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专利评价指标与专利影响力分析
——以杭州为例

2016-11-04先卫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许可

地区专利评价指标与专利影响力分析
——以杭州为例

在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本文首先构建了地区专利评价指标。以杭州为例,从专利生产影响力、专利学术影响力、专利国际影响力、专利技术影响力四个指标入手考察其2006年至2015年期间专利影响力情况。并提出了适用杭州专利发展的对策,以供商榷。

一个地区的专利发明与转化对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利是技术创新的法律表达,其申请与产出是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与指标,专利的申请和产出从很大程度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活力,也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专利影响力直接反馈了一个城市专利创新实效,是评价其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所指的专利影响力包括了专利生产影响力、专利学术影响力、专利技术影响力、专利国际影响力四个方面,其中,专利生产影响力通过专利转化率和生产许可率体现,专利学术影响力通过专利被引次数体现,专利技术影响力通过同族专利量体现,专利国际影响力通过授权国际专利量体现。

地区专利评定指标

对一个地区专利创新能力评判需要从政策特别是专利技术活力、潜力、实力、影响力等维度进行系统评价。为此,构建了地区专利技术创新评价的三级指标。其一级指标包括了专利政策、专利活力、专利潜力、专利实力和专利影响力等五个方面。专利政策可以调查一个地区民众和企业专利申请环境的优劣。其二级指标从体制和奖励措施两方面着手,体制下的三级指标则包括专利指导思想和申请体制,奖励措施三级指标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奖励和单位企业等的奖励。

专利活力是一个地区民众和企业单位技术创新意识的反映。其二级指标从专利申请量、授权专利量和有效专利量入手,三级指标分别都从专利三种类型,即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个角度统计,评价标准以各类型专利的拥有量与城市人口数及GDP之比进行评估。

专利潜力是一个地区民众和企业单位等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年增长率直接反映了该城市创新强度。其二级指标从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授权专利量年增长率、有效专利量年增长率三个方面设置,三者三级指标均从专利三种类型,即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个角度统计,评价标准根据计算出的年增长率,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打分。

专利实力是一个地区民众和企业单位等技术创新质量的关键评价指标。其二级指标从专利授权量、有效专利授权增长率、专利维持度三个角度打分。专利授权量三级指标直接为发明专利授权量打分,有效专利授权增长率三级指标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增长率打分。专利维持度三级指标从专利三种类型,即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个角度统计,分别考察三种类型有效授权专利数和总授权专利数的比例。

专利影响力直接反馈了一个地区专利创新实效,是评价其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二级指标包括了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族专利申请量、专利转让量三个方面。三种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均从专利三种类型,即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个角度统计,各类型分别与一地区总体国际专利授权量比较,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打分。以上分值设置中,专利活力、专利潜力、专利实力、专利影响力的权重都偏向发明专利,更有助于我们对地区专利创新活动

的有效评估。本课题研究具体评价标准体系见表1。

表1 地区专利技术创新评价标准体系

表2 2006年至2010年杭州授权公告发明专利转化、生产许可统计表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网上文献和数据库文献的查阅来获得相关专利数据信息。各类有效授权专利研究中涉及专利法律状态的许多细节数据只有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http://www.pss-system.gov.cn)获得,所以有效授权专利数据全部采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特此说明。

在研究对象选择上,由于上述指标大多都需要对每条专利进行逐一调研,工作量巨大,因此,在本次调研中,除国际专利指标外,其他指标仅从最关键的发明专利展开。其次,在研究时间范围设定上,由于2011年至2015年授权公告发明专利期均在五年内,不便于了解专利转化与生产许可情况,同时也为了前后研究的一致性,所以将同族专利量、专利转让量、生产许可量、被引次数等的研究时间范围设定在了2006年至2010年,而国际专利的时间范围设定在2006年至2015年。

杭州专利影响力调研

专利生产影响力

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杭州市授权公告的发明专利进行逐一跟进调研,统计出了这5年间授权发明专利的专利转让与生产许可情况,具体数据见表2。

(1)发明专利的转让率不高,经济价值不大。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杭州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9071件,实现转化的仅1392件,只占总量的15.35%。即使2006年已经授权10年的853件发明专利中,也只有153件实现了转化,转化率仅17.94%。由于发明专利一半以上申请人为大专院校,过低的转化率就意味着这些发明专利仅仅被作为科研成果而束之高阁,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

