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荒下的投资指南

2016-11-08李文婷

投资与理财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资产

李文婷

2016年9月14日,央行公布主要金融数据,用可读的语言就是: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487亿元,其中居民贷款6755亿元,为今年月度第二高值。也就是说,央妈放的水,超过七成流入房地产行业中。

同日夜晚,李嘉诚的长实地产以19.53亿港元拿下香港新界沙田豪宅用地。这也是时隔四年后,李嘉诚再度在香港出手。

这两条消息,其实都有一条主线——“资产荒”下,钱除了去投资房产,无处可去。

资产荒,钱真的无处可投?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荒”,如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属于饥荒。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出现了电力供给缺口——电荒。而到了2013年6月,央行收紧货币而引发了资金面趋紧——钱荒。现如今,中国经济最大问题是,巨量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资产荒。

正如网上的段子所言,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

然而,现在是,可能你被骗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席卷全球的“资产荒”就是所有投资都只有微利甚至无利,造成资金无处投,要么在银行体系内空转,从而在短期内推高M1增速。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的潜在规模大约可达154万亿。其中将近一半以上托管于银行、信托、券商、保险及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司的理财账户。2015年,我国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大约为93万亿,其中60%来自居民的个人财产。最近五年来,高净值人群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可投资资产在个人资产中的占比也不断上升,从2011年的24.58%上升到2015年的28.83%,目前资产总额大约为37万亿。

大量的闲钱在居民和银行手中,并呈多年递增态势。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结合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滑,投资者寻找到中高投资收益率,且低风险的优质资产项目,已经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现在来看看以前炙手可热的投资产品,现在沦落到什么地步吧。

“互联网宝宝”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时6.8%,而现在只有不到2.4%。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9月12日,72只“互联网宝宝”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54%。

目前,国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不超过4%,3.7%~3.8%的产品较为常见,即使是通过薪资卡、网银等渠道购买,收益率也只是增加0.1个百分点。去年的平均收益率还在5%。

中产家庭大多参与P2P理财,因为在目前众多理财手段中其收益率最高,今年利率有所下滑,也普遍在7%以上。

至于悲催的A股就更不用说了,上半年A股三大指数在全球垫底,几次熔断消灭了几千万中产。

而从近期储蓄国债“秒光”,优质理财产品短期内被抢购一空等现象来看,投资者对资产荒下的投资理财需求也愈发强烈。

房地产仍是第一选择

现实情况是:存款抵不过通胀,股市风险大,P2P不敢碰,银行理财和“宝宝类”产品收益低……整个资本市场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日益匮乏,举国上下巨额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投资者握着手里的资金,有的“病急乱投医”,忍受着低收益资产;或者求财心切,被高收益的骗局蒙蔽,以至于受骗上当;还有的坚持以不变应万变,耐住性子,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期待尽快熬过资产荒。然而,承担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好受。处于进退两难尴尬中的普通投资者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楼市。

无论是从市场看,还是从数据看,大笔资金正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而这都是在主管部门一再预警、二线城市调控扩容的情况下发生的。

9月14日,两份重磅数据出炉。央行发布的8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称,上月人民币贷款增长948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5286亿元,占比55.72%,成为信贷增长主力。

当天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亦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中,有至少2.3万亿投向了购房贷款(接近2015年全年的水平),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1%,加上1.1万亿投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合计至少有46%的贷款投向了房地产市场。

还是14日,一水之隔的香港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李嘉诚斥巨资19.53亿在香港拿地,高出市场估值上限14.6亿元,楼面价7.4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买下半个英国之后的李嘉诚,时隔4年之后,为什么在香港杀了个“回马枪”?

长和实业8月11日公布的半年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收益总额为1805亿港元(约合15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长和实业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港口业务年吞吐量同比减少4%,而零售与基建两项重要业务的收益,也同比减少了2%。

然而,与长和实业下降8%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实地产上半年的业绩大幅增长。据长实地产披露,公司上半年收入为275.6亿港元(约合236亿元人民币),与去年190亿港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相比,业绩大幅上涨了45%。

对此,长实地产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内地房市。眼下,房产、地皮犹如一列失速的列车,在上涨的道路上不受控制,并引发了一股史无前例的抢房潮。

始于今年年初的房地产暴涨行情,缘于国内流动性过剩但鲜有投资渠道,巨量资金率先涌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很快一线房价暴涨,周边城市揭竿而起,涨价潮波及二、三城市,全国房价跟着上涨。

“房价总是在涨,现在不买,以后就买不起了。”如今,一线城市一大批有钱人的想法就是买房。

该投资什么?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产荒”现象充斥整个市场,企业不愿意投资生产,就业形势自然不容乐观。同时,楼市等领域资产泡沫化迹象显现,楼市的火热与实体经济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叹,买房已成为当下创造财富增量的最优方式,没有之一。而在这个已经疯了的市场,普通工薪阶级何时才能圆自己的购房梦?

