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2016-11-04陈序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高中教育德育渗透

陈序香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中,新时期的新课改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鉴赏这一门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将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关于德育渗透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育;美术鉴赏课;品德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22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对于高中课程改革也紧跟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求高中学校增设了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多种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分析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的意义,高中美术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实际中的教学现状出现了完全忽略型、过于形式化、应试教育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抓住作品的内涵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值得我们去欣赏的美,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都向我们传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远方的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抑或是对心仪的男女生的爱慕之情等等,总之都是对美好的人或物的喜爱。不论是谁看到这种美好的美术作品都会与作品的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其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情操。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美术作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教师应注重对高中生德育的渗透,可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同时,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例如,在对徐悲鸿的《奔马》和《山河百战归民主》这两幅作品进行鉴赏时,教师可以结合徐悲鸿的个人经历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则以故事“愚公移山”为创作素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创作,表达了作者对抗日胜利的决心,传达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又如,雕塑《和平》在抗日战争后创作,意在促进中日友好,维护世界和平,体现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再如,《粒粒皆辛苦》是方增先先生于1955创作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最后,油画《夯歌》由王文彬先生创作,以一幅姑娘们在大坝上大夯的景象图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的现状

(一)完全忽略型

一些高中美术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只是思想政治老师的责任,认为德育与美术鉴赏课程无关。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上知识单纯地向学生讲述美术作品的表面知识,而没有更深层次的从情感或背景上与学生分享交流,在教学上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二)过于形式化

还有小部分的老师太过重视对于学生德育的渗透,完全的脱离美术作品去给学生灌输思想品德上的知识,完全忘记美术鉴赏课程应依照的根本,这样的教学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渗透,但也只是符合新课改的一角而已,其实从根本上来讲反而过于形式化,失去了美术鉴赏课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了。

(三)应试教育型

一些高中院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应试教育,完全不顾新时期新课程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把体育、音乐和美术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得以放松的课程压缩、占用,使美术鉴赏方面的德育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三、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选对渗透的时机

每时每刻的德育渗透定会让学生厌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只有自然而然、不刻意的,在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接受。教师在教学的安排上可以自由的选择或者变换顺序,也可以根据时事热点或者季节、节日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你美术作品的鉴赏达到对学生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抓住作品的内涵进行渗透

美术鉴赏课程设置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向高中时普及美术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美术作品的内涵,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分析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从作品的内涵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或课外美术作品中可传授的德育素材,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变换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使学生对于精神品德方面的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

(三)激发学生对鉴赏的兴趣

从简单易分析的美术作品入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首先要帮助学生排除美术鉴赏困难枯燥的想法,结合高中生的个性特点,提高其对美术鉴赏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交流,分享他们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还可以师生互动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缩小师生之间隔阂,拉近学生与老师的心灵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生活中见到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方面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及其想要传达的思想和表达的感情。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为了避免学生对美术鉴赏这门课程产生厌倦的情绪,排除其认为美术鉴赏枯燥困难的想法,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1.使用多媒体教学

把美术鉴赏教材中优秀的美术作品收集到课件中,并搜集有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结合历史文化等因素,并适当的配乐,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心情,感受时代的气息,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或所表达的感情。

2.经常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中的单方面灌输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双向教学模式,经常开展一些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聆听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互动中产生思想上的火花,也去可以发现独特的视角或者一般意义上难以发现的情感,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3.将文学、音乐等元素融入美术鉴赏的教学中

艺术从根本上都是相通的。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承担着文化传播和情感传递的重任。若想提高学生的对于美术的鉴赏能力,可以将文学和音乐融入到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来,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搜集相关的文学作品或音乐作品,可以采取朗诵、演讲、歌唱或播放音乐等形式加深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深入浅出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更好的促进了美术鉴赏课堂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冯艳.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有效开展[J].华章,2012(32).

[2]万璐璐.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岳建飞.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姚伯玉.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之我见[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4(01).

[5]陈加元.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01).

[6]崔朋.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实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39).

[7]陈艳艳.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D].乌鲁木齐: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高中教育德育渗透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