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花红”民族绚歌越唱越响亮

2016-11-03马红梅

当代贵州 2016年29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战略

马红梅

2014年,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801.75亿元,是1956年的87.7倍;财政总收入151.11亿元,是1956年的59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9.75亿元,是1956年的32193倍。2015年,黔南州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0%,在全省9个市州综合排位第三,在全国30个自治州经济排位第六。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黔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黔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中央“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贵州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驱动、开放型后发赶超、“一圈两翼”区域发展三大战略,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工业转型升级。黔南州通过实施工业强州主战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发展磷(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新医药、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迎来了黔南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结构调整最优、转型升级最好”的发展时期。

农业“接二连三”。黔南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农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以茶叶、蔬菜、精品水果和刺梨等为重点的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实现跨越发展。2015年,黔南茶叶综合产值65.5亿元;都匀毛尖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181亿元,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 “中国毛尖茶都” “中国刺梨之乡”“中国酥李之乡”“中国娃娃鱼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等荣誉称号落户黔南。

2015年底,黔南有90余家农产品企业在淘宝、京东奇码科技等电商平台开通电子交易,销售产品500余种,销售额6000余万元。“惠水云”“龙里大数据”等成为引领农产品电商发展平台的新模式。

旅游业好花正红。黔南州立足丰富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全力促进旅游业与中医药产业、健康养生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实施“旅游兴州、创新驱动、龙头带动、融合联动、项目推动”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黔南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168.1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23亿元,增长2.53倍,旅游产业正在成长为黔南的战略性产业。

物流业蓬勃发展。2010年,都匀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县级物流发展示范城市。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30多亿元,物流企业从2012年156家增加到2015年246家,2015年货运量达22369.13万吨,货运周转量308.49亿吨公里,全社会物流总费用243亿元。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黔南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1997年至2015年黔南专利申请实现质量双增,专利申请量6045件,专利授权量3058件。拥有专利的企业使用率达90%以上。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完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创新争先”的“大射电精神”成为激励黔南人民奋力前行的新力量。

交通天堑变通途。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零”的起点,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开启了黔南的高铁时代,航空事业从无到有,水运航道从断断续续的短途航运,到“南上北下”“通江达海”无障碍运输。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黔南着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具有黔南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责任编辑/何兴健 图表设计/张 耀)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战略
春日花田映红颜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绿色贵州引客来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