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非常道大拙至琢“真匠人”

2016-11-02

科学之友 2016年17期
关键词:榻榻米明子器皿

日常·非常道大拙至琢“真匠人”

他年轻时玩爵士、投身当代艺术、去印度学藏传佛教,直到30多岁才一心学陶,现已成为最能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民艺家。20多年来,他创作出的1 000多款生活器具呈现了“用之美”,他说:“我想去制作人们认为不起眼的东西,我唯一的信条就是把生活用具和现代美术不分界线地融入日常生活。”他就是日本手艺人——安藤雅信。

安藤雅信

1992年,安藤雅信与同为民艺家的安藤明子结婚。从1998年开始,他们将一座百年日本古民居移建到一处树木葱郁的山谷中,既作为家的所在,也作为名为“百草”的艺廊的经营场所。建筑、室内陈设、茶道、手工艺、生活用品、服饰……他们用身边随手可得之物,感知和收集日常的点滴之美。

在他们看来,作品也好,生活用具也好,它们从来不是孤立于生活之外存在的。它们会因被使用的方式不同表现得很美抑或丑陋,呈现的空间和陈设不同也会让它们显现不同的姿态。

以“百草”为切入点,他们将这种日常之美的理念呈现在唯一著作《美与生活》中,从中,你会发现:生活之美,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诗和远方,而是蕴藏在眼前被忽略的寻常之中。

百草艺廊中的“美与生活”

脱去心灵之履

“与自由、率真和美丽相视”,尚未经营艺廊之前,这就是安藤雅信如梦呓般的坚持。

明治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他和妻子开始在西式的导向中生活……不让今天所谓的“一般”“理所当然”禁锢了自己的心灵,更加率真地直面和感知生活中的造物之美,让自然之美的灵性充满内心。脱去心灵之履,率真地面对每日的寻常生活,这就是百草艺廊想要传达的。

■ 美术馆与民居 | 感受率真的场所

数寄屋的建筑风格无处不显露着百草艺廊的格调,一直对日本民居有着由衷兴趣的安腾雅信,与这个家的相遇,又让他的梦想荡起了涟漪。

百草艺廊

他把部分空间改建得方便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但依旧保存了作为古民居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入口进入首先看到的是泥地的门厅,跨过门槛,在泥地的门厅脱鞋,对于日本人来说,一天的生活就仿佛是从这个动作开始的。百草的一天自然也不例外。

■ 照明与自然光 | 在每日阳光的映照下

居住在古民居中,光阴如织,所见之处抑或是不可见之物,都会被一种纤细的空气所包围。安藤雅信没有使用任何为了展示而特设的照明,仅仅保留了生活中的普通照明。天色转暗就开灯,光线充足就关灯,和居家的方式一样。是展示,也是生活。

他留意到自然光线下的美,还是在茶室把玩茶道具时的感悟。茶室内的光线微暗,透过障子纸窗的光线分外柔和。在如此幽美的微光中,器物釉色,肌理和暗部更加衬托了器物的沉静和饱满,见识到明亮世界中所不能觉察的部分。这或许也是茶与禅的连接点,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元素,把意识集中在某一点上。在减到极致之时,反而感知到了更加宽阔的世界。

■ 建筑与习俗 | 重置生活的空间

百草艺廊还有严格的“清净、日常、不净”的习俗界限区分的时代建筑物。最靠里的两间小坐席是例行礼节活动或者待客之用的清净场所。日常生活则在土间、木板间和口间。家庭的忌事在佛龛间和六叠榻榻米的房间这一不净的空间。这些空间之间,只有一张纸拉门或纸障子窗之隔,但细看所用门拉手等金属件,屋顶天花板的设计和素材都是不同的,可以想象得到它们自然要起到不同的功用。

