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建筑设计与情感研究

2016-11-02王兆勋金凤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情感

王兆勋+金凤

建筑设计中的情感研究

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在一生之中不能剥离的重要部分,它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生活,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一切人事物的感觉和判断,它既主观也客观,抽象却又真实。心理学上对情感这样解释:“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当人体接受或触及到某样事物时,影响其判断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便是情感。大脑会第一时间主观的对所触及到的事物从个体的情感角度作出判断,这便是第一印象。能第一时间打动人,让人记住的设计才是现在时代所需要的设计,“以人为本”从人的情感需求着手,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

建筑设计与情感

在社会发展到现在的时候,人们对外界外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能止步于它们本身具有的功能,即对设计者而言,要想成就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就不能把情感从设计中剥离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具有情感、人性化的建筑正逐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主流趋势。人们在居住或使用这些建筑时,都会不知不觉的与之产生情感,进行情感交流,这部分情感空间最能触动人的内心。如历史纪念馆、故居等,从建筑空间引导人们情绪,让人们对流逝的过去追忆思索;电影院、KTV等活动建筑空间,从建筑风格等给予人们情感宣泄,从而放松自我。而之所以这些建筑空间能给人们以这些情绪的感觉,都是因为这些建筑被设计者赋予的情感,而建筑外在的形式便是情感寄托的外在表现。追溯建筑的过去,人们在最初筑造这些建筑时,也只是为了能遮风避雨,有一个栖身之所。依据地理气候环境的不同,人们也在建造不同的居所,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用竹子搭建吊脚楼、树屋;在寒冷的极地世界用冰块建筑冰洞;在辽阔的草原建造便于移动的蒙古包等。人们从一开始基于生活所迫而修筑建筑,逐渐在居住使用中与建筑产生情感,但随着精神需求不断扩张,也在不断的挑战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新颖奇特的外观不断涌现,建筑风格丰富多彩。

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这座建筑将嘈杂的都市远远隔离,却将自然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等元素融进其中,让建筑有了活力和生命力,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近了一些,从而居住者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自然的生活,自由的状态,不被城市的条框所束缚,不被汽车的鸣笛所惊扰。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著名设计作品——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这座建筑以“之”字形的平面构成,和贯穿纵横的直线分割出虚实空间,用倾斜、穿插和冲突的建筑线条提升建筑的空间和视觉冲击感。大师所用的黑色与灰色空间的坡地走道,构成了曲折的平面布局,让走过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意境,唤醒人们回忆那段柏林与犹太人的过去,设计师通过对犹太人历史的理解和把握,让建筑空间与情感相互碰撞,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注入其中,让使用者也能感知到这些情感,让人印象深刻。以人为本,从人之所想所感出发,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这才是能让人记住的设计品。

情感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如何将设计者的情感注入其中,赋予建筑空间情感才是最为重要的。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出发,让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文化、文化与人和谐有机的结合,调整把握它们之间相互的尺度,建筑空间便会丰富多彩,被赋予情感。

首先是历史文化作为设计的大背景,随着时代的变化,历史的不断更替,人们对于美的见地也在不断的改变。而审美的变化就直接影响到了建筑风格的变化:从上古至清末,中国处于封建统治社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建筑以宫殿、陵墓、园林等闻名世界,总体而言,是以木结构为主,铺砖、瓦、石等材料组成上下的建筑结构,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有柱子、墙面、门窗,斗拱结构贯穿柱子与屋檐,飞檐翘角的屋顶,以它柔美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引领潮流,给人们营造威严、神圣而高不可攀的贵族感。而改革开放后,现代中国建筑,多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或框架结构,垂直作法,上层加设大屋顶,给人以和谐、安静、亲切、时尚的感觉。因此历史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下导致人们的审美趋势也各不相同。

其次也要依据不同的地域设计不同的建筑风格,地域特征不同,建筑的形式风格和空间结构也不同。居住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养成了当地的习俗,文化根深蒂固,则居住者对建筑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便会与当地的地域特征密不可分。如南方湿润,那建筑设计则要考虑通风透气、防潮避水;北方寒冷干燥,那建筑设计则要厚墙挡风沙,平房浑厚凝重。

再者,把握人体尺度和建筑的比例关系也不可忽略。根据人体的尺度来设计建筑空间的比例、高低、大小、空间数量等。如幼儿园空间建筑,幼儿的心理生理需求不同与常人,幼儿园的空间尺度、室内结构、室内色彩、活动空间、光照等都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来决定。所以,在进行设计时,我们都要以人为本,根据空间的使用群体的切身需要,来设计这部分群体所适合的空间。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也离不开情感,建筑是人们寄托情感的结构物质,情感也是建筑所含有的精神物质。未来建筑离不开情感,更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王兆勋(1990-),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空间情感
空间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享空间
情感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建筑设计的困惑
情感移植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