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城融合添活力 城乡一体谱新篇

2016-11-03

当代贵州 2016年29期
关键词:都匀市毛尖都匀

产业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都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推动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既培育壮大了产业,使新型工业化、农业特色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出“城市大、乡镇强、农村美”的新气象。

高效农业振兴特色小城镇

盛夏时节的墨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四季豆、丝瓜、苦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在抓紧采摘。都匀市墨冲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池家信告诉记者:“采摘的新鲜蔬菜马上包装,分发到都匀、贵阳和广州,每天都供不应求。”

2013年开始建设以来,墨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连片开发建成了1000多亩的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还建有3600平方米的温室育苗大棚和3200平米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如今,园区不仅成为省级示范园区,还成为了良亩村的“就业基地”。

截至目前,良亩村有463户村民完成土地流转,农户除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外,还可以通过在蔬菜基地打工增加收入。蔬菜基地每年可解决8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全年可增加收入近2万元,2015年就有10户贫困户通过在蔬菜基地就业脱贫。

“以前我们就是种点水稻、油菜,靠天吃饭,辛苦一年也只收入几千块钱。现在收入可比之前翻了好几倍!”村民王兵华说,在园区打工,不承担任何风险,还增加了收入。“去年,我家还盖了新房子,生活好过多了。”

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好转,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王兵华说:“村里已经没有了老木房,家家户户都盖了小平房。路灯亮了,道路通了,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墨冲镇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在家门口就业”也逐渐变为现实。因此,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了家乡。

在都匀,像墨冲这样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小城镇还有许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匀特别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点,走活了城乡发展这盘棋。

目前,都匀已经建成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墨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平浪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园区等三个省级农业园区。2016年,绿茵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小围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也顺利升级为“省级示范”。

“这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匀市市农村工作局局长高尚友表示。

数据显示:全市农业园区现有企业61家,农民合作社56个,从业农民7.31万人;上半年签约项目17个、签约资金195440万元,到位24680万元;完成投资80072万元,实现总产值134838万元,销售收入109806万元。

工业园区凝聚发展动力

“这种低日照热水器,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权威专家认定的贵州太阳能利用‘盲区,解决低日照地区不能使用太阳能的难题。”7月6日,在绿卡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对生产的低日照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最后的调试、组装。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绿卡能已建成生产能力达5万台的太阳能热水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公司为周边农户提供了120多个岗位,目前,我们正在调试第二条生产线,投产后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忠辉山地低速汽车的生产车间,低速货车通过总装、焊装、冲压、涂装、汽车检测等流程后顺利下线,每天能生产25辆低速汽车。“该项目的成功投产,填补了都匀低速汽车制造产业的空白,公司年产汽车约5万辆。”公司副总经理张文超介绍,公司现有员工78人,“大部分是周边的村民。”

贵天下茶业不仅建有4条茶叶加工生产线,吸纳了80多人就业,而且在毛尖镇建设了1200亩茶园,解决了85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农户种茶1000亩。

国合食品、宏彬食品、国茗毛尖……在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自2014年1月动工建设以来,园区内已有42家企业投产运营,在建产业项目有28个,初步形成轻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及科技孵化园的产业布局。目前,园区完成工业投资24.4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1亿元,新增就业987人。

“园区的建设逐步完善,入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周边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园区,自己住进了统一规划、设施完备的安置小区,还能在企业上班。”据绿茵湖产业园区副主任曹阳介绍,园区在规划时便融入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理念,不仅要让周边的农民“洗脚上楼”,还要让他们“居有所安、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学有优教”,“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收入有保障,工作离家近,安置房还设计了门面和院子,以后我们还准备做点小生意呢!”正如绿茵湖办事处周边村民所说,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都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平台。

目前,平浪生态农产品加工工业园、杨柳街民族特色轻工工业园等6大工业园区引进了大中企业近300个,吸纳了大量本地农民就近就业。技术密集型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特色机械加工、新型建材、高新技术六大产业正在加快发展,产城融合、产业支撑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三产壮大助推城乡一体

7月的毛尖镇摆忙村,千亩茶场绿意盎然,修葺一新的特色民居干净整洁,茶农在茶树间穿梭忙碌。

“夏天来茶园游玩的人特别多,近一个月就有几十辆大巴车到这里,坐的全是来体验茶文化的游客。”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光辉告诉记者。

茶山出好茶,茶山更有好风景。毛尖镇不仅有广阔的茶园,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毛尖镇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着力探索茶旅一体化,打造生态茶叶旅游线路。

都匀市设立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聘请专业策划团队打造“云端茶海”茶旅一体化度假景区,将毛尖镇坪阳村小环线建成茶乡生态旅游、茶文化休闲度假中心,开发高山滑草、滑翔、茶主题公园等项目。

如今,毛尖镇螺丝壳景区已开挖、硬化茶山道路69公里,建设了1.8公里的游客步道,使茶山园园想通、景景相连。坪阳村的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也在抓紧建设。

茶旅结合,独特的茶园风光正在成为周边市民近郊旅游的首选目的地,2015年前来观光旅游的人数已经达到35万人。毛尖镇获得了“中国最美茶乡”“中国最美田园”“中国名茶之乡”“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等称号。

更为重要的是,茶旅经济还为毛尖镇村民创造增收致富的渠道,农家乐从无到有,全镇共有18家农户办起了农家乐;宾馆接待能力从弱到强,全镇现有2家中型接待点、5家家庭接待户、宾馆标准间床位有86个;特色歌舞表演应运而生,全镇共有苗族、布依族特色歌舞接待人员30人。

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毛尖镇的探索颇具示范意义。农业和旅游业充分融合,农民从单一的耕地种田变成具有导游、农家旅社老板等多重身份,富了百姓、美了乡村、兴了产业,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的共同发展。

发展第三产业,增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在都匀的另一个生动实践是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

每天早上5点,西南特产城内果蔬交易区的商贩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挂着各地牌照的货车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各种蔬菜水果从这里贩卖到都匀市的各个角落。

果蔬交易区不远处,是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都匀毛尖茶城,茶香四溢的茶城中已入驻商户茶企150家,销售着品牌各异的茶叶。“自开业以来,这里交易的茶叶近万吨,交易额过亿,越来越多的市民慕名前来选购茶叶。”茶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果蔬和茶叶交易,西南特产城还开设了粮油交易区、综合交易区、大型冷库存储区,蛋禽、粮油的批发交易和货物的中转运输均已形成规模。

在都匀,像西南特产城这样的重大物流项目还有5个,全市从事商贸物流的企业达45户。都匀因此被列入国家现代物流示范城市,是全国50座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唯一入选的县级市。

经过重点打造,都匀市各种形态的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酒店餐饮、商业贸易、家政服务等行业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责任编辑/任廷会)

猜你喜欢

都匀市毛尖都匀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试论信阳毛尖商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