置身于百草艺廊,常能有所感受。在安藤雅信看来,当内心被某个巨大的东西所碰触,它会变得清冽,被治愈、被满足,从而发现活力,那是生命存在的根源。

■ 洁净之地 | 每日给予人们力量之物

如果说营造空间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不要仅通过添加些什么来取得改变,而是要撤掉平时就有的东西,将意识放在此处,从而引起内心的变化。

因此,安藤雅信以“撤掉”房间中央的一叠榻榻米为装饰房间的开始。通过撤掉榻榻米降低地板高度,此时的空间就不再是可以走动、静坐的场所了。在那里放上与榻榻米相同大小的铁板之后就可以营造出与平常榻榻米的使用方式不同的空间了,只有质感不同的铁板处流动着不一样的空气,孕育出一股紧张感。

百草艺廊口字间展示的婴童服装

结界

将插上花的花瓶放置在中间这块独特的空间中,围绕花瓶放置一个白陶做的圆环来汲取周围的空气,这样一个小巧的“结界”就做好了。结界内部的花瓶中放着刚刚摘下的水灵灵的花束,释放着自身的灵气,仿佛会有什么飘然而至的样子。

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营造一个能净化人心灵的场所来改变纷繁复杂的尘世生活,给自己带来点纯净的活力。给物赋予些比拟、做个结界,将这些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出清灵圣洁的空间。稍微改变一下室内装饰的想法,就可以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带来新鲜感,装饰的插花和小饰物也会有栩栩如生的感觉。

■ 家也是道具 | 别具匠心的加工

安藤雅信第一次尝试在房间与房间之间做一个吊在空中的棚架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是为了展示帽子的需要。帽子乍一看样式十分简单,但从正面看到的与从左右两面、背面看到的光景却十分不同,想必造型是经过精心立体设计的。

在展示帽子时,用锁链穿过门楣,将宽板固定在锁链上,做出了漂浮在空中的架。拆掉拉门之后,为了将两个房间连接在一起,安藤雅信将棚架吊了起来。既可以用作吊棚又有假墙的功能。相对于装饰平面作品的墙壁,这种吊棚用于展示立体作品时,可以从各个方向进行观赏。展览中经常有在走廊、铺设地板的房间、榻榻米上组装棚架的情况,利用门楣设计的吊棚让人忘掉重力而感到轻便,创造了独特的空间。

安藤雅信的作品欣赏

帽子展示

做生活中自己需要的东西

刚结婚时,安藤雅信和妻子还没有制作过生活用品,但有了家庭之后,在慢慢收集自身需要的物品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亲手制作手工用品,以及那些单身时代想都没想过的、在家庭生活中会使用的东西。

安藤明子给孩子们做了围嘴,并将莎笼裙日常化。与此同时,安藤雅信制作了自家用的陶制肥皂盒。很少有像安藤雅信这样即使花费大量工夫也要去制作像肥皂盒一样价值不高的道具的艺术家。此时,他才发现其实自己想做的不是附加值高的商品,而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物品。

自从百草艺廊创办以来,安藤雅信夫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群,素材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了。即使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东西,只要是在生活中想要使用的东西,就想要亲手做出来、使用它,然后逐渐把它商品化。

■安藤 明子

大女儿出生后做的第一个小物件就是安藤明子亲手做的围嘴。将白棉布沿着婴儿的脖子围成一个圆,口袋边用针线亲手缝纫。新生婴儿的肌肤与手缝的柔软、不染一尘的白色布料是无垢的新生之美。

安藤明子关于棉布毛巾的灵感来自儿时夏天在祖母家使用的浴巾。那种浴巾是没有绒毛的和式浴巾,两片纱棉合在一起,那感觉简直舒适得不得了。因此,她也想着要制作出能够完美吸收水分、手感舒适干爽、又薄又轻、集聚高度合理性的日本棉布毛巾。边缘也不使用多余的装饰,采用圆筒式缝边,尽情体现白布的清洁感还有凛冽的美感。

