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涵 地载 人育

2016-10-27乐素娜

收藏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盖面盖碗珐琅

□乐素娜

天涵地载人育

□乐素娜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精品盖碗碗鉴鉴赏赏((下下))

Covered bowl is a kind of tea set with lid, bowl and saucer from top to bottom. Its shape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few competitive covered bowls collected in China Tea Museum, showing people the elegance and sophistication of the ancient tea culture.

清道光 粉彩公鸡纹盖碗

此件盖碗烧制于清代道光年间,品相完好。从形制上看,此件盖碗并无特殊之处,敞口,深腹,提手部微外撇,腹部下收,圈足,盖扣于碗的内口,器底及盖圈足内以矾红彩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但其纹饰描绘却是极为精妙传神。盖碗器身及盖面绘各色花草、山石、公鸡。器身一公鸡立于石上,脖颈前伸,短锐之嘴张开,似凝神欣赏前方的彩色花卉又似在引吭高歌;盖面上的另一只则正侧身低头,好似在搜寻着草中虫子。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名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形容鸡鸣将旦,光明到来的景象。又因“公”与“功”,“鸣”与“名”,“鸡”与“吉”谐音,公鸡的图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功名,也寓意了阖家安康,大吉大利。

此盖碗整体风格活泼清新,笔触细腻,色彩柔和,美之不足的是纹饰上的色彩时有漫出线外的现象,施彩较薄且稍失鲜艳,但就总体而言仍为上乘之作。(图18-19)

清 铜胎画珐琅冰梅纹盖碗

此件盖碗以铜为胎制成,铜胎上再施以画珐琅工艺,纹饰富有层次,用色浓艳明快、对比强烈。

整器内壁施以松石绿釉,外壁则以蓝彩为地,以不规则的金彩短线组合成冰片纹,其上满饰白色梅花。

盖碗的梅花纹较为写实,梅花的花蕊、萼片均细致描绘,花形饱满。此外,盖碗的碗身和盖面还饰有青葱翠竹纹。

总体而言,整器描绘精良,风格上略微有些许匠气,但仍不失为铜胎画珐琅的一件佳品。(图20-21)

清 铜胎画珐琅开光人物纹盖碗

整器由碗盖和碗身两件组成,铜胎画珐琅工艺,图案富丽,所施诸彩妍丽不俗。

图19 清道光 粉彩公鸡纹盖碗底款

图18 清道光 粉彩公鸡纹盖碗

盖碗内壁施以白釉,外壁则以蓝彩为地,上绘花卉、绿叶、卷草等图案,下腹近足处绘莲纹,盖面、碗身各有二面开光,对称分布。

碗身其中一面开光中绘有三人分立庭院之中。站立在居中位置的是一名身着交领红袍的男子,他头戴纱帽左手执折扇,腰束湖绿色宽腰带,看他的神情像是在和他身侧的女子话别,仿似要出门的样子。站在红袍男子身旁的女子,身着蓝色儒衣,外披红色对襟坎肩,下着绿色长裙,头戴黄金钗饰,手执一柄芭蕉扇,面朝红袍男子叙话。站在红袍男子另一侧的青年男子身着绿衣红裤,左手执一把紫砂壶,右肩扛一柄大伞,当是家中男仆。碗身另外一面开光绘制的场景还是同一个庭院,红袍男子与两个男童一起坐在石阶之上,侍者在边上奉茶。

盖面的一面开光中绘有两位青年男子相对席地而坐。另一面开光则绘有一位头戴蓝色纱帽身着红袍的青年男子与一位绿衣长者在对弈。在丰富的色彩渲染下,明暗表现微妙,笔触细腻,绘画技艺娴熟流畅。(图22-23)

清 朱夫子家训文盖碗

盖碗精巧细致,胎体轻薄,胎质细腻,釉质温润似玉。

器身通体墨书《朱夫子家训》。朱夫子即朱用纯(1627-1698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为当时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夫子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为世人所重。

因朱夫子号柏庐,故《朱夫子家训》又被称为《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夫子家训》通篇仅522字,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脍炙人口,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有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历史局限性的观点。

图20 清 铜胎画珐琅冰梅纹盖碗

图21 清 铜胎画珐琅冰梅纹盖碗底部

图22 清 铜胎画珐琅开光人物纹盖碗

图23 清 铜胎画珐琅开光人物纹盖碗底部

盖碗上的书法结构布局严谨,字体清新飘逸,秀丽颀长,满目清贵。口沿则施一圈酱釉,使器物更显凝重,有稳、匀、正之美感。(图24-25)

清同治 粉彩三托盖碗

此件盖碗盖、托、碗皆有,器形端庄,品相完好。盖碗底托中空,这样便于碗置于其上,碗底中落“同治年制”四字二行矾红篆书款。

盖碗菱口,口沿部和盖顶饰青花如意卷云纹,碗下腹近足处绘青花回字纹。盖碗绘藤蔓瓜瓞蔓延不绝,儿童嬉戏其间,表现瓜瓞绵绵的吉祥寓意和子孙昌盛之意。

盖碗器型及款识富有时代特征,是一件颇具清代同治时期特色的民窑制品。(图26-28)

清光绪 粉彩过枝瓜蝶纹盖碗

此盖碗为一对,系故宫博物院调拨入茶博,品相完好。

图25 清 朱夫子家训文盖碗底款

图26 清同治 粉彩三托盖碗

图27 清同治 粉彩三托盖碗底部

图28 清同治 粉彩三托盖碗底托

图29 清光绪 粉彩过枝瓜蝶纹盖碗

图31 清 锡胎椰壳雕盖碗

图32 清 锡胎椰壳雕盖碗盖面

此组盖碗秀美端庄,胎白质细,胎体轻薄。其口沿微撇,深腹,有盖,圈足。碗口沿及盖圈足口沿饰以金彩,底和盖顶内以矾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该器彩绘方式上采用粉彩工艺,画风隽逸挺拔,图案清新活泼,布局疏朗清秀。盖碗内外壁及器盖绘过枝翠竹籁瓜,翠竹与盘绕柔美的枝蔓相得益彰,瓜藤枝叶漫漫,彩蝶翻飞其间,瓜叶、翠竹、彩蝶浓淡相宜。

