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探析

2016-11-06杨豪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日语学习动机动机

杨豪杰

(宁波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探析

杨豪杰

(宁波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对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的研究发现:动机减退原因主要由“教师能力与教法欠缺”“自我效能感低下”“动机缺失”“外部环境不理想”“学能低下”和“内容过易”等6个因子构成,“自我效能感低下”是造成学习动机减退的首要因子,内部因素对学习动机减退的影响大于外部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动机缺失”和“学能低下”是动机强度的负向预测因子。

日语;大学生;动机减退;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理论引入二语习得领域后,学习动机一直是二语习得情感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二语习得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动机减退现象。Dörnyei[1]143认为引起动机减退的是外部因素而非内部因素。但是,这个观点值得商榷。Dörnyei[1]以在布达佩斯学习英语和德语的高中生为对象,研究了他们学习动机减退的原因,共发现9个因素,分别是“教师”“学校设备的不完善”“自信心减退”“对目标语的消极态度”“目标语是必修的”“正在学习的其他外语的干涉”“对目标语集团的消极态度”“对同学态度消极”和“教材”。其中的“自信心减退”“对目标语的消极态度”和“对目标语集团的消极态度”是纯粹有关自信、态度等与学习者心理相关的内部因素。因此只把动机减退的原因局限于外部因素而否定内部因素是不符合实际的。荒井[2]、菊地[3]、Kikuchi和Sakai[4]等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鉴于此,我们认为,动机减退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而直接导致动机下降或者是由外部因素引起内部因素的负面变化而导致的动机下降[5]21-22。研究外语学习动机减退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找到动机减退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动机提升策略。

在国外,最早将动机减退研究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是Chambers[6]。她以英国利兹的中学师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于外语学习动机减退的认识截然相反。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教师,例如讲课不清、解释不充分、挖苦学生等;而教师认为原因在学生自身。荒井[2]以日本的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他们学习动机减退的原因,发现教师原因占了近50%,其中比较多的是“与学生的相处方式”和“缺少沟通与信赖关系”。Kikuchi和Sakai[4,7]分别以日本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及高中生英语学习者为对象,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原因。对比两个研究的结果发现:有4个共通的因子,分别是“教室设备不完善”“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方法”“学习内容及教材”和“考试分数”;有一个因子不同,前者是“非交际授课法”,后者是“内部动机缺乏”。

在国内,胡卫星和蔡金亭[8]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法构建了一个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因果模型,该模型显示,学习环境、效价、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焦虑等都会对动机减退起直接影响。周慈波和王文斌[9]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以定量分析法对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由外部因素“教师能力与教学风格”“课程设置与学习材料”“不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内部因素“内在兴趣缺失”“有效学习策略缺乏”等组成。刘宏刚和应斌[5]对初中生进行了定量研究,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影响因子由“教师”“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学习者”4个因子构成。高强等[10]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法对英语学习动机减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因子主要包括“学能”“教师与教法”“课外生活”“教学条件”“课程与教材”“评价”等6项。

纵观上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二语习得领域中动机减退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目标语主要是英语和德语,目前还没有看到以日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

第二,没有适用于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的测试量表。

第三,大部分研究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前,没有进行试测(pilot study)。王璐璐和戴炜栋[11]35指出,不少二语习得研究设计都缺少试测环节,为谨慎起见,研究者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可通过小规模试测考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恰当性,并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以便顺利开展客观、科学的研究。本研究中将加入这个环节。

不同属性的学习者其动机减退原因也不尽相同,在国内外语学习者中,日语学习者人数仅次于英语学习者,研究这个群体学习动机减退原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的研究目的设定为:开发适合研究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的测试量表,探索日语专业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减退原因,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的构成因子有哪些?2)各个因子所占的比重如何?3)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构成比重如何?4)哪些因子是学习动机强度的显著性预测因子?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为了制定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的测试量表,首先实施开放式问卷调查,让高校日语专业某班31名学生写出哪些因素会导致自己日语学习动机的减退,参考津村[12]30-31的量表,制成初期问卷调查表,由50个题项组成。然后以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各一个班的61名学生为对象,利用初期问卷调查表进行试测,发现有2个题项出现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1个题项出现地板效应(floor effect)。删除这3个题项后进行因子分析,发现1个题项的共通性小于0.1,故而删除此题项。剩余的46个题项在正式的问卷调查表中使用。问卷调查的第一部分询问受试者的年级、年龄、性别、是否出现过日语学习动机减退等信息。第二部分“动机减退原因”由46个题项组成,询问受试者题项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2、3、4、5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学习动机强度量表参考高一虹等[13]62设计的10个题项并按照日语专业特点进行了适当修改。

