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固本强基

2016-11-03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6年29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全州

姚源清

建州60年来,黔南大地党旗飘扬,党徽闪耀;在奔向“幸福黔南”的路上,一批批党员前仆后继,壮怀如歌。

在罗甸县大关村,村支书何元亮带领村支“两委”和全村男女老少锤敲锄挖,用13年时间决战喀斯特贫困,在石旮旯里开发出1000多亩保灌农田。

在罗甸县麻怀村,邓迎香带领村民点蜡烛、抡铁锤,用12年时间凿通一条216米的人工隧道,让世代被大山阻隔的村子通路通电。

在长顺县敦操乡,一批乡干部每周身背背篼义务出行,为困难群众捎带生活用品和生产物资,二十余年如一日。

在黔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带领干部群众扑救山火壮烈牺牲的福泉市马场坪办事处纪工委书记杨刚,视事业如生命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荔波“伙计干部”、龙里“快递干部”、福泉“阿裤读”(小花苗语,意为布鞋)党员……他们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全面小康、富民强州,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关键。2015年,黔南州出台《中共黔南州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在全州部署“三亮一创”活动,通过“亮身份作示范、亮承诺转作风、亮行动树形象、创建争优目标”,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凝心聚力。

活动创建以来,全州共有1075个机关党组织、40986名机关党员、1397个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到社区、小区报到,认领示范岗23090个,办理好事实事60885件;全州5686名农村党员和创业带富能手在农村一线亮出党员身份、签订协议带领509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三亮一创”活动,黔南州积极搭建载体平台,深化各领域争先创优,分别在农村开展“两带两增奔小康”活动,在企业开展“双联双助促发展”活动,在机关、社区开展“双进双促构和谐”、在学校开展“三立三树育新人”活动,并创新“两学一做”自选动作“四进四送”活动,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创建了诸多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党建经验。

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黔南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轮”驱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扶贫造血功能——

以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树”,以贫困农户为“藤”,长顺县创新“藤缠树”党建扶贫模式,通过育龙头企业带务工增收、育合作组织带创业增收、育产业大户带创业增收的“三育三带促增收”,将“藤”和“树”利益联结起来,形成“藤缠树”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长顺特色的脱贫新路。

村干部按时上下班,村民办事不再“跑断腿”,2016年1月,《独山县村(社区)干部职业化管理办法》出台,独山县村干部由“兼职”转变成“专职”,形成了村(社区)实行干部“吃住行在村、开展工作在村、服务群众在村、发展产业在村、化解矛盾在村”的“五个在村”全天候服务群众的新模式。

党员在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支部党员的身影。为农民工维权,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咨询,为务工人员子女开办“英语口语培训班”……三都水族自治县通过组建驻外支部,将基层党建工作、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群众的行动延伸到了千里之外。

……

创新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一时间,黔南州各个县份的“党建品牌”不断兴起。如惠水以“百企展翼”先锋工程为抓手,搭建企业与农村的联络平台; 福泉市以“一村四化”改革创新思路破解村级“人口空心缺能人、产业空想缺思路、干部空飘缺服务”的“三空三缺”问题;都匀市“微心愿”圆梦行动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点亮“微心愿”等,为助力同步小康凝聚了强大的动力。

通过加强企业帮扶、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15年底,黔南州共有829个村实现脱壳,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62.2%。全州共参与联村企业1157家,帮助建立产业合作社479个,解决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35919人(次),指导创业11182人,解决就业58669人。

奋勇攻坚、争创一流,如今的黔南,基层党建活力不断释放,群众致富能力显著提高,同步小康圆梦在即。(责任编辑/任廷会 )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全州
春日花田映红颜
绿色贵州引客来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大交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