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6-10-29刘垚沙涛

2016年29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刘垚+沙涛

摘要: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为融资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合作关系背景下的服务过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本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实际,提出了“主体+债项+刚控”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的研究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是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帮助优质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及相关业务开展模式。基于商业银行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提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为了保证准确、客观的评价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应注意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影响业务风险的各种因素。既要关注融资企业的自身素质、经营情况,同时还要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分析和考察。

(二)层次性原则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注重指标体系的层次性。高层次的指标应有明确的经济意义和分类效果,应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潜在风险点与风险传导过程向对应;低层次的指标应对上一级指标有良好的解释效果,同时应能够便于分析和计量。

(三)可操作性原则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定性指标应有客观、清晰的描述,便于对样本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定量指标应有准确、可行的数据采集途径,保证样本数据的真实可信。同时,所有指标均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对指标的优劣进行区分,从而有效的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

二、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在分析现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有考察融资主体的指标,也要将与供应链相关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本文在商业银行现有的授信指标体系和业务审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金融自身的独特性,设计以“主体+债项+刚性控制指标”为核心的分层次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建设

(一)刚性控制指标

刚性控制指标是指在债项审批中考察的一些硬性指标,如果融资主体该项指标不合格,则拒绝为其提供融资,结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际,主要包括以下三项指标:

1、企业信用记录,该指标主要考察融资企业是否存在表内外融资业务逾期,对外担保未履行担保责任,由自身责任引起的已诉诸法律的经济纠纷等,如果企业存在上述情况,则认定企业存在重大信用风险。

2、贸易背景真实性,该指标主要考察融资企业申请的融资业务所依托的贸易背景是否真实,如经调查发现企业存在虚构贸易背景的情况,则认定该企业存在恶意骗贷的意图。

3、偿债测算,目前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融资业务均有相应的偿债测算方案,对于具体债项,如经测算融资企业在融资期限内的预期综合收益不足以偿付融资本息的,则拒绝对该笔业务进行融资。

本文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中,将上述刚性控制指标作为先验条件,如融资企业或债项未到达上述指标要求,则直接拒绝为其融资,无需进行后续评估。

(二)主体风险指标

主体风险指标涉及企业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两方面内容。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指标主要借鉴现有商业银行企业评级授信的相关指标,注重考查企业当下的企业治理、生产运营和财务状况;行业风险指标主要考查对企业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的宏观环境条件。企业经营情况揭示了企业当下的是否经营良好,经营环境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而这两项指标是决定企业能够归还银行贷款的根本性原因。

企业经营情况的具体风险指标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素质X11: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X111、管理团队及人员素养X112、财务信息质量X113;

(2)经营能力X12:存货周转率X121、应收账款周转率X122、经营周转率X123;

(3)盈利能力X13:净资产收益率X131、总资产报酬率X132、销售利润率X133;

(4)偿债能力X14:速动比率X141、流动比率X142、利息保障倍数X143、固定费用偿付比率X144、资产负债率X145、长期资产适合率X146;

(5)发展潜力X15:销售收入增长率X151、净利润增长率X152、总资产增长率X153。

指标解释:

X111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股权划分和公司治理结构,实质是评估企业由于管理层个别人员不当行为而引发危机的非系统性风险。

X112主要考察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其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在发展战略和经济计划能否合理的制定和实施。

X113主要考察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计量是否真实可靠,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限制,其财务会计工作有可能出现非主观的处理不当,错记、漏记等,甚至有可能出现主观上的不合规处理,以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而这一指标的优劣势是判断企业信誉和经营质量的重要参考。

由于表中其余的指标均为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指标,文中不再赘述。其计算公式以及全部指标的评价标准均在附表中列出。

企业经营环境风险指标的具体构成包括两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X21:产业政策X211、国家财政政策X212、国家货币政策X213。

(2)行业发展前景X22:行业生命周期X221、行业竞争强度X222。

指标解释:

X211主要考察对于融资企业所在行业是否存在利好或者不利的国家、地区产业政策,对于业务单一,经济实力弱的小微企业而言,产业政策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巨大的。

X212、X213主要考察国家现时采取紧缩、中性或者扩张的财政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影响企业利润水平,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投放量影响企业的融资难易度。

