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核心期刊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

2016-11-07王丽爱

关键词:稿源总览约稿

王丽爱

关于非核心期刊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

王丽爱

认为自从期刊有了核心与非核心之分后,非核心期刊的生存空间就一直受到核心期刊的挤压。分析了非核心期刊面临自然来稿质量不高、约稿难度大、期刊影响力低、编辑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从客观上对期刊评价机制进行修正完善,从主观上提升非核心期刊的影响力等对策,从而促进非核心期刊可持续发展。

非核心期刊;影响力评价;发展困境;发展对策

我国期刊的影响力评价已开展多年,尽管各个评价机构的评价方法不完全相同,但评价结果却是高度相似,而且同一家机构新一版评选出的核心期刊与上一版的继承率也很高。例如,在最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中,我国正式出版的9 878种期刊中有1 983种期刊是核心期刊,其中有1 798种与2011年版相同,核心期刊的继承率高达90.22%,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期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核心区[1]。

然而,自从期刊有了核心与非核心之分后,作为我国重要学术阵地的各高校、科研机构等对此也是高度重视,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职工以及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职工晋升职称、课题结题以及研究生毕业的依据。如此一来,核心期刊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使核心期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这一点可以由《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中核心期刊的继承率得到证实。相比而言,非核心期刊则处于劣势地位。一般来讲,学者们只有在投核心期刊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才会将稿件投到非核心期刊。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近年来我国非核心期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展困境所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对我国非核心期刊乃至全部期刊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非核心期刊的发展概况

为对近年来我国非核心期刊发展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笔者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各版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从1996年版和2000年版的统计情况来看,我国期刊总量的增长率还是很高的;但从2004年版至2014年版的统计情况来看,我国期刊数量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下,增长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从非核心期刊的发展情况来看,非核心期刊数占我国正式出版期刊数的比重一直是比较高的,除1992年版外,其他版次的统计结果均在80%左右,而且除2008年版外,其他版次的非核心期刊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

表1 《总览》各版非核心期刊数量与我国正式出版期刊数量对比

由上述分析发现,我国非核心期刊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其占我国正式出版期刊数量的比重也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非核心期刊在拓展科研领域、扩大学术传播、培养学术新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数量庞大的非核心期刊的生存空间却因现行的核心期刊评价机制而受到挤压,其中最大的冲击是稿源问题,特别是优质稿件严重匮乏,由此导致我国非核心期刊与核心期刊在刊物整体质量、影响力、知名度等方面均存在差距,而且这一差距越来越大[2]。既然如此,那么“仅核心期刊能完全支撑起我国学术出版、交流、传播的整片天空吗?”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国学术成果的出版、交流和传播绝对离不开非核心期刊的支持,非核心期刊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唯核心”评价论已对非核心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与威胁,非核心期刊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二、非核心期刊的发展困境

众所周知,学术质量是期刊价值的集中体现和良好发展的基石,是期刊的生命线,稿源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3]。也就是说,期刊质量与稿源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稿源结构优质,刊物质量自然就高[4]。对于非核心期刊来讲,一方面其要追求学术质量的提升,以促进刊物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非核心”这一关键词的影响,稿源不足成为其获得良好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仅仅依靠自然来稿进行拼盘式组稿常常会使得非核心期刊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因此约稿已成为非核心期刊提升刊物质量的重要手段[4]。然而,“非核心”这一头衔使得非核心期刊面临自然来稿质量不高和约稿难度大2大绊脚石,并由此引发了其他一系列问题。

(一)来稿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作者出于科研考核、职称评聘、课题结题和毕业等认定标准的考虑,往往优先将稿件投向核心期刊,而投向非核心期刊的稿件一般是被核心期刊淘汰的或是作者自认为发核心期刊没有希望的,由此导致非核心期刊的自然来稿不仅数量越来越少,而且质量越来越低。具体表现在:一是仅凭自然来稿难以维持正常出刊;二是篇幅极短、重合率偏高、内容简单浅显等不符合刊物要求的来稿屡见不鲜。

(二)约稿难度大

在自然来稿难以维持正常出刊的情况下,约稿已成为非核心期刊提升刊物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非核心”这一头衔使得非核心期刊的约稿也是困难重重、苦不堪言。第一,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出于维护声望的考虑,不愿将稿件投向非核心期刊。第二,具有副高级、讲师职称的以及博士生等作者出于职称晋升、毕业等的考虑,也不情愿投稿给非核心期刊。第三,硕士生的稿件虽然约稿比较容易,但期刊出于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考虑,不会主动出击约稿,甚至有些期刊已明确规定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或所在单位层次低的一律不予录用。

