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动荡中来到盛世中去

2016-11-02黄博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莫高窟纹样服饰

隋朝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他所孕育出所属于他那个朝代独有的服饰和发饰文化作为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战乱的频繁佛教的兴盛,在服饰和发饰上从庄重典雅、装饰复杂的北周鲜卑的传统沿袭,到在中原汉文化的不断渗透下变得温婉柔和、自然脱俗的本土化风格的演变。再慢慢过渡到隋末唐初时的丰富多样,自然随性。

提起隋朝相信许多人都会不由的把它跟唐联系到一起去,因唐朝沿袭了隋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社会特征也基本相似,所以世人常将两个朝代并称为隋唐。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北周静帝禅让帝位给杨坚,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三百多年的战乱统一了中原,从此隋朝开始了。

在各类实物研究中我们很难找到直接大量的例证隋代的实物和文字资料,因为短短的38年能够给我们留下的可研究资料少之又少。但是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服装生活习惯上面来看给我们中原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此次研究隋朝服饰和发饰演变中主要基于对莫高窟的仔细分析。

任继愈先生曾经在《中国佛教史》中提到过“佛教造像是佛教用来进行通俗形象地传教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品。”笔者在对莫高窟隋代菩萨造像、壁画、服饰图案纹样的纵向研究中分析当时的人物服饰与发饰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隋朝开皇初年(581-589),第二个时期;隋朝开皇九年到大业九年(589-613),第三个时期;隋朝大业九年到唐朝初年(613-626)。在这三个时期中中国古代服饰与发饰产生了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1.隋朝初年服装配饰与发饰均沿袭了北朝时期的遗风

隋朝初年虽然灭掉了南陈实现了统一但是从莫高窟的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服装配饰和发饰上均继承了北朝遗风。在这点上笔者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从当时的政治形式上我们知道北周末年至隋朝初年敦煌一带的边境地区一直遭受到吐谷浑和突厥人的骚扰,中原地区的文化很难渗透进敦煌,在文化交流上发生了短暂时期的断层。在开皇九年之前隋朝的政府都在为实现统一积极的军队备战。也不会大力的投入到莫高窟的开窟造像当中去。(2)由于目前可以断代为北周晚期隋朝初的洞窟只有301窟跟302窟推测隋朝初年女子发饰依旧沿袭的是北周时期的大致特,北周部分女子发饰的形制,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不束冠如海螺髻。一类以束冠高髻为主如束冠扇髻、出角分式发髻。

2.隋朝中期服装配饰与发饰的大发展

589年隋文帝灭掉南陈开始统一中国以后隋朝在经济文化上才开始出现了新的繁荣时期,具有隋朝自己文化艺术特点的服装配饰和发饰才真正地出现。这个时候依然有北周时期的风格特点但是同时也融汇了东西方的特色,尤其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在配饰和发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风格特点延续到初唐时期例如出现的各种发饰如:卯或髫卯、丸髻、飞髻、鬃角、披发、惊鹄髻或惊鹤髻后来唐朝时期的发饰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继承。

莫高窟隋代中期织锦纹样题材丰富多样,不仅包括早期的几何纹样,还发展了隋以前的联珠文出现了联珠狩猎纹北朝【甘肃博物馆藏黄地团窠联珠驾车马狩猎纹锦】、联珠飞马纹、联珠禽鸟纹。这些纹样我们在后来的唐代实物考古发掘中出图了是实物样本【陕西省博物馆藏唐·红地团窠联珠对鹿纹锦】。进一步说明了莫高窟隋朝人物造像、壁画像具有当时很鲜明的社会风俗代表性。这些鲜明的服饰、发饰形象不仅代表隋朝最繁盛时期的风姿,同样在也是在向世人描述在隋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3.隋晚期服饰与发饰渐入唐风

隋大业九年到唐朝武德年间现存的莫高窟石窟39个,但是据研究报告指出从时间上来划分大部分为唐朝初年所开(后修缮于清朝),但石窟形制更接近隋代晚期故依然划入为隋代晚期。单菩萨像的披帛方法就有多种形式;有贴身下垂的、有交叉与腹前的、有披挂两肩的、有横在胸前跟膝前的。除此之外璎珞变得更盛从前的繁复,裙子从腰线升至胸线,裙下摆垂至脚,下身佩戴大佩或者绶极其雍容华贵,已蕴唐朝之风。隋晚期发饰的多样性更是为后来唐朝出现的大量发髻垫底了十分重要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来隋朝女性的发展,从北周沿袭下来的发髻已经基本形成了后来唐朝时期的半翻、盘桓、惊鹄、椎、螺等十几种样式。

从造像上看隋朝晚期的织锦纹样也显得十分纯熟,第224窟内出现了卷草纹、团花纹、云纹等后来唐朝时期的纹样,这些纹样取代了在隋朝中期十分盛行的几何纹。(官友惠在《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敦煌研究》中曾说“环形联珠纹是隋代边饰中的新纹样,它原是流行于波斯的一种纹样”)其中联珠纹在隋朝晚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环形联珠纹,它本来产自于波斯地区后传入我国的新疆,随着大统一和各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从隋朝开始流行,唐朝时期仍同样广泛使用。

从这些隋朝晚期的服饰和发饰上不仅可以看到当时隋朝的繁盛,更可以想象得到他对后来唐朝三百年的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博(1990-),男,湖北汉川,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服装服饰艺术设计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甘肃段服饰配件文化演变研究”(16D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莫高窟纹样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