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2016-11-04何锦权,罗俊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系杆拱桥杆件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为了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主要设计参数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以优化结构设计,基于珠海横琴二桥,通过建立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了不同的支承体系,拱轴线,矢跨比对结构受力、施工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各项特征参数的最优区间。研究结果表明,支承体系和矢跨比对拱桥受力和施工有很大的影响,而拱轴线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其选择更应从结构美观的角度考虑,相关结论可以为同类型的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大跨度钢桁架系杆拱桥外形轮廓美观,刚柔相济,易于与周边景观协调搭配。钢桁架系杆拱桥结构杆件多,受力情况复杂,每根杆件可根据受力大小而灵活改变钢型和截面。在进行拱桥设计时,为了优化结构受力,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必要对钢桁架系杆拱桥的约束体系和结构参数进行研究。王福敏、段雪炜在进行重庆朝天门大桥设计时,对钢桁拱桥的支承体系做过深入的探讨;文基于南京大胜关桥,对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的选择进行研究和介绍;文对中承式系杆拱桥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蔡健研究了钢桁架拱桥杆件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能力,进而探讨了钢桁架拱桥的失效路径和破坏机理。

为了对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关键设计参数做更深入研究,以确定各项参数的最优区间,基于横琴二桥,通过对比约束体系、矢跨比、拱轴线等因素对杆件和基础受力、对用钢量和结构安全和施工难度等方面的影响,比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工程概况

横琴二桥主桥跨度布置为(100+400+100)m,主拱肋拱轴线下弦为拱轴系数m=1.6133次悬链线,边拱下弦为半径R=285m圆曲线,上弦拱顶段采用R=300m圆曲线,并以R=1200m反圆弧与桥面相接于。拱肋下弦矢高90m,拱顶处拱肋上下弦的桁高7m,节间长度为12m、14m和16m,主桁横向中心间距36m。采用密纵梁体系叠合混凝土桥面板的桥面系结构形式,横梁间距12~16m,次纵梁间距4m,预制混凝土板厚26cm,通过剪力钉及湿接缝与横梁及次纵梁连接。双向六车道,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设计速度100km/h。

如图1所示,全桥有限元模型共划分为6251个单元,其中梁单元 3987个,只受拉桁架单元56个,2208个板单元;主桁架杆件材料采用Q345qD和 Q420qD,桥面板采用C60混凝土桥面板,吊杆和系杆均采用1860MPa钢绞线。

图1 横琴二桥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支承体系参数研究

当桥型与孔跨布置确定后,边界条件对结构和基础的受力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对支座的选择和钢桁架的合拢施工产生影响。拱桥按支承体系可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三铰拱为静定结构,计算最为简单,但由于结构整体刚度相对偏小,因此结构设计中多采用后两者。己建成的单跨钢桁架拱桥基本上采用两端铰支的支承条件。为了获得最优的结构支承体系,对本桥分别采用两种支座体系进行对比计算:

1.固定铰-活动铰支座:2#墩左支座采用纵向固定支座,其余各墩均设置纵向或多向活动支座;

2.固定铰-固定铰支座:2、3#墩均设置铰支座,其中右侧的支座为横桥向可活动,其余设置多向活动支座。支座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图3 恒载作用下下弦杆轴力分布

图4 温度荷载作用下下弦杆轴力

图5 方案②在温度荷载作用下转动示意图

图6 结构位移图

不同支承体系结构内力对比

在恒载作用下,两种支座体系下弦杆的内力分布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不同的支座方案对拱顶、拱梁结合处杆件的轴力影响较小,对拱脚位置的杆件影响较大。与活动铰方案相比,双固定铰方案中跨侧拱脚处轴力大9778 kN,但边跨侧拱脚的轴力小28762 kN,这部分力转化为支座反力由支座承担。对于活动铰支座方案,系梁需要承担结构的水平推力,因此方案②系梁杆件的轴力明显小于方案①。

由图4可见,在温度荷载(整体升温30℃)作用下,支座方案②结构构件的应力明显大于方案①, 且对边跨杆件受力影响较大,这是由于中跨受热膨胀时由于双铰支座约束,使左右半结构绕各自中支点有转动趋势(图5),因此导致边跨支座竖向反力增大,边跨上弦杆及腹杆产生压应力,下弦杆则产生很大的温度拉应力,最大达到117.2MPa。

不同支座体系结构位移对比

两支座体系结构产生的位移如图6所示。由图可见:活动铰方案允许桥梁结构发生顺桥向位移,在恒载作用下,3#墩处发生最大的顺桥向位移14.5cm,所以活动铰方案主拱拱顶下挠位移较双固定铰方案大7.6cm。

温度升高30℃时,由于方案①的结构纵向可以自由活动,因此方案①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方案②,与此同时由于方案②限制结构的纵向位移,温升时方案②产生的竖向位移明显大于方案①。

这说明固定铰支座方案能提高结构的竖向刚度,但两支座体系的结构刚度都比较大,活载作用下挠度均远小于1/800的要求,因此刚度不是设计控制因素。

不同支座体系支反力

恒载作用下两支座方案产生支座反力如表1所示,因为活动铰方案竖向挠度大于固定支座方案,中跨下挠的同时使边跨上拱,因此活动铰方案能减小边支座的反力,而中跨支座的反力则增大了8484kN,可见边跨的这部分竖向反力转由拱脚处的支座承担;而对于双固定铰方案,支座需承受35147.9kN的水平推力。