(三)期刊影响力低

自然来稿少且质量不高以及约稿难度大这2大原因直接导致了非核心期刊的优质稿源严重匮乏,甚至出现“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现象。一般来讲,非核心期刊约到的是高级职称作者撰写的质量一般的稿件,或是导师作为第一作者、硕士生作为第二作者且主要由硕士生执笔完成的稿件,能够约到同时满足作者职称高、所在单位层次高、文章质量高这3个条件的稿件是屈指可数。以上原因导致作者发稿需求与非核心期刊用稿需求之间存在供求不对称的矛盾,从而造成非核心期刊成为期刊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学术质量、读者与作者资源等方面处于劣势,最终导致非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相对于核心期刊偏低。

(四)编辑的压力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非核心期刊在稿源严重不足而又要提升刊物影响力的情况下,编辑面对的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为解决稿源匮乏问题,编辑要花费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去约稿,如在网上搜索相关专家、学者的信息并与之联系,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等等。即便如此,约到的高质量稿件也不多,而且由于编辑只有约稿的义务,而没有决定稿件能否被采用的权力,因此约稿不被录用而得罪作者也是常有之事。其次,除约稿外,编辑还要忙于常规工作,如来稿登记、送审稿件、编校稿件以及数字化出版等,而且由于非核心期刊的稿件质量普遍不高,因此稿件的编校难度也比较大。总之,非核心期刊的编辑在稿源不足、约稿难度大的情况下要提升刊物影响力,其面对和承受的压力又多又大,这极不利于编辑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非核心期刊存在的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非核心期刊发展困境图

三、非核心期刊的发展对策

自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来,非核心期刊的生存空间一直受到核心期刊的挤压,而且随着各种评审机构对核心期刊认可度的不断提升,非核心期刊所处的劣势地位愈来愈明显。实际上,我国非核心学术期刊的数量占期刊总数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在我国期刊整体发展、学术传播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非核心期刊的良好发展。

(一)完善期刊的评价机制

目前的期刊评价机制把多数期刊都打入了“非核心”的“冷宫”,那么这些所谓的非核心期刊在学术质量、影响力等方面是否都相差毫厘、不分上下呢?当然不是,虽然都属于非核心期刊,但是期刊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有些甚至差距很大。所以,我们的期刊评价机制应该进一步细化完善,不是简单地以“核心”与“非核心”来评价期刊,而是应该按照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对期刊进行打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期刊划分为若干等级,如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得分越高的期刊其等级就越高,也就说明其学术质量越高、影响力越大。

(二)提升非核心期刊影响力

(1)组织优质稿件。这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审稿专家队伍和作者队伍建设、参加相关重要学术会议等方式向相关专家、学者约稿;同时,还要关注学术热点、把握学科前沿等,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以优质热点文章引起外界对期刊的更多关注。

(2)打造特色栏目。这主要可以依托所在单位的学科优势或所处区域的特色来组织稿件,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栏目,突出期刊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优势。

(3)缩短审稿周期。对于非核心期刊来讲,审稿周期过长会引发作者撤稿、影响力滞后等问题。因此,在优质稿源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缩短审稿周期对非核心期刊来讲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来讲,期刊稿件实行3审制,要缩短审稿周期,非核心期刊对每一次审稿都必须规定一个严格的期限,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导致审稿周期延长的,一定要向作者解释清楚,以获得作者的理解和支持。

(4)提高编校质量。编校质量在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以及评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篇语句不通、错字不少的文章不仅不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反而会引发读者对其的厌恶和排斥。因此,期刊的编校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期刊人必须要始终坚持政治质量第一的标准,严格遵守期刊管理办法和期刊编排规范,尽己所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所刊文章既要有内容明确,且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同时还要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便于读者引用。

(5)重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使得期刊内容以短、平、快的方式得以展现,它是扩大和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加速器。对于非核心期刊来讲,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来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非核心期刊必须充分利用好数字化这一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加快期刊以及所刊发文章的传播、推送,进而扩大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例如:开通微信公众号,重点推送论文观点精粹,提升社会影响力;实施数字优先出版机制,将重点学者的优秀论文通过知网平台优先出版;建立平台化的编读交流机制,邀请权威专家把握当期学术前沿问题及未来趋势,探讨各专业领域的引领性话题,等等。

[1]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5.

[2]王银平.非核心气象科技期刊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林丽芳.作者身份与论文学术影响力关系的实证分析:对“非核心期刊”稿源问题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3(2).

[4]林丽芳.从约稿透析当前教授的学术心态:基于非核心期刊的考察[J].出版广角,2014(9).

(编辑:文汝)

G237.5

A

1673-1999(2016)10-0083-03

王丽爱(1977-),女,硕士,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期刊社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与出版、应用经济学。

2016-07-11

江苏省期刊协会立项课题“数字时代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研究”(2015JSQKB019)。

猜你喜欢

稿源总览约稿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声 明
约稿启事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