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来的辐射海鲜,你敢吃吗

2016-11-01钟伟

方圆 2016年19期
关键词:核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钟伟

以同为7级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为例,假设人们吃一条切尔诺贝利的鱼:24小时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就已经超过照一次胸透了,如果不能及时排出这些放射性铯,相当于此后几年每天胸透一次,放射性铯的半衰期可是30年。

8月21日,青岛海关宣布破获一宗特大走私海鲜案,案值达2.3亿元人民币。据悉,该走私集团将包括日本福岛核污染区在内的外国海鲜绕道运到越南,利用中越边境的贸易免税政策,以蚂蚁搬家形式走私入境牟取暴利,两年来共走私5000多吨。部分疑受核污染的海鲜已流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

2011年3月,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从福岛事故发生后,就不断有各种关于核污染地区的食品流入的新闻或谣言,福岛事件已过去5年,而这些来自核污染地区的食品是否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核辐射VS核污染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核辐射和核污染是两个有联系但是并不一样的概念。

自然界存在很多放射性元素,人类也制造了很多人工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在发生聚变、裂变、衰变等核反应的时候就会放出各种核辐射,包括携带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

核辐射是一些快速运动的微观粒子,除光子外,它们的速度一般接近光速的量级,带有的能量都比分子里面的化学键的键能高。因此,这些核辐射的粒子在碰到人体的时候有一定的可能性破坏人体内分子的化学键,造成分子的性质改变,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一般来说,这些损伤都是可以修复的,只要我们受到的核辐射水平不超过一定的数值,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体组织的伤害(剂量当量)的数据,国际单位是Sv(Sievert,译作西弗或者希沃特),一Sv等于一焦耳每千克,实际使用中很多数据比较小,常用毫希(千分之一,mSv)或者微希(百万分之一,μSv)。全球人均每年受到的自然辐射是2.4毫希。对于一般食物来说,质子、氦原子核(阿尔法射线)、电子(贝塔射线)还有高能光子(伽玛射线)的辐射并不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粒子也不会停留在食物里面,并不会对食物造成污染,对人体也不会有影响。甚至对于部分食品,辐照灭菌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早在1905年就有了用辐照来处理食品的专利存在。现在,人们主要使用伽玛射线、X光或者高能电子束去处理各种食物。这些射线能够引起细胞DNA的损伤,从而杀死致病细菌、停止蔬菜水果的进一步代谢从而延长保质期、防止粮食霉烂、发芽、长虫等等。

辐照食物安全吗

对于大众来说,这些好处虽然重要,但是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经过那些能够致癌的射线处理的东西,吃了能不危害身体吗?

如果我们把辐射跟加热进行一下类比,就很容易理解有关辐射如何影响健康。自然界存在辐射,就像有高温天气一样;人体在高强度的辐射环境中,相当于被放在火上烤;吃“辐射污染的食物”,就像把着火的食物吃到嘴里,而且它到了肚子里还在燃烧;而“辐射处理的食物”,则就像精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安心享用。

不过,“辐射”这个词太让人恐惧了,科学家们为了探索辐照食品是否安全,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了各种检测。从发明这个技术到美国的药品食品管理局(FDA)批准它在特定的食品加工中应用,过去了五十多年。那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继续努力,几百项动物以及临床试验也都没有发现辐照食品有害健康,它的使用范围也就陆续扩大。到目前,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允许它的使用。

在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立了一个“国际食品辐照咨询小组”,后来成为了一个政府间机构,拥有几十个会员国。这个组织是一个专家机构,负责汇总世界各国与辐照食品有关的研究以及使用情况,向这三个组织的会员提供安全和合理使用食品辐照技术的信息。按照他们发布的公告,过去四十多年中大量的研究否认了人们对于辐照技术安全性的各种质疑,这种技术跟其他的食品加工技术一样,是安全有益的。它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不超过传统的加热方式的破坏。人们对于它的恐惧,更多地来自于一种对陌生事物的恐慌。

在美国,食品辐照是被当做一种“食品添加剂”来管理的。可以用在什么样的食品中、如何应用、可以用多大剂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经过FDA的许可,厂家才可以使用,而且必须做明确的标识。一般而言,世界各国对于辐照食品,都要求明确标识和剂量不超过10kGy。Gy(通常译为戈瑞)是辐照剂量的单位,1kGy是1千克食物吸收1000焦耳的辐照能量。FAO、WHO和IAEA的专家组后来评估了大研究结果之后,认为这个最大剂量的规定是没有必要的,大剂量的照射并不带来安全性的问题。