莎笼是东南亚地区用一整块布缝制出的筒状布裙。安藤明子比较小幅地将底布拼接起来缝成筒状,然后在腰部使用扣子做成裙子。在夏天想要做几套质地较薄、吸汗性较好的筒裙,在冬天则可以做几套质地较厚、保暖性不错的筒裙,根据季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素材与颜色也是乐趣之一。另外,还可以设计出不易起皱、便于收纳的折叠方式。不需要熨烫,收纳起来也不会太占地方。为了使其不仅方便日常,穿着还要持久耐穿,安藤明子从和服的制衣样式之中汲取精华,并将其转换成现代装。

围嘴

棉布毛巾

筒状布裙

■ 安藤雅信

小箱子形状的黑色肥皂盒是安藤雅信应妻子要求做的一个带底托的皂盒。先是在自己家中使用,后来几经改良上面的小孔位置,最后将它做成了一件商品。在生活中的日常使用之物也要不断追求美。比起通体清透的白瓷,安藤雅信更偏爱尝试制作混杂有陶土的、具有初期伊万里风格的瓷器、朝鲜粉引以及结晶釉等更耐人寻味的白色陶瓷器。在生活和饮食都如此多样化的现代,白色料理器皿早已打破了西方与日本间的界线。这些器皿的制作就像作为日常料理的乌冬面一样,安藤夫妇不想将日常的器皿制作成高价的器具。

带底托的黑白肥皂盒

各种白色料理器皿

浅口圆平盘和半月形隔板

汤碗

茶碗

从左至右:小坐垫,它质地轻盈、布料结实,搬运时也较轻松,爽滑的苎麻触感以及边框圆润的设计十分独特;衣架,简洁大方的设计,即使不挂衣物,也如一幅画一般,用来挂访客的外套也十分得体;毛巾架,用枹木制成,最后打磨了一层清漆,可以用来晾干厨房的布巾,或是用来挂披肩、围巾等,有许多种使用方法。

茶碗、汤碗、荞麦猪口杯、大茶碗等百草原创的器皿初见很容易将其错认成简易的工业制品,十分不起眼。然而,安藤雅信就是要让这些器皿不表现艺术家强烈的个性或是品牌的附加值,他想要制作容易搭配、与周边环境能够自然融为一体的东西。

与工业制品不同,手工制品更注重的是同样作品之间的微妙差别。即便是同样的大小和形状,但由于手工制作而留下的痕迹或是烧制过程中发生的微妙差异,才是它的价值与乐趣所在。荞麦猪口杯、大茶碗等器皿的形状来源于江户时代之后,其设计在现代也比较耐用。复制性较强,拥有百看不厌的魅力。

浅口圆平盘和半月形隔板。在饭桌上把比较容易流出果汁的水果与蛋糕、奶酪等通过小隔板间隔开。可以将隔板拆下直接作为浅口圆盘使用,还可以作托盘使用。

百草艺廊创办大概五年时间,为了能够让携带孩子远途而来的客人舒适地享受悠闲时光,安藤夫妇专门增设了一个小小的咖啡店。平时会准备些饮品、和式小点心、小面包等小食,只有在策划展览期间才会准备一些简餐。在咖啡店中使用的餐具是平常在艺廊中展览出售的器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客人们亲身体验安藤雅信烧制的原创制品。人们可以尽情品味陶瓷与嘴唇接触时的口感,感受器皿的重量、大小,用心体会它的存在,还可以享受不同器皿的搭配带来的美感。这间在向阳的东南角增建的现代咖啡店与古民居中的厨房临接相通,实现了古朴与现代的调和,令人神清气爽。咖啡店里的桌椅,也是利用身边的旧家具改造出来的。

来源|溪涧草木

猜你喜欢

榻榻米明子器皿
榻榻米 小户型里的“迷你超人”
挑战不可能
器 皿
机器人儿子
哎哟,不怕!
机器人儿子
机器儿子
从榻榻米看日本
瓶瓶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