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加州鲈养殖技术

2016-11-05赵为清

河北渔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

赵为清

摘 要:加州鲈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肉质鲜嫩、口味清香、营养丰富而享有“淡水石斑”之美誉,一直被称为鱼类之上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加州鲈鱼又因其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销量大、效益高而倍受广大养殖者的喜爱。因此,加州鲈鱼是当前优化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养殖者的热情也空前高涨。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以“加州鲈鱼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三新工程项目为依托,从浙江省湖州市引入加州鲈鱼种,在银涂镇薛某的0.68 hm2池塘内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72 657元/hm2的较好养殖效益,又为当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培育出了新的增长点。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加州鲈鱼;池塘养殖;防病

1 养殖条件

养殖池塘水源来至高邮湖水系,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捷,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养殖池面积为0.68 hm2,池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埂宽为2.5~3.0 m,池坡比为1:2.5~3.0,水深为1.5~2.0 m,池底平坦,保水性好,土质为偏碱性的粘壤土。池中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防止进、排水交叉污染和病菌的传播。另外,还应配备相应的增氧机、投饲机、水泵等生产设施。

2 养殖准备

2.1 清池消毒

入冬时排干池水,先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烧死草种及虫卵等。然后再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15 cm,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消除病原菌的危害。于放养前15~20 d先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 500 kg/hm2。一周后注水80~100 cm,再用溴氯海因(规格:24%)消毒,用量为1 500 g/hm2,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体、野杂鱼、水生昆虫、寄生虫(卵)等敌害。

2.2 施肥培饵

于鱼种放养前5~7 d,向池内投施高效生物肥水宝(主要成份:生物有机肥、活性酶、浓缩微生物制剂;规格:80%),1 m水深用量为3~3.75 kg/hm2,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快速生长,为即将入池的鲈鱼种提供优质天然饵料。之后每隔10~15 d还需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主要成份:海洋生物提取液、活性氨基酸、硅藻素、微量元素、生物素、多肽、生长激素、活菌等),用量为7.5~15 kg/hm2,以激活水体中各种环境生物的活性,加快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3 鱼种放养

3.1 鱼种放养

0.68 hm2共放养加州鲈鱼种91.8 kg;搭配放养鲫、鲢鱼种分别为30.6 kg和81.6 kg。单位放养鱼种的规格、密度及时间见表1。

3.2 鱼种消毒

加州鲈鱼种在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药浴10 min左右,鲫、鲢鱼种用15~20 g/m3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 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切断其传播途径。

4 养殖管理

4.1 投喂管理

在池岸北侧中部搭建投饲台,将投饲机安装在伸向池内台面的顶端头。在投饲机前方用20目的网片围成1个20~30 m2的方形食场,网片下缘入水50 cm左右,上缘用直径为10 cm的PVC管子作浮子,以防饲料随风飘散。加州鲈鱼种入池的前2 d,主要摄食池中预先培育好的枝角类浮游生物,无需投喂其它饲料。从第3 d开始,使用加州鲈鱼0#颗粒饲料(由浙江某公司提供)进行驯化,引诱加州鲈鱼集群向食场内摄食。驯化7~10 d后,使用投饲机投喂加州鲈鱼颗粒饲料,让加州鲈鱼聚集至食场内上浮摄食,实行一日三“餐”(上、中、下午各投喂1次)。养殖初期投喂0#料和1#料,蛋白含量为46%~45%,粒径为17~4.0 mm,投饲率为6%~8%;养殖中期投喂2#料和3#料,蛋白含量为45%,粒径为4~8 mm,投饲率为5%左右;养殖后期投喂4#料、5#料和6#料,蛋白含量为44%,粒径为8~12 mm,投饲率为3%~4%。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加州鲈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及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科学调整。