或许是10kGy的剂量已经满足绝大多数辐照食品的要求,各国管理机构(包括中国)依然实施这个剂量限制。也就是说,各国的管理规定其实比科学数据所要求的还要严格一些。

食物的富集效应

前面提到的全球年人均受到的自然辐射里面,来自于呼吸的空气和摄入的食物里面的氡、钾-40和碳-14等的贡献约为1.5 毫希,只要从食物里面获得的电离辐射剂量不比这个数字大太多,就可以不用担心食物里的放射性问题。

不过,如果是原子弹爆炸,或者是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元素泄漏事件的时候,就有可能在一定地区里面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粉尘,这样的区域就是核污染区域。核污染区域里面生产的食物等,就可能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主要有碘、铯、锶、钚、铀等元素。

经大气扩散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重力,或雨水淋洗冲刷等自然因素作用沉降到地面,首先会沉降到生长中的植物表面,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叶面和花朵上。在核事故早期和中期都会对生长中的叶菜类造成严重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不仅在附近地区地面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而且对东欧、北欧等欧洲国家的蔬菜、牧草也造成明显的放射性污染。就是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和日本、韩国的菠菜、莴苣等也受到核素的污染。

污染较重的某些食品由于生长特点会更多地吸附放射性物质,例如菠菜、莴苣、菜花、韭菜等生长中的蔬菜和牧草,其叶面极易吸附放射性核素,牧草和饮用水吸附放射性核素是牛奶受污染的原因。某些水生动植物也有浓集放射性核素的特点,尤其是海洋底系栖贝壳类和软体动物,海带、海藻类植物等。

在福岛事故发生后,福岛核电站的周围检测到了放射性的碘、铯、氢、氙、氪等元素。其中,半衰期相对较长、能够传播到100公里距离以外的主要是放射性的碘(131I)和放射性的铯(137Cs)。

一旦放射性物质被食物吸收,人们无法通过清洗或者高温烹饪去除掉它们。由于放射性物质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一旦一片土地被污染,很长时间内,人们都不能再利用它了。更为严重的是,放射性物质会污染整个食物链,比如一只沙丁鱼被污染,当它被吞拿鱼吃掉后,吞拿鱼也受到了污染,以此类推,整个食物链上的动物都将受到污染。

当它们通过食品被人类摄入后,其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内各组织、器官和细胞形成长期的内照射效应,使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辐射的影响,危害巨大,主要表现为对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损伤和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这些元素进入人体之后,所聚集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放射性的碘元素,最易集中在甲状腺。所以在接触放射性碘元素前,可以通过摄入足够的非放射性碘元素使得甲状腺达到“饱和”,来预防放射性碘元素的摄入;在放射性碘元素进入人体后,也可以通过药物来促进这种元素的排泄。可惜的是,人类目前可以掌握的也只有放射性碘元素这一项,对进入骨髓、神经系统、血液等其他器官的放射性元素,还没有现成的防护及治疗药物。

虽然不明真相的群众疯抢了碘盐和碘片,但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长久影响的放射性物质却并不是131I,而是放射性的铯——前者的半衰期只有8.02天,也就是说,每过8天,放射性降低一半;再过8天,再降低一半,它能在事故地点的周边地区造成急性危害,但30天后便衰变殆尽;而后者的半衰期长达30.17年,相对于人类的生命来说,衰减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铯进入自然环境中之后,将会长期存在,它的消失主要是随着流水逐渐稀释。另外,铯也能随着食物链传递和富集,造成深远的影响。

吃一条切尔诺贝利的鱼

很多人在说“福岛不会成为下一个切尔诺贝利”。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核能机构设计的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福岛核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都是最高级7级特大核事故,即大量核污染泄漏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历史上的7级核事故也仅有这两起。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后续影响来看福岛核事故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大量放射性铯进入了核电站周围的河流和湖泊。事故后的第一年,在那些以水底碎屑或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杂食性鱼类中,放射性铯的含量最高。

随后,在1987年到1988年,捕食性的鱼类(以别的鱼为食的鱼)中的放射性铯含量开始增高,这说明放射性铯可以随着食物链传递。研究发现,放射性铯主要富集在鱼的肌肉组织中,鱼的其他部分,如鳞片、消化道、性腺等也会吸附放射性铯,但这些地方的浓度会逐年显著降低,只有肌肉中的放射性铯水平下降很少。因此,对于放射性元素来说,生物富集作用比单纯的吸附作用造成的问题大得多。

那么,设想一种最严重的情况,吃了切尔诺贝利的鱼会怎样?

