据指针式手表和星座判断方向的这一比率均不到20%,特别是认为完全没有学过的印象分别高达40%和30%。可以推测,学生对于中学地理教材中判断方向的方法的掌握情况不佳,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地理教学个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强调与练习。

五、探究方向感缺失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及查阅参考文献,笔者对方向感缺失的可能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

1.方向感意识淡薄与缺乏必要的方向感相关知识

根据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多数体现出有较好方向感的人都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采用多种方法来辨别方向,例如借助熟悉的建筑物、路标判断方向;回忆中学常用辨别方向的知识(看太阳、对比手表等)或者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来最大可能地做出判断。这样积极主动的方向感训练意识是形成良好方向感的基础;而方向感较差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则较少使用“东西南北”来表述方向。

对与方向感有关的知识了解不足导致绝大部分人在自主培养方向感方面陷入瓶颈,具体体现在不能自主理解并积累各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不能实现2D地图到3D实际的转换、不能利用已有的方位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方向感相关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较少地使用“东西南北”来表征方向,导致缺乏实际的锻炼,更不利于方向感的提升。

2.空间思维的缺乏

空间思维能力一方面由先天智力因素决定,一方面受后天空间思维锻炼的影响。调查显示男生的方向感相对女生的方向感较好。据推测,男生理性思维、空间思维可能强于女性,因此在方向感上可能会体现一定的优势。

3.生活环境的影响

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居住于乡村的人的方向感强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推测乡村生活的人习惯于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其它自然现象来判断方向,一般借助“东西南北”此类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居住在城市的人对自然现象不是很敏感,方向的判断主要依赖城市建筑物,描述位置时一般使用“前后左右”这类相对位置表征词。这种通过借助地标来判断方向的方法可迁移性较差,且不利于判断绝对方向(体现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一旦离开熟悉环境就无法判断方向)。可见,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观、生活习性都对一个人的方向感有着较大的影响。

六、提高方向感的建议

1.明确方向感在生活中的意义

很多人不辨方向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分辨方向没有用,出门有电子地图,上车有导航,东西南北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是作为描述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时依据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具有“前后左右”这类相对参考框架所不具有的优势:采用“东西南北”表征方向时,只要选定参照点,与位置参照点毗邻的区域就已确定,与参照点的朝向或观察点的位置朝向无关[4],对于方向的描述更为准确,并能避免由于参照点的朝向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在认路、读地图确定行进路线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建议

(1)中学地理教材中对于方向感的内容建议适当扩充,对于各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要给出其背后的科学依据,而不仅仅是经验的传授;

(2)教材、教学过程中建议加入“2D地图到3D实际”的训练活动,对于方向的定义要注意区分地图方向和地理方向;加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对应的训练,提高形象性与抽象性的结合[5];

(3)方向感的形成与空间思维有关,而空间思维有是地理思维培养基础的重要部分,因此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可以考虑加强对空间思维的训练内容。地理学科可以适当考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心理学等)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4)在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于地理教科书上的判断方向的方法的印象不深刻,认为没有学过或者知道方法但不会用,这可能也与多数方向感相关内容分布在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有关——由于在初中阶段就没有牢固掌握相关知识,高中阶段又鲜有涉及,因而学生们会淡忘地理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方法。可以考虑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也适当加入部分方向感的训练内容,持续地训练、提升学生的方向感。

综上,学生的方向感培养是持续的过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方向感的重视程度,掌握判断方向这一重要的生活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提高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地理知识,加强对于地理技能的应用。

[1] 许琴,罗宇,刘嘉.方向感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08-1221.

[2] 杜钰梅.多维环境下自评方向感及环境熟悉度对空间更新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3]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2011.

[4] 邱玉华.从空间认知分析南北方人方向感——以四川人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5:175-176.

[5] 徐波,周申立,韩敏.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78-80.

(责任编校:周晓辉)

*资助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4DX-258)。

猜你喜欢

东西南北方向感方向
人生需要『方向感』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冯振旺
训练方向感
竹 石
东西南北,你分得清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