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大数据进行科技图书出版的供给侧改革

2016-11-04周炜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科技图书出版业供给

利用大数据进行科技图书出版的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是在供需错位的格局下,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形成一个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对于图书出版业,特别是科技图书出版行业,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赋予科技图书出版的新机遇,解决科技图书出版业现存的诸多问题,将决定着科技图书出版业在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

科技图书出版的发展现状及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目前科技图书的出版仍以纸质书为主,纸质书的优点是可以在书上做笔记,便于反复的复习和理解,真正实现读者通过购买科技图书,深入熟练的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目的。虽然部分出版社尝试着转变思路,将科技类图书数字化,试图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平台,使研究者可以通过在线查阅、搜索等功能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然后定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图书,再通过在线付费下载的方式获取该图书,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实现数字阅读的目的。然而这种对于科技期刊出版相当成功的模式,移植到科技图书的出版上,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鲜有成功的案例。

虽然科技图书出版没有很好的适应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但却依靠自身的特点成功的存活了下来。在2015年的图书市场分析会上,开卷数据发布了《2015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该报告称,2015年我国出版新书品种20.2万种,其中,科技类图书新书上架品种为2.53万种,在各类别新书上架品种中排名第二。在销售码洋方面,科技类图书分别占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总码洋的6.67% 和9.98%。由此可见,科技图书在图书市场中仍占有较大的份额。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图书出版不存在问题,不需要改变。恰恰相反,由于错过了通过数字化出版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机会,导致科技图书出版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90% 以上的出版机构都涉及科技图书出版。但由于科技图书出版的规范缺失,专业化程度低术,导致出版的科技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图书出版行业乱象丛生。一方面同质化的图书库存积压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库存过多,科技图书的印数普遍偏少,增加了科技图书出版的成本,也导致一些优秀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图书,由于对其销量估计不足,出现断版现象,且再版困难。

如何利用好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机遇,解决科技图书出版存在的上述问题,将是“十三五”期间科技图书出版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供给侧改革不是全面性改革,其核心是保证和创造有效供给。众所周知,有效供给依赖对需求的准确判断,供给侧改革不是从需求侧入手,而是从判断需求、满足需求入手,也就是从供给方找原因,从我们自身找原因。鉴于此,只有针对科技图书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供给方找原因,提高出版效能,才有可能做好供给侧改革,切实提高我国出版产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

利用大数据进行科技图书出版的供给侧改革

广义上的大数据不仅指海量的数据,还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及应用。麦肯锡公司在2011年最早提到“大数据”的概念。随后,各行各业纷纷展开了对大数据的研究,图书出版业自然也不甘落后,以大数据和出版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对篇名进行搜素,得到文献161篇;对主题进行搜素,得到的文献达到1077篇,对全文进行搜索,得到的文献更是高达56695篇,由此出版行业对大数据的热衷程度。然而,出版业目前对大数据的关注更多的在于如何抓住大数据这一热点更多的出版热销书,或者对原有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出版赢利。其实对于图书出版行业,特别是科技图书出版行业来说,如何应用大数据解决科技图书出版现存的问题,才是大数据真正的意义所在。科技图书出版行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提升内部的合作能力,整合作者资源,控制生产过程,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服务终端作者的能力。对于科技图书出版行业更好地进行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和研究价值。

了解行业发展,扩展作者资源

在出版生态中,出版社、作者和读者是三个最主要的角色。而对于科技图书出版来说,作者在出版生态中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充分挖掘作者资源对科技图书出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图书的作者大都是专家、学者,他们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代表了学术领域的主流思想,充分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编辑对自己负责的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筛选,主动与该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权威专家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高水平的作者资源,可以为科技图书的出版夯实内容来源优势。

可以利用的数据资源包括科技论文、各种科研基金的支持情况以及各高校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等。科技论文反映了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对科技论文的发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掌握某一领域的科研热点、发展趋势以及在该领域较为活跃的科研人员,以此来开拓编辑的视野,更好的进行选题策划,更加广泛的掌握优质的作者资源。可以利用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能否获得各种科研基金的支持也是衡量专家及其所在单位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很多科技类图书选题都来源于各种科研基金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或最终的研究成果,因此,密切关注各重点项目的课题支持情况及研究进展,充分利用相关数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也有助于作者资源的拓展。

可以说,高水平的作者群体是出版社的灵魂,充分利用大数据掌握高水平的作者资源对于科技图书出版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

掌握销售数据,控制生产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科技图书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容易造成上述的库存大、退货多、回款难、短版书、断版书等现象,增加了库存和销售风险,降低了企业利润。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精准化营销,完成科技图书的精准定位与投放,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拥有海量的数据获取能力。出版社应建立图书发行营销数据库,将图书的销售状况、发行周期、营销手段、销售淡季和旺季,以及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销售信息纳入出版社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为图书的生产提供科学的营销参考数据。例如,通过对销售淡季和旺季的分析,确定图书生产的时间节点,保证按时出版;通过对图书馆馆配规律进行统计,掌握不同图书馆的馆配重点、馆配时间节点、馆配资金分布等诸多信息并进行分析,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

亚马逊(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内容经理韩菲认为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出版社可以通过网络书商提供的图书销售榜、社交平台的图书评价信息、同行出版社的官方网站等各种媒体渠道实时了解相似领域图书销售状况,从而为即将出版图书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以对相关图书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合适的定价和印数,使效益最大化。

结合技术发展,服务终端读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交流方式不断涌现,大数据、自媒体、按需出版等,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深刻的影响着科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使得科技图书出版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终端读者。出版社应该充分发挥自媒体在与终端读者互动作用,掌握读者的需求,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市场导向,进行图书的策划和出版。同时,利用新型的科技技术,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需求。

按需出版技术的发展,就为解决科技图书的供需矛盾,杜绝断版书提供了可能。科学出版社通过多年实践,于2012 年全面推进科技图书按需出版,“一举”实现“多得”:提高订单满足率,有效满足需求;大幅降低库存,提高经营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为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提高数字资源管理能力。事实证明,通过按需出版,科技图书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是卓有成效的。

结语

大数据分析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推动结构性的供给侧改革,提高科技图书内容、信息等核心能源要素的创新。通过完善系统结构,优化整个产业的竞争环境与竞争形态,降低产业风险和提升出版业的经济与社会绩效,才能完成科技图书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跨越与发展。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15.038

猜你喜欢

科技图书出版业供给
信息时代背景下科技图书出版的改进与转型
科技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探讨
新时期科技图书编辑能力与素质研究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培养提升科技图书编辑创新意识的策略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