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为例

2016-11-02马晨晨蒋云柯闻加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社会化媒介社交

陈 艺 马晨晨 蒋云柯 闻加祥 钦 朔

(南京林业大学 广告与传播学系,江苏 南京 210037)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为例

陈艺马晨晨蒋云柯闻加祥钦朔

(南京林业大学 广告与传播学系,江苏 南京21003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话题为例,分析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并给予相关建议。

社交媒体;大学生;社会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大学生等年轻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社交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群众互动性强,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

笔者以“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设计了有关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以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南京高校学生为主体,兼顾文学、机械工程、数学等文科和理工科专业,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共通过网络发放问卷2144份,收回有效问卷2144份。

(二)调查结果

1.社交媒体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87.31%的大学生是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了解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件事的,而通过传统媒体或者人际传播了解的则在少数。

除此之外,超过9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关注社交媒体发布的热门话题,52.24%的大学生表示频率为“经常关注”,只有不到1%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关注。在回答笔者关于“社交媒体在你生活中的作用”这一提问时,将近80%的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会加深他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所占比重最大。

这充分说明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社交媒体迎合了大学生快餐化、碎片化的信息汲取方式,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所以普及度和认可度在大学生中不断提高。

2.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存在一定的影响。社交媒体在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了解,被调查者的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62.69%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在择偶或人际交往方面会更多地考虑“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因素。(如图1)

图1 通过该事件的报道,您未来在交友方面会更加顾虑的方面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自身心理状态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自身的行为不一定符合社会所认同的标准。而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包含了多个年龄层和各类身份职业,他们对热门事件和热点话题的评论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社会的态度。当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与社会观点接触时,他们的价值取向会受之影响。

这说明社交媒体上热点话题的传播、议论对大学生社会化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大学生在对社会的认知和自身价值观念形成方面起推进作用。

3.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有两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于社交媒体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79.85%的被调查者认为“加深了我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然而认为只是起“娱乐消遣”作用的排到了第二位,占52.99%,甚至认为“受到了某些不良事件的负面影响”的被调查者也不在少数。

从积极方面来看,首先,社交媒体加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了解,培养了大学生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这种影响有利于大学生使自身的行为规范更加符合社会所需求的标准,避免了校园与社会脱节的状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然而,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也具有消极的影响。第一,由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举例而言,“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最终被认为是虚假信息。用这样的虚假案例来论证自己对婚姻观、价值观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是荒谬的。第二,对于那些事实存在、没有错误的信息,各界人士对它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常常引起争论甚至是骂战,引起大学生错误的站队,从而导致其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二、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的现象

功能日益强大的社交软件,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与同龄人交流、与社会接轨的心理,但同时也滋生出众多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的行为。

在发放的2000余份调查问卷中,“经常关注”和“偶尔关注”热门话题的人数分别达到了52.24%、47.01%,而另一项调查问题也显示,只有1.49%的人表示“不参与”讨论或转发热门话题。这一调查结果符合当前大学校园内“低头族”的普遍性。对手机的依赖,容易使之产生忽视社会实践的想法、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从而更加依赖社交媒体。这样的结果,无疑会使大学生背离社会的发展方向。看似从社交媒体上了解社会,实际在行动上却脱离社会,活在自己设想(二)社交媒体信息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误导性

的“理想国”中。

来源于社交媒体的信息常带有证据缺乏、事实模糊、评论主观等特点,容易对造成大学生的社会化造成误导。根据调查结果,在“未了解此事时,你在人际交往中更注重哪方面”问题中,73.88%的人选择了相同的兴趣爱好,同时12.69%的人选择了相似的生活背景。而在得知此事为虚假事件后,43.28%的人仍表示“虽然是假的,但对我在现实社交中有影响”。而在了解该事件后,在未来交友方面观点没有被其影响的仅占28.36%。

一方面,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泛滥,这些信息会给大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从而引导不恰当的行为;另一方面,虽然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具有片面性、煽动性。一些网络“愤青”“喷子”的言论或许是出于正面的立场,但其观点却过于极端。而大学生由于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辨别力,故易被鼓动,“站错队”情况时有发生。

(三)社交媒体信息可能诱发大学生不正确行为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社交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常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网络犯罪。例如,针对“你认为社交媒体在你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一问,就有17.91%的人提到了“受到了某些不良事件的负面影响”,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三、应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影响的策略

(一)通过社会实践来拓宽大学生社会化的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度依赖于社交媒体完成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未免太过狭隘。网络社会有别于现实社会,社交媒体所呈现给大学生的社会也就是李普曼曾提到的“拟态环境”,它是经过媒介对事件或信息的选择加工之后,向人们所提示的。因此,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种途径去感知社会、认识社会,积极开展活动,真正走到社会中去,以多种方式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社交媒体用户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有待加强

上文提到过,社交媒体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这既是优点,也是各类虚假信息、不良信息频频出现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社交媒体信息的传播者不是专业的媒介组织,而是以个体为单位的用户。用户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介素养的低下,容易加剧社交媒体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此外,随着现代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大V出于盈利目的,常常发布一些夸张、偏激的信息,用一些夺人眼球的低俗信息来满足受众的窥视欲。这样无疑会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论和观点负责,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年一代通过社交媒体正确地认识世界。

(三)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已经引发了媒介崇拜的现象,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离开媒介后产生紧张、不适感;影响正常的现实社交;产生放纵心理、缺乏责任意识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家长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排遣负面情绪,促进大学生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之中。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1-113.

[2]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97-300.

G206

A

1674-8883(2016)17-0019-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作者参加江苏省2015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以南京为例”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社会化媒介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