表1 不同支座方案恒载支反力数据(kN)

由上述分析可见,仅在恒载作用下,两种支座方案计算得到的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差别都不大;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固定铰支座结构构件产生的附加内力明显大于活动铰方案。但双铰支座需要承受水平推力,相比之下活动铰方案支座不受水平推力,施工期间可对结构进行位移调整而不影响结构受力,易于保证成桥线形和受力状态。

矢跨比研究

矢跨比是拱桥的一个特征参数,随着矢跨比的增大,桥梁拱的特性越来越显著,反之梁的特性越明显。拱的矢高对结构内力、吊杆长度、动力特性、刚度和稳定性、施工难度以及工程经济性和桥梁美观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对于大跨度拱桥,为了达到较大的跨径,需要适当增大矢跨比,但随着矢跨比的增大,拱圈部分杆件的长度也随之增大,增加用钢量;而减小矢跨比会增大拱脚的推力,对基础的要求更高(有推力拱)或者会增加系梁或系杆的用量(无推力拱)。因此,选择矢跨比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大跨径钢桁架拱桥的矢跨可选在1/4~1/6之间,大部分在1/4~1/5之间。

为研究矢跨比对钢桁拱桥的影响,保持桥梁孔跨和拱轴系数不变,改变矢高为66.6m、80m、85m、90m、95m、100m和133.3m,对应的矢跨比1/6、1/5、1/4.71、1/4.44、1/4.21和1/3。当矢跨比变化时,下弦拱轴上的节点坐标通过m=1.6133次悬链线方程计算得到,悬链线方程如式(1)所示:

其中:

ε=2x/l

f——矢跨比;

m——拱轴系数;

l——拱桥跨度;

gd——拱顶的恒载集度;

表2 不同矢高比结构挠度分布

表3 不同拱轴线对结构受力影响

不同矢高计算得到的结构内力和挠度如表2所示,可见增大矢跨比可以减小拱脚处杆件的轴力,改善结构竖向刚度和梁端转角,但横向刚度随之减弱,矢跨比过大也会使主拱圈拱肋部分钢材的用量增加,增大建造成本;且对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抗震性能有不利影响,增加施工难度;减小矢跨比会增加拱的推力,对于有推力拱来说,推力增加对桥梁基础部分不利,对于无推力拱来说,会增加系梁或水平拉索的用量;综合考虑设计、制造、施工难度、刚度及行车条件及用钢量,钢桁架系杆拱桥的矢跨比取为1/4~1/5是合理的,横琴二桥的设计矢跨比为1/4.44,处于最优区间。

拱轴线研究

拱轴线是拱桥概念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拱肋截面内力的大小和分布。选择拱轴线的原则就是尽可能降低荷载产生的弯矩,当设计拱轴线为理想拱轴线时,拱肋截面只有轴向压力而无弯矩作用。但由于活载、温度变化和材料收缩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理想拱轴线实际中很难获得。

对于钢桁架拱桥,拱肋下弦杆为真实的拱轴线。为了研究拱轴线对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拱轴系数m来调整下弦拱轴线,且尽量保持原结构杆件设计长度、重量的不变,调整上弦拱轴线圆曲线半径及微调部分腹杆长度和斜腹杆长度、角度。分别以拱轴系数m=1.4、m=1.5、m=1.6133,二次抛物线、m=1.7、m=1.8对结构进行调整计算。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钢桁架拱桥而言,拱轴线对结构的受力影响不大。因此,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拱轴线的选择更应该从外形美观、与周围景观搭配协调、制作和施工方便来考虑。

结论

结论通过对横琴二桥的支承体系、系杆类型、矢跨比和拱轴线等关键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仅在恒载作用下,两种支座方案计算得到的结构的内力及位移的差别都不大;但双铰支座对支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相比之下活动铰方案支座不受水平推力,对基础、墩台等要求较低,施工期间易于调整结构位移;因此对于多跨钢桁拱桥,活动铰方案可作为推荐方案;

2.综合考虑设计、制造、施工难度、刚度及行车条件及用钢量,钢桁架系杆拱桥的矢跨比设计最优区间为1/4~1/5;

3.对钢桁架拱桥而言,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拱轴系数并不能明显改变结构受力和经济性,所以钢桁架拱桥拱轴线的选择更应该从外形美观、与周围景观搭配协调、制作和施工方便来考虑。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15.025

猜你喜欢

系杆拱桥杆件
造型独特的钢拱桥拱肋设计与计算分析
飞燕式系杆拱桥的系杆更换方案探讨
考虑节点偏差、杆件缺陷与偏心的单层三向柱面网壳稳定性研究
基于临时支撑结构的杆件初弯曲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
系杆有效力对系杆拱桥的敏感性分析
高铁大跨系杆拱垂直吊杆轻型挂篮施工技术
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水里的“小拱桥”
大跨径拱桥的发展及展望
KD379:便携折叠式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