研究人员测量了1987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冷却池中的梭吻鲈。梭吻鲈是一种捕食性鱼类,它们的肌肉组织中的放射性铯含量最高可接近270000 Bq/kg。Bq即贝克勒尔,这是一个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单位,用来衡量放射源或土壤、水、粮食等物质中放射性核素放出放射线强度的大小。

简单计算一下,如果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吃了1公斤这样的鱼肉,他将受到的辐射当量剂量大约是 3.645μSv/h,也就是每小时3.645 微希,这个强度大约是3月15日北京市平均辐射水平的47倍(当日福岛核电站上空的辐射是 23.72μSv/h)。 如果把这个数字与X光胸透相比——接受一次X光胸透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是50μSv——似乎胸透所受的辐射比吃鱼要大很多。

可问题是,胸透只是一次的辐射剂量,而人吃下去那条鱼以后,会被辐射很长时间:吃下这1 公斤鱼,24小时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就已经超过照一次胸透了,如果不能及时排出这些放射性铯,相当于此后几年每天胸透一次,放射性铯的半衰期可是30年。而由于食物链富集效应,至少梭吻鲈肌肉中的放射性铯几年内都没有显著降低。

福岛核事故的污染范围

福岛核电站还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它污染的主要是海水。由于海洋的开放性和稀释作用,它受到的污染会相对较轻。通常受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封闭水体,如湖泊。

许多国家担心日本的放射性物质会漂洋过海影响本国的食品安全,就中国来讲,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为跟踪掌握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家海洋局于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放射性监测航次,对日本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公海海域及我国管辖海域海洋大气、海水、海洋生物、海洋沉积物实施监测。

根据国家海洋局今年4月13日公布的监测结果,在我国管辖海域中,海洋大气、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样品中均未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放射性铯,各类放射性元素活度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但是,福岛核电站附近的土地则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其生产的食物将不再是安全的。

那么,福岛污染地区生产的食物到底还含有多少放射性呢?

福岛核泄漏5年来,“福岛产”阴影一直笼罩着日本整个农产品出口行业。据调查,2011年日本农产品出口额较前一年度减少407亿日元,下降了8.3%。著名科学杂志《Nature》于2015年2月刊发了一篇关于日本福岛核辐射对于食品影响的论文。论文中指出,除了蘑菇和野猪以外,目前福岛食品的放射性已经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正常水平。

经历了初期全球范围“抵制”后,世界各国开始谨慎地放宽限制,新加坡、俄罗斯、欧盟、美国部分解除进口管制,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则完全解除了对日本食品的进口管制。目前,中国政府仍禁止进口福岛及其周边10县的农副产品及海产品,进口其他地区食品时要求提供产地证明书。

可以看出,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对于日本食物大多还是持谨慎态度。与此同时,为了消除福岛农产品的负面印象,日本政府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首相安倍晋三常常亲自为福岛产农作物站台,除了多次试吃福岛产黄瓜、桃子、柿子干等,安倍还在视察福岛灾区时,现场品尝当地特色烤鱼,希望消除人们对“核污染”的疑虑。

走私行为需受严惩

然而,在青岛海关查获的海鲜走私案中,首先,从流通方式来看,这5000余吨高档海鲜系通过非法途径走私进入我国境内的,也就是说,未经我国海关,自然也就没有走海关所必需的任何检验检疫程序。依照海关相关规定,报检时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食品中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是无法用肉眼识别的,必须用相关仪器进行监测。

其次,根据我国海洋局监测结果,日本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核泄漏事故显著影响。该海域12%的海水样品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放射性铯,这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检出的,47%的样品中放射性铯的活度仍明显超出核事故前日本近岸海域正常范围。在该海域捕获的鱿鱼样品中,未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放射性铯和放射性银,不过,放射性铯和放射性锶平均活度较2014年有所上升。

退一步说,即便这些食品都是安全的,走私者刻意隐瞒海鲜来源、“欺骗消费者”的做法也绝对不可以漠视不管。需要强调: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不管食品本身是否会危害健康,都必须受到严惩。

虽然现在可以认为福岛地区出产食物中的放射性已经恢复到了事故前的水平。并且日本上自首相,下至农户,都在很努力地宣传、试吃,为“福岛产”挽回形象。但不仅是中国的消费者有戒心,日本的消费者也担心看不见的辐射,并没有完全解开心结。

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在2015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日本全国3000人对于问题“挑选农作物的时候,会不会避开可能被核污染的产地商品?”回答“一直都会”和“比较多”的占33.4%,仅比2013年的结果少了3%左右,可见对于受污染农产品的顾虑依然存在。

无论多么严格的检测数据,也无法立刻消除人们心中“感性的阴影”,对于日本食品的疑虑只有时间能慢慢消除。

猜你喜欢

核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遥感作物制图辅助核事故农业风险决策
日本约18万人署名反对核污染水排海
IAEA关于核事故后恢复的国际会议将于今年年底举行
切尔诺贝利爱情故事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像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残留
核污染伤员医学洗消站的建设要点
核事故是怎样分级的
迟缓的善后 ——帕特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