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开塞露肛注法治疗住院精神病人便秘效果评价

2016-10-26卢宝员

关键词:开塞露精神病人精神病

卢宝员

(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改良开塞露肛注法治疗住院精神病人便秘效果评价

卢宝员

(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目的 对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在住院精神病便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抽选我院住院精神病便秘患者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和常规开塞露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排便时间平均为(36.2±10.3)min,对照组为(46.9±15.2)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后存在便意的3例,存在率为12.5%,对照组患者排便后存在便意的9例,存在率为37.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开塞露肛注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治疗效果更理想。

改良开塞露肛注法;精神病;便秘

精神病人由于需要长时间卧床或者服用精神类药物会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非常高,且疾病发病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的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来说,临床中需要采用开塞露进行促进排便,以往开塞露肛注方式并不能明确改善患者便秘状况。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间,将以往的肛注方式进行了改良,并抽选了48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便秘患者,对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在住院精神病便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48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便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8~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5±12.1)岁,抑郁症9例,老年痴呆8例,强迫症6例,精神分裂症1例,患者病程4个月~5年不等,平均为(2.6±1.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8~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8±12.2)岁,抑郁症10例,老年痴呆8例,强迫症5例,精神分裂症1例,患者病程4个月~5年不等,平均为(2.7±1.4)年。患者均存在便秘表现,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情况,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准备两支开塞露,患者侧卧位,拧开开塞露的顶帽,用石蜡润滑开塞露顶端,带好手套将开塞露轻轻插入患者肛门,注入药液后将瓶身拔出,而后注入第二只开塞露,告知患者有便意时排便。

1.2.2 观察组

准备两支开塞露,患者采取胸膝卧位[1],分开患者臀部,充分显露肛门,用石蜡擦拭吸痰管,而后将吸痰管插入直肠10~15 cm,将开塞露顺着导尿管注入肛门,而后将吸痰管持续折叠,将管道中的液体注入患者直肠,药液注入完毕后抽出吸痰管,叮嘱患者有便意时排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后到排便的时间进行统计,并统计患者排便后是否仍存在便意,将两组患者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排便时间平均为(36.2±10.3)min,对照组为(46.9±15.2)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排便时间

2.2 排便后是否存在便意比较

观察组患者排便后存在便意的3例,存在率为12.5%,对照组患者排便后存在便意的9例,存在率为37.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排便后是否存在便意

3 讨 论

便秘是指个体排便习惯改变,患者临床表现以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干硬粪便、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老年人群胃肠功能逐渐下降,发生便秘的几率会升高[2]。但针对精神类患者来说,由于其膳食情况不合理、精神状况较差,容易出现便秘表现,加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类药物其发生便秘的几率会进一步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开塞露是一种通便药物,成分包括50%的甘油、小剂量山梨醇,其能够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同时能够刺激肠蠕动进而促进患者排便[3]。以往临床中将开塞露直接注入患者肛门内,但开塞露导管长度在3~4 cm,仅能够将药物注入在肛门附近,且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药物容易渗漏,导致促排便效果并不理想。而改良开塞露肛注则不同,其采用吸痰管深入直肠中,药物注入后能够保留在直肠中,不容易溢出,提升了药物使用率,同时也能够让药物更好的与粪便接触,软化粪便,促进患者排便[4-6]。此种改良方式也解决了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药物外渗情况,增加了药物留存的时间,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排便。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排便时间平均为(36.2±10.3)min,对照组为(46.9±15.2)min。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排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患者排便后存在便意的3例,存在率为12.5%。我院的调查结果证明了,改良开塞露肛注法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排便速度,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排便量,帮助患者一次性排便,减少患者痛苦。此外,我们发现,开塞露导管部分质地坚硬,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引发肛肠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改良的方式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在精神病人便秘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排便,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安全性。

[1] 卢宝员,莫小红.应用胸膝卧位对使用开塞露改善精神病人便秘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3,12(34):7273.

[2] 周红霞.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在骨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7):1583.

[3] 元 芳.改良开塞露注入法治疗便秘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20):1887.

[4] 武国华.改进开塞露肛注法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病人便秘效果的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06):726.

[5] 周婷婷.骨科便秘老年病人两种开塞露灌肠法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0,8(36):3303-3304.

[6] 李蓉梅,冯先琼,杨 蓉,等,改良开塞露肛注治疗便秘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12.

本文编辑:白 璐

R749.05

B

ISSN.2096-2479.2016.02.143.02

猜你喜欢

开塞露精神病人精神病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开塞露 你会用吗
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用好开塞露学学这几招
“开塞露”的正确使用方法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