(二)受试者

受试者为重庆、成都和宁波三所大学日语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大四学生已经不在校,受试者都是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发出问卷调查表303份,回收到有效问卷301份。受试者中一年级108名,二年级101名,三年级92名;男生48名,女生253名;平均年龄20.1岁。

(三)数据分析工具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对于“你有过对日语学习失去兴趣的时候吗?”这个题项,256名学生选择“有”,占85%;45名学生选择“没有”,占15%。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出现过学习动机减退的情况,动机减退是日语学习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

(一)日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构成因子

46个题项组成的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原因测试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6,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了得到动机减退的因子结构,对46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轴因子法(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抽取因子。第一次因子分析共获得11个根值大于1的因子,同时发现第6、39、45、35、46、18等题项上的因子载荷小于0.4,第22、23、44等题项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4,因此删除上述9个题项。第二次因子分析发现第41、42两个题项上的因子载荷小于0.4,删除此两项后对剩余的35个题项进行第三次因子分析,发现抽取6个因子较为理想。方差总解释率为44.96%,6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0、0.857、0.673、0.736、0.758和0.770,表明6个因子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因子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日语学习动机减退因子结构表

题项ⅠⅡⅢⅣⅤⅥ14感觉老师的教法不好0.74815对于我的提问老师无法给予我满意的回答0.7245对老师失去信任0.70640老师发音不标准,口语表达能力差0.69017老师对我有偏见0.68343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0.65330觉得老师性格古板,易发怒0.65024老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与学生互动0.6477老师对语言点解释不清楚0.61525作业量过多0.4984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好0.41019想说日语却说不出来0.68720不懂得学习方法0.66034在众人面前说日语很紧张0.63811不知道自己的日语是否有提高0.61532对自己的记忆力没有自信0.58013自己发音不标准0.56812在考试中怎么也取得不了好成绩0.55433对日语学习中犯错误感到很羞愧0.52828无法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产生兴趣0.74329不喜欢说日语的腔调0.59426觉得学习日语以外的东西更有用0.56127觉得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学习日语0.4703不明白学习日语的目的0.41037专业课上课人数过多0.56431投影仪效果不好0.48810教材价格偏贵0.477

续表

因子Ⅰ由“感觉老师的教法不好”“对于我的提问老师无法给予我满意的回答”“对老师失去信任”等11个题项组成,其共同点是由于教师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将之命名为“教师能力与教法欠缺”。因子Ⅱ由“想说日语却说不出来”“不懂得学习方法”“在众人面前说日语很紧张”等8个题项组成,其共同点是对自身能否完成日语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低下,将之命名为“自我效能感低下”。因子Ⅲ由“无法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产生兴趣”“不喜欢说日语的腔调”“觉得学习日语以外的东西更有用”等5个题项组成,其共同点是由于学生自身对日语学习缺乏兴趣而导致动机减退,将之命名为“动机缺失”。因子Ⅳ由“专业课上课人数过多”“投影仪效果不好”“教材价格偏贵”等5个题项组成,其共同点是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学习动机减退,将之命名为“外部环境不理想”。因子Ⅴ由“考试很难”“要记的东西很多”“上课内容很难”等4个题项组成,其共同点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对过多过难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引起学习动机减退,将之命名为“学能低下”。因子Ⅵ由“上课内容过于简单”和“考试过于简单”2个题项组成,且因子载荷都在0.5以上,其共同点是考试内容和上课内容过于简单,将之命名为“内容过易”。

