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知足常乐壶的紫砂文化

2016-11-03吴益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壶陶瓷

吴益春

摘   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是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品种数以千计.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好的紫砂壶,主要看它的“精、气、神”。“精”者是指壶的精神面貌和工艺、造型、装饰的精美;“气”者指壶的气质内涵:“神”者指壶的神态神采。一把好壶,以素心素面沟通茶人的心灵,魅力所在,让你魂牵梦萦,抚之爱恋,赏之悦目,用之舒心。

关键词:紫砂壶;知足常乐;陶瓷;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59-01

《知足常乐》壶形制素雅、工艺细腻、制作大气,一段竹子塑起整个壶身,壶身装饰一只栩栩如生的禅,禅又名知了,竹的谐音为“足”,合并在一起刚好是:“知足常乐”寓意很不错哦。

紫砂壶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数百年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产业,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茶、陶融合中形成了紫砂壶自身的艺术框架和生命韵律.汇成一个庞大的紫砂壶艺世界,可以说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历代紫砂艺人创作了无数造型的紫砂壶,或方或圆,或花或光,有的取材于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有的借鉴青铜器、玉器、秦砖汉瓦。紫砂壶的创作如果脱离了生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要拥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创作

的灵感才会不断地从脑海中涌现。紫砂的魅力是文化内涵的结晶,紫砂壶的生命在于文化。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茶作为世界最大的饮料之一,器具也是最受关注,紫砂茶具已被人们认为是饮茶的最佳器具。紫砂因为有独特的功能和特殊性能。随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在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品茗已是人们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在传统紫砂作品中.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比比皆是。各种以“竹”为造型的紫砂壶亦层出不穷,历代名家多有这方面的作品传诸于世。笔者有幸生活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并且多年来从事着紫砂壶的创作设计工作。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把我喜爱的竹子用我们宜兴最有特色的紫砂壶来体现出来。

《知足常乐壶》采用竹子为题材,壶身取一竹段,壶口做成上下大小不一的口子,这是生活中被砍下来出现的自然缺口,壶身看使随意做出一些不规则的片面,但随意中又可以看出细腻,看那一条条竹子细小的纹路,更是生动,壶盖选用卡盖,壶钮选用细小的一段竹节倾斜在壶盖上,犹如一颗破土而出的一个小生命,壶嘴采用竹节直流明接嘴,伸展自然,环形把手与壶身气质相通,规则有序,相扣合缝,整体线条流畅,修饰讲究,制作大气,壶身装饰一禅,栩栩如生,禅有明“知了”,竹谐音“足”,合在一起就是“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紫砂壶创作应继承传统而又不缘于传统,从优秀传统作品中吸取精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化风格的作品,应对传承创新报积极态度,紫砂数百年来传播过程的一大规律是:“凡是名作,后人必仿之、后人必创之”。同一壶名,统一品种,艺人们都可以从审美情趣、使用价值出发,在技艺造型加以变化,使之有别于传统的形制,紫砂壶既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做工精良的紫砂壶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维悟性,更有区别于其他壶的“精”、“气”、“神”。柔和委婉的壶体体曲线能气到放松人体精神、颐养性情的作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我们周围可以用来做壶的题材满眼都是。只是我们要对这些题材加以提炼和完善,中间可以适当补充和拓展,然后转化为紫砂语言,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抟成一把壶。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任何题材不可能说信手拈来就能用。我们在考虑题材的表现形式的同时。还要兼顾怎么样才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接受。一把壶从最初的画稿设计。到做出样来,中间要不断进行着调整和修改。因此创新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点滴积累,因此笔者做的壶始终没有脱离传统。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壶陶瓷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