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新乐章提升“软实力”

2016-11-03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6年29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软实力

任廷会

西南汉文化教育开拓者尹珍,黔南文化先驱黄绂、莫友芝,“王学传人”张翀、邹元标……走进黔南各个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名人浮雕随处可见,为黔南大地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色彩。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彰显的是黔南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浓郁醇厚、民风民俗古朴典雅、红色文化光耀千秋……60年,黔南州在改革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奏响了一曲曲斑斓多彩、绚烂缤纷的文化乐章。

作为黔南州文化身份的“条形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始终贯穿建州6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布依族六月六、苗族四月八、水族端节、毛南族火把节……在黔南州,每年举办的节庆文化活动达300多次(处),民族文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擦亮文化宝贝,黔南州大力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建州伊始便投入专项资金保护文物,经过多年挖掘、抢救、整理,福泉古城墙、葛镜桥、惠水仙人桥洞葬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得到保护修缮,文物古迹重放异彩。与此同时,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12年8月26日,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等珍宝得到进一步挖掘和传承。

截至目前,黔南州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各50处、3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级72项、州级121项,非遗项目传承人1400名。

民族文化是底色,红色文化是特色。依托红色资源的天然禀赋,黔南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融入干部群众血脉。邓恩铭烈士故居、瓮安猴场会议会址、板寨红七军会师遗址、深河桥抗日胜利纪念园等红色记忆已成为黔南州红色文化之旅的新景点和革命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品味“红色文化”成为了黔南一道动人的景观。

为进一步打造文化精品,黔南州积极推进文艺创作,厚植文艺繁荣的土壤,产生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其中,布依民歌《好花红》获2001年舞美、创作、演出三大金奖;孟学祥散文集《山中那一个家园》获骏马奖;电影《近距离击杀》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专题新闻《双肩背出鱼水情》《干部也“召回”》分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广播影视大奖……这些文艺精品既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又为文化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提供了推介平台。

为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黔南州依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多种资源,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和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瓮安猴场千年古镇文化旅游区、惠水好花红文化旅游区、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黔南州的知名度,黔南旅游产业态势不断向好。

与此同时,黔南州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政策,健全文化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创新文化服务基层机制:2013年,黔南州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成功申报为文化部创新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民间文艺,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成为以健康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成功探索。

如今的黔南,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群众文化获得感全面提升,“节节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已然成为文化活动的“新常态”。(责任编辑/姚源清 图表设计/张 耀)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软实力
春日花田映红颜
绿色贵州引客来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大交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