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个人因素对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

2016-10-26廖生成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长沙县独生子女意愿

廖生成

长沙学院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个人因素对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

廖生成

长沙学院

个体因素对农村就业意愿产生的影响是从个体的传记性特征来考虑的,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农村认知等因素会影响毕业生农村就业的意愿。本文以长沙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意愿中个人因素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农村认知均会对毕业生农村就业产生影响,且影响非常显著,其中前三个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农村认知存在正向影响。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沙县和经济欠发达的洪江市,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距,具体表现为经济越落后地区,个体因素影响越大。

Logistic回归模型;个人因素;长沙学院;农村就业意愿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个人因素了。一名高校毕业生是否选择就业以及在哪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和他本身的众多因素相关,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农村认知等。

一、研究背景

2015年暑假,根据就业工作需要,利用本职岗位的便利条件,本人通过问卷星网站和就业访谈等形式对长沙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的选择主要以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沙县和经济欠发达的洪江市为例。经过筛选之后工作地点选择是在长沙县的问卷共有178份,工作地点选择是在洪江市的问卷共有86份,即所调查的样本中有178人在长沙县工作,86人在洪江市工作。现就问卷调查结果利用统计分析软件PRSS分析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毕业生是否愿意去农村就业或留在农村工作是两种选择,属于二分类变量,本文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对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做出合理的预测。本文假设“愿意去农村工作”取值为1,“不愿意去农村工作”取值为0,用P表示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概率,则1-P表示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概率。对P做Logit转换,通过取P与1-P之比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即Ln[P/(l-P)],将影响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因素记为X1、X2、X3...,从而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见方程(3.1)。

式(3.1)即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其中,bi是Logistic回归系数,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xi每变化一个单位,对LogitP的变化量。具体到来说中,是指xi的变化对P的影响程度或概率变化大小,即各影响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影响程度。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下各表所示,主要介绍表中的Sig.值、B值以及Exp(B)。表格中Sig.值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程度,一般小于等于0.05即认为达到了显著,如果小于等于0.01则达到了特别显著水平;B值表示回归系数,B值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系数越大,也即相关性越高,影响程度越大;Exp(B)是回归系数B值的对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发生比率。

表1 个人因素对长沙学院长沙县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个人因素对长沙学院洪江市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回归模型分析

长沙县和洪江市个人因素(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农村认知)对农村就业意愿影响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如下表1和表2所示,下面分别就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农村认知四个方面从Sig.值、B值、Exp(B)进行分析,比较长沙县和洪江市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

(一)Sig.值

从表1和表2的Sig.值来看,均小于0.05,且小于0.01,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特别显著水平,说明长沙县和洪江市两地的长沙学院毕业生个人因素均对农村就业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B值

从表1和表2的B值来看,B值的绝对值均比较大,也说明长沙县和洪江市两个地区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农村认知四个变量均对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表1来看,个人因素对长沙学院长沙县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中,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对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呈负向影响,也即相比于女性,男性更不愿选择去农村工作;相比于非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更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就业;相比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自城市的孩子更不愿选择去农村工作。而农村认知对农村就业意愿呈正向影响,因为农村认知越多,越了解农村现状,熟悉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就会有选择去农村工作的动力。

从表2来看,个人因素对长沙学院洪江市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中,与长沙县调查结果呈现一样的态势,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对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呈负向影响,相比于女性,男性更不愿选择去农村工作;相比于非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更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就业;相比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自城市的孩子更不愿选择去农村工作。农村认知对农村就业意愿呈正向影响,即农村认知越多,去农村就业的意愿越强。

从两个表的B值比较来看,表2每一项B值的绝对值均分别大于表1每一项B值的绝对值,说明表2中的变量对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更大。第一,从性别角度来理解,不管是位于长沙县的长沙学院男性毕业生还是洪江市的长沙学院男性毕业生,均表示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且洪江市的长沙学院男性毕业生更加不愿留在农村工作,这与实际相符,因为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长沙县而言,处于经济更加贫困的洪江市的毕业生生存压力更大,身上的负担更重;第二,从独生子女角度来看,处于经济更加落后的洪江市独生子女更不愿在农村工作,作为家里唯一的希望,父母等更加希望其留在身边或者去大城市就业;第三,从家庭所在地角度来看,来自城市的毕业生更加不愿在经济落后的洪江市就业,因为从小就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自然会忍受不了;第四,从农村认知角度来看,对农村了解越多,处于经济落后的洪江市的毕业生知道农村需要他们,国家也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就业,在农村能够体现人生价值。

从表1和表2中B值的特殊值来看,表1中,家庭所在地的B值绝对值最大,说明对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影响最大;表2中,农村认知的B值绝对值最小,且表1和表2中的农村认知B值均为正,说明农村认知对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三)Exp(B)值

从表1和表2的Exp(B)值来看,除了农村认知的Exp(B)值大于1之外,其余变量的Exp(B)值均小于1且接近,表明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认知的增加会使长沙学院毕业生去农村就业的意愿成倍增加,而其他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却没有这么明显,均不能达到0.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个人因素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长沙学院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分析结果可以得结论:

个人因素中,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农村认知均会对毕业生农村就业产生影响,且影响非常明显,其中前三个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农村认知存在正向影响。从系数来看,个人因素中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对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最大。此外,就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沙县和经济欠发达的洪江市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距,具体表现为经济越落后地区,个体因素影响越大。

目前整体就业形势来说,虽然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去农村就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家、社会、高校等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毕业生面向广大的农村基层就业。

[1]Holland J L.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A theory of care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3

[2]龙立荣,编制与评价职业兴趣测验中值得明确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动态.1995(2):5-9

[3]黄进,王海清等.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28-29

[4]马鹏鹏,杨建华,张文要.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个人视角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0(16):28-30

[5]姜超,罗建河.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89-91

廖生成(1978-),男,湖南郴州人,所在院校:长沙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长沙县独生子女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长沙县湘龙幼儿园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长沙县启动幼儿园对口支援工作
长沙县:中小学生“为祖国点赞”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我们的画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