(二)因子在动机减退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6个因子的均值及所占比重,依次为“自我效能感低下(均值3.31,占比20.2%)”“学能低下(均值3.28,占比20.0%)”“动机缺失(均值2.71,占比16.5%)”“外部环境不理想(均值2.50,占比15.3%)”“教师能力与教法欠缺(均值2.48,占比15.1%)”“内容过易(均值2.10,占比12.9%)”。说明“自我效能感低下”在动机减退中所占比重最高,是影响动机减退的最主要因素。

(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占比重

依据各个因子与动机主体的关系,还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周慈波和王文斌[9]认为与学习者本人相关的是内部因素,与客观环境相关的是外部因素。根据这个分类,“自我效能感低下”“学能低下”和“动机缺失”等3个因子都与学习者相关,可以认为是内部因素;而“教师能力与教法欠缺”“外部环境不理想”和“内容过易”等是和客观环境相关的因子,可以认为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占比为56.7%,外部因素占比为43.3%。因此可以说,日语学习动机减退不是单一的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导致的,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语专业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动机减退的原因归为内部因素,说明其更能从自身角度思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学习动机强度的预测因子

为了探讨动机减退的6个因子中,哪些因子会对动机强度产生显著性影响,先算出动机强度10个题项的均值,接着以6个因子为自变量,以动机强度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多元回归模型综述表

模型预测变量RR2调整后R2标准估计的误差F值Sig.1动机缺失0.3580.1280.1250.88142.3720.0002动机缺失学能低下0.3960.1570.1510.8689.8050.000

表3 回归系数表

模型预测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ßt值Sig.1动机缺失-0.358-6.5090.0002动机缺失学能低下-0.303-5.3050.000-0.179-3.1310.002

表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表明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动机缺失”和“学能低下”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从表3的回归系数表可知,“动机缺失”和“学能低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ß分别为-0.303和-0.179,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回归系数是显著的,自变量对“动机强度”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动机缺失”和“学能低下”是“动机强度”的显著负向预测因子。也就是说,动机缺失程度越高,动机强度越低;学能低下程度越高,动机强度越低。

四、讨论

本研究中抽取的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6个因子中,因子Ⅰ、因子Ⅲ和因子Ⅳ与周慈波和王文斌[9]抽取的因子“教师能力与教学风格”“内在兴趣缺失”和“不完善的教学设备”基本一致,因子Ⅱ和俞玮奇[14]抽取的因子“自信心减退”基本一致,因子Ⅴ和高强等[10]抽取的因子“学能”基本一致。因子Ⅵ“内容过易”在先前研究中并未提及,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因子。这说明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因子既有与先前研究重合的因子,也有其独特的因子。

