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6-11-01韩建勤李继东王习韫牛自勇

重庆医学 2016年26期
关键词:氯沙坦高尿酸血尿酸

韩建勤,李继东,罗 萍,王习韫,牛自勇,张 斌,马 丽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银川 750011)



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韩建勤,李继东,罗萍,王习韫,牛自勇,张斌,马丽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银川 750011)

目的对比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到该院就诊的7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为氯沙坦组,另外35例患者缬沙坦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的血尿酸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氯沙坦组平均血尿酸(489.6±52.35)μmol/L,平均血压(105.2±6.8)mm Hg;治疗前缬沙坦组平均血尿酸为(496.1±53.78)μmol/L,平均血压为(107.1±3.6)mm 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平均血压(95.63±8.2)mm Hg;治疗后缬沙坦组平均血压为(96.53±8.9)mm Hg;治疗后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291.3±19.9)μmol/L,缬沙坦组血平均尿酸水平(466.7±48.8)μmol/L,氯沙坦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低血尿酸水平作用优于缬沙坦。

氯沙坦;缬沙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效果

目前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逐年升高,而且大量的数据表明,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在病因和治疗方法上有着密切的关系[1]。高血压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可能导致尿酸排泄障碍,从而在肾脏内出现滞留现象,引发炎症等现象,而高尿酸血症又会导致高血压不断的加重。因此,患有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进行降血压治疗,还要实施降尿酸治疗[2-3]。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可以采用氯沙坦和缬沙坦的治疗方法。氯沙坦和缬沙坦均具有良好的降血压效果,而且都可以治疗高尿酸血症[4]。作者对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门诊和住院共7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5],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高尿酸血症:男性血尿酸大于或等于420 μmol/L,女性血尿酸大于或等于360 μmol/L。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痛风、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入选的70例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7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氯沙坦组与缬沙坦组,每组35例。氯沙坦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3~81岁,平均(68.67±5.24)岁,平均血尿酸(489.6±52.35)μmol/L,平均血压(105.2±6.8)mm Hg;缬沙坦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2~81岁,平均(68.01±4.94)岁,平均血尿酸(496.1±53.78)μmol/L,平均血压(107.1±3.6)mm Hg。

1.2方法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于每日清晨进行血压测量,连续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治疗前两组患者于清晨空腹静脉取血,检测血尿酸水平。氯沙坦组选用药物为氯沙坦胶囊,每日空腹用药,每次50 mg,降压效果不达标时可增加剂量至100 mg(生产公司: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0371,生产批号:1147982);缬沙坦组选用药物为缬沙坦胶囊,每日清晨空腹用药,每日80 mg,降压效果不达标增加剂量至160 mg/d(生产公司: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为H20030638,生产批号:1407009)。

1.3检测仪器与方法血压使用标准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所有患者均采取坐位,安静休息5 min,测量右上臂血压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平均值。血尿酸使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型号TAB-120FR),生产公司为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全部患者均避免高嘌呤饮食,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尿酸,采血前3 d限制嘌呤饮食。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量。

1.4疗效判定标准血压控制范围:SBP≤130 mm Hg,DBP≤85 mm Hg。血尿酸的标准为150~420 mol/L;24 h的尿蛋白定量为20~80 mg[6-7]。

2 结 果

2.1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比较治疗前氯沙坦组患者和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氯沙坦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的下降,与缬沙坦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比较

a:P<0.05,与氯沙坦组比较。

2.2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治疗前氯沙坦组患者和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氯沙坦组患者和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比较

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2.3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UA、蛋白定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UA、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a: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b: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2.4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在治疗期间氯沙坦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缬沙坦组患者有1例出现头晕现象,占总数的2.9%。患者出现的头痛较轻,属于耐受范围之内。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显著增加。 高血压属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高[8]。高血压患者由于微血管的病变常常导致组织缺氧,因而易发生乳酸过多的现象,由于乳酸的作用使尿酸生成增加,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极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还需要加强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这样能够有效保护肾脏[9]。对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可以采用别嘌呤醇片或苯溴马隆以降低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但是,使用这些药物可能造成患者过敏反应或是损害肾脏,因此并不适用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长期的治疗[10-11]。

氯沙坦和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12],二者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氯沙坦是目前惟一被证实兼有降血压与降血尿酸作用的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氯沙坦与AT1受体特异性结合,可选择性地将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阻断,而且氯沙坦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E-3174能够抵抗肾素,故起到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氯沙坦能够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是因为其特殊的母体化合物,而且氯沙坦能够有效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对于尿酸盐的转运,控制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在肾小管的分泌过程中碱化尿液中的尿酸,从而能够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且先于降压作用发生。但是不同的ARB类药物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是否一致仍需试验证实[13]。

本试验是采取不同类ARB药物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观察其降压效果及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氯沙坦和缬沙坦在相同治疗时间内,降低血压水平和降低血尿酸水平氯沙坦明显优于缬沙坦。同时,采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不良反应较缬沙坦少。在降血压同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血尿酸水平,服用一种药物获得多重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14-15]。

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用氯沙坦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本结论是否在所有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有效,有待于今后大样本研究证实。

[1]吴世君,包自阳.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2):1137-1139.

[2]邱朝晖,曹奕.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1,28(1):9-11.

[3]郑宏超,李宁,丁跃有,等.氯沙坦对兔高尿酸血症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2,35(12):1039-1042,前插2.

[4]卢宪伟,陈伟平,段娇,等.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4):39-41.

[5]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5(3):42-85.

[6]吴文献.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60例临床观察[J].内科,2011,6(3):222-223.

[7]李兰生.氯沙坦与培哚普利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5):64-65.

[8]鲍建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73-74.

[9]孟维英.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78-79.

[10]景月月.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2,11(12):973-975.

[11]齐晓宇.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54-54.

[12]王占成,阮长武,姬文慧,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23):4367-4369.

[13]李艳萍.氯沙坦、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对比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3):404-406.

[14]杨旭东,刘千红.不同剂量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3):254-255.

[15]鲁茸达瓦.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3):5015-5016.

韩建勤(1968-),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高血压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经验交流·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6.034

R453.9

B

1671-8348(2016)26-3707-02

2016-02-18

2016-04-26)

猜你喜欢

氯沙坦高尿酸血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