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宗:山水画的分野

2016-10-31永辉

美文 2016年15期
关键词:董其昌南北禅宗

永辉

自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后,唐开始,中国山水画便成为中国绘画中独立的分科。山水、人物、花鸟逐步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个科目。而山水画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最为独特的画种,同时也承载了中国人文领域里最为深情的精神寄托。传统文人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自己语境的绘画语言,用笔墨描摹自然界的青山绿水,寄情山水之间,倾吐自己内心无限的情怀和品格。也是自唐伊始,因文人对山水画的观念、理解、技法、风格和追求的意境不同,逐渐有了分野,尤其是宋元以来,这种不同愈发显而易见,于是就有了山水画的南北宗之说。

南北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理论学说。是明代画家董其昌最先明确提出。他把李思训和王维的作品,分别作为“青绿”和“水墨”两种山水画风格的鼻祖,并以此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的概念。形成了明清时期山水画的重要理论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画家的创作风格和对山水画本身的理解与把握,甚至影响了对中国绘画史的理解。以至于波及到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辅,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躁、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熙)、米家父子(米芾和米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昊镇)。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马祖道一)、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壁画,亦云:‘吾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

南北宗原本是禅宗在唐代时期形成的悟道两大流派,南宗主张顿悟(六祖慧能)立地成佛,北宗主张渐悟(神秀)渐入佳境。山水画的南北宗正是借用参禅的“南顿北渐”之意。“顿悟”和“渐识”成了彼此间主要的区别。这正应和了当时的士大夫文人群体中流行的心禅之学。以禅宗的南北宗喻意山水画的分野流派,将山水画的发展截然分作了两股脉络,并且还为两派在唐代各追溯了一位祖师:北宗以李思训为师,南宗以王维为祖,并且罗列出了各自的传承谱系。这种分法标榜了“南宗画”即为文人画,是出乎于画者的“顿悟”即灵性和个人内心的感悟,因而高越绝伦;而“北宗画”只能从渐识中勤练苦修中循序产生,难免充会有工匠之气。唐以前这种分野似乎还不是很明显,自宋元明清三朝就大行其道了。

禅宗的北宗在与南宗的竞争中逐渐式微,在董其昌看来,山水画的北宗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南宗即文人画当然就是他所推崇的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董其昌的划分中是北宗的代表,虽然北宗在后世渐渐落到了下风,但绝掩盖不住《千里江山图》的伟大,它是中国古典绘画的一座高峰。

猜你喜欢

董其昌南北禅宗
灵 山
南北过冬差异
Washed UP
董其昌的面具
落叶禅
闲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