行业生命周期X221主要考察融资企业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以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走势。

行业竞争强度X222主要考察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是否充分,以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可替代性。

(三)债项风险指标

债项风险指标包括核心企业风险指标、质押物风险指标以及供应链风险指标。

1、核心企业风险指标,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由于核心企业自身规模较大,信用水平高且对整个供应链具有掌控能力,银行大多会要求核心企业为融资企业提供担保。但是,核心企业出于自身财务风险和资产安全的考虑,一般只会提供保证的担保方式,并不会以自有资产进行抵押担保。因而,融资企业一旦出现偿债困难,需由核心企业代为偿还时,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就成为决定银行债权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本文将与之相关的指标纳入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成主要借鉴M银行现有“企业担保能力”测算模型,并结合供应链金融业务专家建议,对部分指标进行补充和调整。

具体指标构成包括四个方面:

(1)企业实力X31:企业规模X311、市场占有率X312;

(2)盈利能力X32:净资产收益率X321、销售利润率;

(3)信用能力X33:信用等级X331、对外担保情况X332、或有负债率X333;

(4)短期偿债能力X34:速动比率X341、利息保障倍数X342;

指标解释:

企业实力X31相关指标主要考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市场地位,通过X311、X312预测核心企业是否存在短期内市场份额萎缩,经营性现金流入迅速下降的可能性;

盈利能力X32、短期偿债能力X34主要预测中短期内核心企业的可支配现金,即流行性的问题,从而分析在债项出现风险时核心企业履行担保义务的能力,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绝大多数债项均为中短期融资,因而重点关注核心企业的中短期资产流动性。

信用能力X33相关指标中,X331主要考察核心企业的信用历史记录,其余两项重点考察企业因或有事项承担的资金压力。

2、质押物风险指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并不一定存在质押物,但是银行一般会尽可能的抵质押、第三方监管等方式尽可能的实现对融资债项下原材料、成品存货等实物的有效控制,本文缩成质押物并非法律意义上的质押物,泛指此类实物。由于质押物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唯一的实物担保,是第一还款来源不能实现时最重要的还款保证,所以应重点考察其在债权存续阶段的灭失风险和变现难易度等情况。

具体指标构成包括:价值波动X411、质押率X412、变现能力X413、损失风险X414。

指标解释:

X411主要考察质押物在债权存续阶段价值变动趋势;

X412及本文所称质押物评估价值与融资金额的比值,判断当融资出现风险时,处置质押物能否足额弥补损失;

X413主要考察本文所称质押物的变现难易程度,不易变现的质押物,即使质押率高,也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

X414主要考察本文所称质押物在债权存续阶段因意外灭失的可能性。

3、供应链风险指标,供应链风险指标重点考察企业所在供应链的合作关系是否持久、稳定,对于供应链附属企业的借款人而言,这是企业的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也即银行债权实现的重要保障。这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的主要不同点,是银行在业务审批时的主要参考标准。

具体指标构成包括4个方面:

(1)供应链稳健性X51:供应链竞争优势X511、供应链稳定性X512;

(2)合作程度X52:合作久度X521、合作频度X522;

(3)融资企业地位X53:产品竞争优势X531、产品替代性X532;

(4)履约记录X54:违约率X541、利益冲突X542;

指标解释:

X511考察融资企业所在供应链与相同行业内存在竞争关系的供应链之间是否存在竞争优势;

X512考察融资企业所在供应链整体稳定性;

X521考察融资企业与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

X522考察融资企业与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单位时间(年)合作频率与融资企业其他客户之间相比是否处于较高水平;

X531考察融资企业对于供应链内核心企业而言,是否比其他同类型企业更具吸引力;

X532考察融资企业为供应链内核心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容易被替代;

X541考察融资企业与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合作中出现违约的概率;

X542考察融资企业与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合作中,双方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必将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也愈发重要。本文提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只是在这一领域的初步探讨,期冀这这一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作者单位:1.河北工业大学;2.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

参考文献:

[1] 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金融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

[2] 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87-301.

[3] 钱艳英.风险测度模型的建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6(6):16-17.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