(2)发明专利的生产许可量过低,专利影响力十分有限。2006年的授权发明专利中仅仅94件有生产许可,占比只有11%;2010年的2854件授权发明专利中,也仅有135件有生产许可,占比更是小于5%。专利的转化率特别是生产许可率低,说明大多数专利影响力特别是经济影响力偏低。

专利学术影响力和技术影响力

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杭州市授权公告的发明专利进行逐一跟进调研,统计出了这5年间授权发明专利的同族专利申请量与被引次数情况,具体数据见表3。

(1)杭州发明专利的学术影响力较高。专利学术影响力主要从被引次数来分析。通常认为一件专利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有可能专利的价值越高。2006年杭州授权公告的发明专利至今已经十年,其被引次数达到了634.94%,超过其本身数量的六倍。5年间授权发明专利的平均被引率也高达405.65%。

(2)杭州发明专利对相关发明的影响力较大。发明专利技术对其他相关发明的影响力则从同族专利数进行分析。一般认为,一件专利的同族专利数量越多,其对相关专利技术的重要性越大,被重视的程度越高。杭州发明专利技术同族专利比例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基本保持在百分之两百的水平,说明专利技术重要性在这几年均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不大。

表3 2006年至2010年杭州授权公告发明专利被引和同族专利统计表

图1 杭州2006年至2015年国际授权公告专利量趋势图

专利国际影响力

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外国及港澳台专利检索,在公告日栏输入调查年代,申请人栏分别输入关键词杭州和浙江,再对浙江的申请人进行甄别,筛选出杭州申请人;两项合计就可以得到杭州市国际专利申请量。

(1)近十年杭州市授权国际专利的国别和地区较少。根据统计,2006年至2015年,杭州市授权国际专利主要集中在日本,也有部分申请人申请了台湾专利。

表4 2006年至2010年杭州国际授权公告专利量统计表

(2)近十年杭州授权国际专利量较小。近10年杭州国际专利授权公告量仅204件,其中,申请日本专利173件,台湾专利31件。

(3)杭州国际专利授权呈快速增长势头。杭州授权国际专利申总量虽然较小,但2013年以来明显加快,2006年至2012年的7年间仅授权87件,而2013年至2015年的3年间就授权了117件,速度明显加快。

(4)与国内专利申请人机构属性特点不同,国际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在204件国际专利中,来自大专院校的仅3所共计32件,仅占总量的15.69%,说明国际专利申请更体现市场与生产导向。

提高杭州专利影响力策略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与新途径,是调结构、稳增长、转方式、促升级、扩就业的重要举措。这个观点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而发展专利技术并促进专利转化和生产许可,则是促进万众创新的重要因素。

(1)通过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宣传和奖励提高杭州专利国际申报量。目前杭州国际专利申请主力军是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申请人明显偏少,市政府、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应制定和完善申请国外专利申请的奖励措施,采用政府搭台,院校和研究所唱戏的方法促进国外专利的申请。

(2)通过国外专利申请培训宣传等措施拓展杭州专利国际申请种类。杭州国际专利申请类别单一,大部分是日本专利和台湾专利,缺少美、欧洲以及其他国家专利的申请。

(3)通过提升杭州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使用率来维持并提高杭州专利的学术影响力。虽然杭州专利平均学术影响力较高,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专利的价值较大,但是,专利学术影响力分布不够均匀。比如,有些专利被引次数很高,而有些专利即使已经被投入生产运用了,被引次数却是零次。所以,对专利检索系统的使用和宣传是提高专利文献学术影响力的举措之一。

(4)探索帮扶专利申请、盘活授权专利的网上与网下平台。对想申请、正在申请的专利给予技术指导和市场分析;对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设法盘活,促进转让和转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利影响力,使专利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5)加大对授权专利生产实施过程的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和技术支持。专利生产实施远比专利申请困难,可能缺资金、原材料、场地,也有可能遇到技术问题,如果能在这些环节给予支持,才能更好地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6)加大对专利技术持续研发的扶持力度。目前,大多数专利还没有开始生产、走向市场就主动失效了。由此可见一个专利从授权到真正走向生产、走向市场是多么艰难,需要有持续研发能力才行。为此,政府应该培育一批创新孵化企业,通过创新孵化企业的帮扶,使授权专利增强持续研发能力,完成生产实施前的最后一公里。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15.042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许可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版权许可声明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版权许可声明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专利技术综述
曲面显示器的专利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