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6-11-05

山西建筑 2016年8期
关键词:八字遗存民俗文化

王 忠 霞

(宿迁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王 忠 霞

(宿迁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223800)

介绍了传统村落的概念以及价值属性,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要点,并结合实例,阐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对策,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了思路。

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传统文化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土区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2012年国家四部门联合对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并成立由多学科专业组成的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2015年七部门联合监督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并调查补充前三批传统村落名录。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更加重视城镇化质量,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平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着诸多矛盾,如保护与发展、城镇发展和乡村发展、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地方领导迫切改变现状的急切性等,但同时也为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带来契机。

1 传统村落概述

1.1传统村落概念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的评价认定包括三个方面:传统建筑评价、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村落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相比于古村落,传统村落更具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整体传承性;相比于乡土建筑,传统村落更注重乡村农耕文化和生产生活的整体性保护发展;相比于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没有很丰富的文物保护资源、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不受国家强制性的法律保护。

1.2传统村落价值属性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于村落,村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而传统村落就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深远绵长的根脉。每个传统村落都有其特殊的空间布局、建筑艺术、传统文化,其价值属性可综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可再生性。传统村落历经沧桑岁月,传承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记忆,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一旦损毁将永远消失。第二,地域特定性。传统村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依托特有的自然环境所建设,体现特定地域内的历史风貌和民风习俗,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互为融合,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环境、历史和文化的综合体。第三,开发利用性。传统村落是历史的延续,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通过适度开发,使人们体验和感受古老的历史文化氛围,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村落多地处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们生活水平较低。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市中较为优越的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市定居或搬离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数量急剧减少、村落风貌破坏和村落民俗文化淡化。

2.1传统村落数量减少

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传统村落总数为9 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 709个,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1]。2012年住建部等四部局开始对传统进行全面清查,初步建立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其中2012年收录646个、2013年收录915个、2014年收录994个,共计2 555个。2015年七部局的联合保护监督和补充调查,为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传统村落做好保障。

2.2传统村落风貌破坏

传统村落风貌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原住民自主建设性破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住民落后的住房观念——住在老房子里就是贫穷的象征;二是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与房屋权属政策——“旧房宅基不拆,新房地基不批”;第二,开发建设性破坏。在地方政府的引领下,以旅游开发为主的破坏最为常见,其次是地方领导政策误读或急功近利的政绩建树意愿下造成的传统村落大拆大建;第三,其他社会原因和自然灾害性破坏,由于传统风貌建筑修缮费用昂贵,加之人们追求良好生活质量的迫切心愿,村落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和看护管理,使传统村落日渐颓废。

2.3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淡化

在传统村落中,时时处处都能感觉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原来的“出门靠走,叫人靠喊”被现在的私家轿车、手机所替代,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便利的时候却渐渐淡忘了本身所固有的民俗文化和内涵,如带有地方特色的红白喜事活动、建房号子等乡村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化;一些特色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由于缺少传承而逐渐消亡。传统村落中原住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逐渐下降,民俗文化生活在减少,让村民有意识地保护和传承村落民俗文化刻不容缓。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要点

新型城镇化的受益者是农民,进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要在保护村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以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为目的,从社会、环境、人文、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规划,使村民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可以保留住传统村落的文化性、生态性和生活性。

3.1改善村落基础设施,注重传统风貌保护

社会在不断进步,村民享有享受现代科技和技术带来便利和恩惠的权利,对传统村落内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必不可少。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可以避免和预防水灾、旱灾、火灾等一些自然或人为灾害,但同时要考虑对村落传统风貌的影响,例如道路修建需使用当地材料和工艺。传统风貌是村落的外在表现,直接体现村落的历史人文特色,维护村落传统风貌是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最基本的要求。

3.2提高村民保护意识,注重民俗文化传承

人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有效传承需依靠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来实现,外界的干预只能起到抢救与保存某个时期文化遗产的作用,并不能延续文化的生命[2]。如果原住民对自己的文化不认同、不热爱,单纯利用“外界”所查证搜索的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增长,不是真正的保护传统文化,更不能传承民俗文化。提高村民保护意识,传承民俗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合理引导和培养村民的文化自觉和自爱是当前保护发展规划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3.3经济发展结合传统文化,合理选择发展道路

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地区农业生产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商业发展缓慢,但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以旅游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式的传统村落最为常见。传统的乡村旅游有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和休闲度假型三种形式,以传统村落保护为主的旅游其优势和特色就是文化,因此需要在保护村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民俗文化、村落现有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选择合适的乡村旅游形式,以达到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相互促进的状态,避免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现代流行文化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侵蚀和冲击。

4 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八字沟保护与发展规划探究

4.1八字沟传统村落概况

八字沟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西北部,大别山南部相对较为封闭的地方,环山抱水,其北部有朝天山、学屋山、徐洼山和八字沟水库,南部有后座山,自然环境优美(见图1)。据《华氏宗谱》记载,生于清雍正丙午年的华氏后人华启高为第一代迁居八字沟的华氏族人;据华氏后人所述,其祖先华启高是从江西沿途讨饭来到八字沟,发迹后在此建房造屋,现存古建筑为其后人历时三年(光绪十三年到光绪十五年)所建。八字沟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格局独特,布局经典,对研究晚清时期民居建筑具有重要意义,被列入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单。

