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6-10-27陈杰王光策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受者葡聚糖河南

陈杰王光策

(1.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探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陈杰1王光策*2

(1.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应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试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移植受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感染IPFI划分为IPFI组(n=16)与非IPFI组(n=30),均行G试验,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非IPFI组G试验结果为(9.7±2.5)pg/ ml,明显低于IPFI组(78.5±6.1)pg/ml,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应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诊断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血浆-β-D葡聚糖 肾移植受者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主要应用肾移植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该术式逐渐广泛应用。然而,临床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与新型强力免疫抑制剂,致使肾移植后出现深部真菌感染,此为移植者死亡与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在深部真菌感染中IPFI发生率位列第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难以进行早期诊断,误诊与漏诊率较高。近年来临床诊治手段不断发展进步,但是IPFI死亡率居高不下。G试验为目前诊断IPFI的主要方法,因β-D葡聚糖抗原(BG)在真菌细胞壁中广泛存在,深部组织或血液被真菌侵袭后被吞噬细胞吞噬与消化,使得细胞壁释放BG,提升体液或血液中BG含量。本文为探讨G试验用于诊断肾移植受者IPFI的临床价值,现将46例选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肾移植受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有无感染IPFI划分为IPFI组(n=16)与非IPFI组(n=30)。纳入标准:均为肾移植受者,且在3d内开展胸部CT与G试验。IPFI诊断标准[1]:出现肺部体征与症状;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新型肺部浸润影;发热持续3d,抗菌处理后无效。微生物检查合格标本行不低于2次细菌培养结果均为同一菌属阳性;行血液GM ELISA(曲霉素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查,2次连续为阳性。具备上述1项微生物学与2项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1.2 检测方法

应用G试验检测试剂盒与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对血浆中真菌BG含量予以检测。将0.2ml待测血清在酶反应主剂中添加,溶解后微量加样器向标准无热原平底试管中转移,试管中不可出现气泡,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插入,完成反应后检测系统将BG含量自动计算出来。10pg/ml以下为厂家提供参考值,10~20pg/ml为可疑参考值,20pg/ml以上为异常参考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G试验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G试验检测结果对比(,pg/ml)

3 讨论

当前实体器官移植与造血干细胞应用广泛,且大剂量与高强度应用化疗药物与免疫抑制剂,明显提升IPFI发生率。IPFI有复杂发生机制,主要如下:(1)机体因素:肺部真菌感染后诸多细胞因子在机体抗真菌感染免疫防御机制中参与,真菌感染控制中中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2],可对曲霉菌菌丝与白色念珠菌假菌丝生长进行抑制。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抑制剂口服时间长,减少淋巴细胞,抑制细胞免疫,且巨噬细胞功能被抑制,减少血中淋巴细胞;阻碍B细胞转化,减少抗体,干扰体液免疫。(2)医源性因素: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且深部置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再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导致机体防御功能降低,营造条件便于真菌入侵。近年来临床主要应用G试验诊断IPFI,效果优良。

G试验主要演变自内毒素检测法,BG为凝血酶原G因子,将血清凝固酶激活,促使凝固蛋白原向凝胶状蛋白转变,可应用光谱仪光密度量化整个反应。BG为多糖,在真菌细胞壁中广泛存在,含量最丰富的为酵母样真菌[3],支原体、病毒以及细菌等则无此成分,故而可用于鉴别与诊断真菌感染。患者表现出IPFI后BG可从真菌细胞壁中脱落,且进入血液中,明显提升血液中BG含量。若出现真菌感染或真菌定植时BG含量少且难以进入血液中,故而可将BG含量作为诊断IPFI的证据。本组非IPFI组G试验结果为(9.7±2.5)pg/ml,明显低于IPFI组(78.5±6.1)pg/ml,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4]。尽管BG在大部分真菌细胞壁中存在,但是接合菌属与隐球菌属感染难以采用G试验诊断,导致假阴性。且诸多研究证实物质中可能会存在BG类似物,导致假阳性。比如实验室污染,包括肾透析仪洗涤液,而香菇多糖、蘑菇聚糖、免疫球蛋白以及K多聚糖等也多存在BG类似物,食物中BG主要经由损伤胃肠入血,故而需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肾移植受者IPFI应用G试验诊断临床价值高,且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1]唐红梅,赵兰兰,周吕蒙等.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意义[J].吉林医学,2014(8):1608-1610.

[2]李建伟,李斌,梁剑平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J].广东医学,2013(12):1860-1862.

[3]金欣,陈建魁,于农等.真菌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1(3):378-379.

[4]刘炎忠,钱叶勇,王振等.G试验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4):341-344.

R519

A

1674-2060(2016)02-0104-01

陈杰(1987—),男,河南焦作人,研究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王光策(1961—),男,河南郑州人,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受者葡聚糖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肾移植受者早期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细胞、Th17细胞表达变化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美国活体肝移植受者的终末期肾病风险
肾移植术后患者新发DSA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措施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