4.2 水质管理

一是加换新水。每5~7 d加水1次,15~20 d换水1次,每次加、换水量分别为20 cm和30%左右,保持透明度为35~40 cm。二是增加溶解氧。在增氧机上安装溶氧控制器,根据养殖需要,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行全自动增氧,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 mg/L以上。三是稳定pH值。当pH值低于7.5时泼洒生石灰,当pH值高于8.5时,泼洒pH值降解剂(主要成份:植物多糖、酶、pH值降解因子等),1 m水深用量分别为150 kg/hm2和3 kg/hm2,将pH值稳定在7.5~8.5之间。四是调优水质。每半月泼洒1次微生物益水素(主要成份:枯草芽孢杆菌、纳豆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及复合性酶),1 m水深用量为3~3.75 kg/hm2,以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促进池鱼生长。五是改良底质。每20~30 d泼洒1次底毒净(主要成份:复合盐、表面活性剂、除臭素、增氧剂等),1 m水深用量为3 kg/hm2,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阻止池底致病微生物生长,修复和改良池底生态环境。

4.3 防病管理

加州鲈鱼抗病力较强,只要加强预防,很少患病。养殖全程应始终不渝地坚持“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主要措施有:一是投喂药饵。每月投喂1次用0.1%的大蒜素(规格:10%)、1%的Vc和0.3%的免疫多糖(主要成分: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甘露寡糖、β—葡聚糖等免疫糖类、各种维生素、植物多肽等 )制成的药饵,连喂4~5 d,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率。二是食场消毒。每10 d左右用浓度为0.5g/m3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氯60%)溶液对食场消毒1次,防止细菌的大量滋生。三是水体消毒。每10~15 d用6.2%的二氧化氯进行1次水体消毒,1 m水深用量为0.75~1.5 kg/hm2,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四是定期杀虫。每月用菌虫清(主要成分:复合生物碱溶液)杀虫1次,1 m水深用量为1 950~2 250 mL/hm2,以控制寄生类原生动物的繁殖与生长。一旦出现池鱼患病征兆,应仔细排查病因,准确诊断病情,科学选用药物,合理计算用量,力求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将鱼病消灭在诱发状态。

4.4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鱼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及时清除池边杂草及池中污物,发现池水变坏,应及时采取改良措施,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平时应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载放种、投喂、施肥、用药、天气、水质、捕捞、销售等情况,以便统计分析,为制定下一轮养殖计划和改进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5 养殖结果

5.1 养殖成本

0.68 hm2养殖总成本为148 348.8元。其中:加州鲈鱼种12 852元、鲫鱼种367.2元、鲢鱼种489.6元、饲料119 340元、塘租5 100元、电药费4 080元、人工费6 120元。单位养殖成本明细见表2。

5.2 养殖收入

0.68 hm2养殖总收入为197 755.6元。其中:加州鲈鱼192 086.4元、鲫鱼1 599.4元、鲢鱼4 069.8元。单位养殖收入明细见表3。

5.3 养殖效益

0.68 hm2养殖总收入为197 755.6元,总成本为148 348.8元,总效益为49 406.8元,单位效益为72 657元/hm2。

6 小结与体会

为了防止加州鲈鱼自相残食,在同一池塘内放养的鱼种规格应尽量一致,并一次放足。这样做还可促进其均衡生长。

在主养加州鲈鱼的池塘中,合理搭配放养部分鲫、鲢鱼种,不仅能起到清理池内残饵,控制池水肥度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水体生产力,增加养殖综合效益。但不宜搭配抢食能力较强的鲤、草、青鱼等,以免其与加州鲈鱼抢食。

(收稿日期:2016-05-17)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
池塘底铺生物培养基青虾育苗技术研究
极火虾北方池塘养殖技术
东北寒冷地区斑点鳟鲑池塘成鱼养殖试验
安岳县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探讨
金乌贼人工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的技术特点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盐碱地池塘水产养殖中藻类平衡的控制
杭州湾滩涂粗养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鱼鳖混养技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