八字沟所在大悟县交通便捷,位于武汉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内,距孝感北高铁站不到半小时车程,但通达八字沟的道路只有一条,且路况不佳,路程较远,交通极不便利。八字沟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村民外出务工;主要经济作物为板栗、油茶、青茶等;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基本无第二和第三产业。全村以华姓为主,共20户,常住人口9人。

4.2八字沟传统资源调查

1)物质文化遗存。八字沟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存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以传统民居为主体,周边分布有炮楼、古井、玛瑙石等遗存。村域内朝天山上有保安寨遗址,建于百年之前,该处视野开阔,据传为保护村落安宁所建,现只剩残垣断壁。学堂遗址为该村落兴盛时期学生上课之所,现已坍塌,但遗址前两株过百岁的桂花树仍在宣告着学堂的存在。村落内古树名木共有8棵,围绕传统民居分布(见图2)。

传统民居主体建筑群位于山体衔接处较平坦的狭长沟壑地带,为每层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小院(见图3),均为“四水归池,八柱落脚”模式。南北院落皆以门楼入口轴线为主要入口巷道,内部以檐廊、过道为主要连接通道。巷道的门楼极其精美,由于政治原因有些部件遭到破坏。

2)非物质文化遗存。八字沟保留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一月龙灯,二月风筝,三月冷得冷,四月清明,五月端午,六月扛菩萨,七月中元,八月赏月,九月登高,十月下元,十一月寒又寒,十二月送灶王爷”这样的顺口溜,还有祭山神、晒龙王、舞龙灯等传统习俗。一些民间技艺仍在村民间流传,如皮影戏、打锣鼓、竹编、藤编、草编等。

4.3八字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八字沟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建筑保存质量较好,是隐藏在深山里的一颗“明珠”,对其保护和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发展”的原则。以分种类保护的方法对物质文化遗存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以深度挖掘和广泛运用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发展是存在或生存的最基本形式[3],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八字沟的发展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部分村民回村居住,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存和发展旅游产业打好基础;其次整合村落旅游资源,设置合理的旅游项目;最后协调新民居建设,使居民生活舒适。

4.3.1分种类保护文化遗存

对于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分为两种——建筑和其他,其中对建筑进行分类保护,统筹考虑现状建筑质量、建筑风貌、建筑年代和居住情况四者的相互关系,确定建筑的保护措施;其他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古树、玛瑙石、古井和围墙,采用原址保护、定人定责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和看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的关键是要确定文化遗存的继承人并为他们提供发展文化遗存的资金保障,传承的关键在于“利用”,传统民俗节日要过好,民俗技艺要用好,使其再次融入村民的生活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3.2完善基础设施

综合考虑八字沟的区位、旅游资源、生态条件等因素,道路建设方面,对外道路主要是修整而不是拓宽,村落内部道路宜在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游客服务中心为旅游者短暂驻足之地,结合现状入村道路两侧的民房进行建设,使游

客在稍作休息之后可以步行进入村落。水电方面,现状饮用水取自八字沟水库,规划中设置净水系统,水库之水经处理后为居民和游客饮用。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体制,雨水结合山区地势分散排向低洼地段,污水需通过处理设备处理且满足排水标准后才能排放。供电线、网络线等埋地铺设;环卫设施在设计与安置时考虑周围环境,与村落整体风貌相协调。

4.3.3整合旅游资源

八字沟旅游资源丰富,采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旅游类型。其周边现状山体生态环境良好,适度整治山体环境,因地制宜修建上山道路和休憩设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爬山环境;其次,依托八字沟现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禀赋,结合现状居住情况,设计若干民宿,为节假日想放松心情、感受传统村落生活气息的游客提供居住场所;再之,收集村落内现有的老式农用工具和家具等设施,选择一栋传统民居进行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存是提升传统村落文化内涵的主要因素之一,切忌过度开发。对于传统民俗活动,宜按照节日进行,体现原汁原味;传统工艺技术可转化为文化产品,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4.3.4协调新民居建设

八字沟传统村落入村道路两侧已新建不少现代民房,是多数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主要集中地,只有少部分村民依旧在老屋生活。这种新老村分开建设的方法对保护传统村落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可避免传统民居为适应现代生活习惯进行内部装修;另一方面可避免村落空间不足所导致的加建行为。但现在新村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布局散乱、风格不统一等,因此新民居规划建设宜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结构整理和风貌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的同时,使新民居群成为进入传统村落的前奏景观。

5 结语

随着众多传统村落被评价认定和收录,越来越多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也在进行之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以保护传统村落为出发点,使居民享受到高品位生活质量,旅游者品味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规划过程中,宜根据村落自身特点进行妥善保护和适度发展,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避免过度开发对传统村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中国社会科学网.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亟待加强——访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DB/OL],2014-03-28.

[2]杨乔伟,李保民.徽州古村落保护的人本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24(6):731-733.

[3]朱光亚,黄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J].建筑学报,1999(4):56-57.

O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er new urbanization

Wang Zhongxia

(Suqian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Co.,Ltd,Suqian22380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ir value property,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conservation, points out the key points for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under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by combining with some exampl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vill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new urban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infrastruc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1009-6825(2016)08-0017-03

2016-01-07

王忠霞(1989- ),女,硕士,助理工程师

TU984

A

猜你喜欢

八字遗存民俗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5类人跟泡脚“八字不合”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