房地产泡沫始终会破的,但什么时候破谁也不清楚,上涨的过程,是一批企业家生产成本上升和老百姓恐慌加剧的过程。

跳出房地产之外,又有什么可以投资的呢?债券市场自全球降息潮以来,牛市占据多年;在中国国内,债券违约的数量大幅增长。中国债券强势还能维持多久也是个未知数。

黄金和美元时常是反向关系。美联储加息开启美元强势周期,黄金则受到冲击。最新数据显示,黄金供给已经过剩。

盲目投资可能会死得很惨,眼下存银行、买货币或许是种较为稳妥的理财手段。

如何做好投资?

今天我们很多人关注投资,也知道钱生钱,但并没有认真对待如何让钱生钱,总是觉得投资很难,或是投资什么不清楚。其实难的不是投资,也不是投资什么,而是自己过于贪婪。很多时候我们不想付出一部分辛苦换取钱财,但又对钱财的渴望过于理想化。

那我们该如何做好投资呢?

第一,要有这样的投资理念

1. 降低收益预期,将财富保值作为首要目标。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表示,未来几年,大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回报率甚至达不到5%。并且,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及低通胀的局面料将持续,全球资产荒将延续。

另据报告分析,中国未来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甚至可能降至0.75%~1%,从而步入零利率时代。因此,未来融资产品收益率继续走低的可能性很大。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资产荒呢?首先,转变投资理念,直面投资收益率走低的新常态。对此,投资者需降低回报预期,习惯低收益稳健投资,逐步转为资产配置将有利于投资者未来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

2.懂得财富是积累而来的,而不是快速暴富得来的。

但凡快速赚到钱的,结果都不是太好。我们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第一桶金是慢的,要给自己一个时间,要制定好规划,然后坚持去执行。

曾经有一个40岁的朋友问我,我不像你那么年轻,我等不了太长时间。五年才赚一百万,什么时候财务自由呀!我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你有其他什么可行的办法五年后收入能达到一百万吗?

如果有,当然我愿意让你做了。但现实是能缩短实现的可能更多是赌,概率是50%,如果你失败了你浪费的不仅是资金,更多是时间。而我告诉你的至少概率超过50%,而且稳定又不损失时间。

3.放下不劳而获的心理,你就会成长很快。

学投资并不是非常难的事,只要你愿意学,花点时间,比如每天一小时,你就会学会的。你可以没有投资大师专业,一样能赚到钱。

4. 多了解你要投资的产品,专注时间越长,你越专业,而不是往专业那走。

投资从来不是1+1=2的事情,也不是量化投资,以为技术分析就能走遍天下。为什么博士后做股票也不能成功呢?因为它更多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而这种情绪的表现是任何科学方法无法测量的。

所以股市每天的走势更像足球比赛,它最大的魅力就是不可预测。所有的预测都只不过是赌一把而已。

第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目前可以投资的品种有房子、股票、债券、保险以及收藏品等。

比如房子目前可选择的品种比较少,商铺可能是未来可持续升值的一种产品,但初期投入大,需要有原始的资金积累。股票门槛低,适合绝大部分资金少的人参与。

因为交易都由自己来决策,所以显得更公平,不易被动决策,通过小资金获取大收益,能实现以小搏大,但股票市场比较敏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波动剧烈,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知识和心理承受力,以及对所投股票的专注了解。

债券相对股票波动小,收益相对保本理财的大,只是品种不多,可供选择的少。保险产品丰富,可以小投入实现小收益,强调的是安全保障而不是升值,某些保险产品可产生微小的增值效应。

收藏品要有一定的资金,需要对产品有深入专业的了解,风险比较大,长期收益也比较巨大。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投资的时候要考虑它们的优劣,专注进去,就会越来越专业,从而成功率越来越高。

不要追求门门通、门门精,最后哪个都没有实现财富最大化,还分散了投资资金,这是普通百姓忌讳的,因为普通百姓本来资金量就少,集中一样效果更好。

第三,要学会借力打力。

普通百姓要想在投资方面做得更好,不要一味地自学和自悟,我们要学会提高自己长项的能力,借助别人强势的方面拿来助力。

互联网的今天,很多信息是共享的,我们不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去实践和试错,浪费太多的时间。我们可以站在曾经成功的投资人身上去学习,这样少走捷径,提高也非常快。

另外,多积累一些专业或专注投资很长的公司或平台所分享的信息,那里会有很多你不需要费精力就能得到的有用信息,帮助你增加投资成功的概率。

第四,要学会生活,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投资也不例外。

大道至简,如果你学会了生活,你也容易学会投资,你学会了投资,也容易管理好你的家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大事小事的相关性。

我们更多的是自身没有修行好,不懂得生活之道,自然也管理不好家,更何谈治国了。有时候我们没有联系生活常识去做投资,往往生活中是这样做的,一到了投资市场里就做反了。如何学会生活呢?我没有准确的答案,我只能从我的经历中分享感悟,汇成八个字:学会改变,积极思考。

资产荒笼罩下人人自危,这片阴云何时才能散去?没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资产荒现象绝不是一个短暂性的问题。很显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轻松获得中高收益率、低风险的优质资产已经不大现实,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与其祈祷资产荒快点过去,不如正视它,更新自己的投资理念,降低预期,稳妥投资。

综合《陆家嘴》、《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等

猜你喜欢

资产
基于CMMI的软件组织资产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对完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托管的思考
资产管理的“名”与“实”
全国国有企业资产主要项目构成
你家的资产配比中有外汇吗
大数据资产化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