瓜蝶纹取自“瓜瓞”的谐音,《诗经・大雅》里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之句。古时大者称瓜,小者称瓞,瓜的蔓藤末端不断生瓜,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所以以“瓜瓞”来比喻“福寿绵长,子孙绵延”。瓜蝶纹是清代瓷器上经常采用的纹饰,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对和美生活的向往。此件粉彩过枝瓜蝶纹盖碗做工规整,釉色洁白莹润,纹饰淡雅清丽,绘画技法生动,构思巧妙,不失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官窑佳作。(图29-30)

清 锡胎椰壳雕盖碗

盖碗由盖和碗两部分组成,合起来近似球状。内胎为锡,外包椰壳,形制端庄敦实。

椰壳之上雕刻内填金彩的团寿纹和芭蕉扇、花篮等杂宝纹。团寿即寿字作圆形,表示圆满长寿之寓意。杂宝纹则是一种典型的装饰吉祥纹样,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因其常无定式,任意择用,故而称杂宝纹。(图31-32)

明清两代以锡为材料的茶具比较普遍也备受人们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锡的熔点较低,质地较柔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加工性能,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锡也可以和椰壳、玉、紫砂、牛角等各种材料配合装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30 清光绪 粉彩过枝瓜蝶纹盖碗盖面

民国 “子冶”款紫砂盖碗

此件盖碗为紫砂质地,泥质细腻洁净,整体气度端庄,简练大方、敦厚朴实、比例协调。

盖碗的盖面刻有铭文“士大夫河可”,落款为“子冶”。子冶即瞿应绍(1778-1849年),号子冶,又号月壶,晚取号瞿甫,别署老冶,室名“毓秀堂”,为清嘉庆、道光时期的壶艺书画家。子冶工诗词、书画、篆刻、鉴古,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常与宜兴制壶名家合作于紫砂壶上创作书画铭文。

图33 民国 “子冶”款紫砂盖碗

图34 紫砂盖碗腹部“友廷真记”款

图35 “友廷”款识

图38 民国 胭脂地轧道开光花鸟纹盖碗盖面

盖碗腹部刻有“友廷真记”四字。友廷指邵友廷,为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宜兴紫砂名家,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1858-1939年)的养父。邵友廷精工壶艺,他制作的紫砂器大多工整、规矩,尤善制鹅蛋壶和掇球壶。

邵友廷制作的器物,大多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而此件盖碗仅刻有“友廷真记”四个小字;且盖碗的提手、盖面、碗身、圈足底内壁,均有民国风格的哥釉开片;碗身、盖面的口沿装饰有规则的“回字纹”,也为民国常见的装饰纹样;民国时期有较多托“子冶”款、“友廷”款的紫砂作品,此件盖碗也不例外,当为民国时期后托。(图33-35)

民国 胭脂地轧道开光花鸟纹盖碗

盖碗的盖面、碗身、底托均保存完整,碗口微撇,浅腹圈足,造型别致、形状秀挺、装饰妍丽、富贵逼人。

图36 民国 胭脂地轧道开光花鸟纹盖碗

图37 民国 胭脂地轧道开光花鸟纹盖碗底托、碗身

盖碗内壁胎白釉洁,外壁以胭脂红釉作地,盖面、碗身、底托各有三面开光,各开光之间以“轧道”工艺作间隔。所谓“轧道”,又叫“雕地”、“锦上添花”、“耙花”,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

盖碗周身装饰华贵艳丽,运用中国传统对称设计,通体以“轧道”工艺装饰大量的花草藤蔓图案,花的枝蔓翻卷,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花朵生机蓬勃,竞相开放,精妍华美。其中,盖面、碗身、底托的三面开光内绘有梅花、菊花、荷花、桃花等各品种花卉,雀鸟、蟋蟀嬉戏其间,用笔细腻,设色秀雅,画面繁而不乱,虚实相应。

底托足内矾红“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提手内书“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从其造型、粉彩工艺及款识等诸多方面判断,当属民国时期仿清的一件盖碗。(图36-38)

图39 民国 珊瑚红描金闷碗

图40 民国 珊瑚红描金闷碗

图41 民国 珊瑚红描金闷碗底部

图42 民国 珊瑚红描金闷碗碗盖

民国 珊瑚红描金闷碗

珊瑚红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因其呈色红中闪黄,与珊瑚颜色相似,故名。

此件闷碗施釉薄而细匀,色调沉着含蓄,光润艳美。其上用金彩绘松树、仙鹤纹样,绘画风格洒脱、自然。旁书铭文:“松鹤延年戊午,协源顺作”。

因松树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故松树常被喻以长生;而鹤被视为出世之物,有高洁、清雅的文化内涵。故“松鹤延年”也就成了中国常用的表示吉祥的话。

从器型、款识“协源顺作”及铭文年代“戊午”等诸多方面综合考量,其制作时间当为1918年,为民国时期的一件作品。(图39-42)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盖面盖碗珐琅
工程机械支腿结构焊接菱形变形的控制与研究
抽 水
盖碗肉
清乾隆掐丝珐琅双龙耳鹤足瑞鹿大香熏永乐夏拍以690万元成交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气体保护焊工艺在海管铺设中的应用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盖碗者言
盖碗,小清新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