Krashen[15]提出了二语习得中的“i+1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学习者来说有效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即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得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学习内容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无法产生学习成就感,导致学习动机减退。教师在选取授课内容时,要对学生的学能有正确的认知,对内容的难易度有综合的判断,选取“i+1”难度的内容会让学生有掌握新知识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低下”是导致学习动机减退的首要因子,而Dörnyei[16]、荒井[2]、Zhang[17]等先前研究都显示教师因素是导致学习动机减退的首要因素,而本研究中发现教师因素比重只占15.1%,位列6个因子中的第5位。这说明教师因素虽然是导致学习动机减退的原因,但影响程度较低。通过对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归类分析,本研究发现内部因素(56.7%)的比重超过外部因素(43.3%),表明内部因素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主要因素。这说明日语专业大学生善于从自身而不是外部因素去认知自己学习动机减退的原因。而高强等[10]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本研究并不一致。他们的研究显示,“教师与教法”“教学条件”“课程与教材”等外部因素在动机减退原因中占据前3位,而“学能”和“课外生活”等内部因素位居第4和第5位。这表明英语专业大学生把动机减退原因主要归结于外部因素。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所学目标语的社会文化特质有关。日本人和日本社会崇尚集体主义,认同个体的生存依赖于集体,有了集体才有个体,善于从自身角度找问题而非归因于外部。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接受并且认同了这种文化特质,在学习动机出现减退的时候,会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于自身而非外部因素;而英语国家普遍崇尚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出现问题时,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教师在日语课堂教学时,应当多鼓励、肯定学生,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自信,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防止产生“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动机缺失”和“学能低下”是动机强度的显著负向预测因子。“动机缺失”因子的题项内容包括:学习者本身对日本文化、日语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以及不认同日语学习的价值等,这些都是内部动机低下的表现。语言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要对目标语及目标语国家抱有好感,这样才能有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而内部动机的低下将无法维持学习行为,并且会随着学习中困难的出现等原因导致原本就不高的动机持续减退。教师在相对枯燥的单词、语法教学中,可以穿插讲授日本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内容,提升学生对日本文化及日语的兴趣;同时可以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各类教改项目,创新教学法,提高自身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能低下”因子的题项内容包括上课内容、语法、考试很难以及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任何外语的系统性学习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学习内容过难过多会使学生因为难以掌握内容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状态,导致学习动机的持续减退。作为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这是学习中的一个正常过程,不要因为经历这个过程而减弱学习动机。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因子结构,发现主要由“教师能力与教法欠缺”“自我效能感低下”“动机缺失”“外部环境不理想”“学能低下”和“内容过易”等6个因子构成,其中“内容过易”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因子。“自我效能感低下”是造成学习动机减退的首要因子。“学能低下”“自我效能感低下”和“动机缺失”属于内部因素,“外部环境不理想”“教师能力与教法欠缺”和“内容过易”属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对学习动机减退的影响大于外部因素。“动机缺失”和“学能低下”是动机强度的负向预测因子。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外文学会2015年专题研究项目(ZWYB2015012)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1]Dö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Applied Linguistics in Action[M]. London:Longman,2001.

[2]荒井貴和. 何が外国語学習者のやる気を失わせるか-動機減退の要因とそれに対する学習者の反応に関する質的調査-[J]. 東洋学園大学紀要,2004(12):39-47.

[3]菊地恵太. 高校英語教育における英語学習動機減退要因に関する考察-構造方程式モデリングを用いて-[J]. Waseda Global Forum,2008(5):37-43.

[4]Kikuchi K,Sakai H. Japanese learners,demotivation to study English:A survey study[J]. JALT Journal,2009(2):183-204.

[5]刘宏刚,应斌.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影响因素模型的建构研究[J]. 语言教育,2013(3):21-32.

[6]Chambers G. Taking the‘de’out of demotiv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3(7):13-16.

[7]Sakai H,Kikuchi K. Analysis of demotivators in the EFL classroom[J]. System,2009(37):57-69.

[8]胡卫星,蔡金亭. 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模型建构[J]. 外语教学,2010(5):41-49.

[9]周慈波,王文斌. 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 中国外语,2012(1):48-55.

[10]高强,刘振前,王梅花. 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消退成因探究[J]. 外语教学,2014(3):50-54.

[11]王璐璐,戴炜栋.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J]外语界,2014(5):29-37.

[12]津村修志. 英語学習意欲喪失の要因と英語の好き·嫌いとの関係[J]. 大阪商業大学論集,2010(5):27-42.

[13]高一虹,程英,赵媛,等. 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C]//高一虹,等.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5-62.

[14]俞玮奇.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影响因素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3):24-31.

[15]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1981.

[16]Dörnyei 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Language Teaching,1998(31):117-135.

[17]Zhang Q. Teacher misbehaviors as learning demotivators in college classrooms: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in China,Germany,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 Communication Education,2007(2):209-227.

AnAnalysisofDemotivationforJapaneseMajors

YANGHaojie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NingboUniversityofTechnology,Ningbo315211,China)

In this paper,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demotivation of Japanese majors are studi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six factors,i. e. the incapability of the teacher and the lack of teaching methodologies,low self-efficacy,lack of motivation,imperfect external environment,low learning ability,and simple content,are the major attributes for demotivation of Japanese majors,of which low self-efficacy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factors on demotiva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external factor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lack of motivation and low learning ability are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factors to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

Japanese;college student;demotivation;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2016-04-28

杨豪杰(1978-),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H319.3

A

2095-2074(2016)05-0021-06

猜你喜欢

日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