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禧御用枪手昆明才女缪嘉蕙

2016-10-25

青年与社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糕饼慈禧太后慈禧

缪嘉蕙被誉为钱沣之后,云南昆明又一大书画家,慈禧太后赏赐给亲信大臣的画作屏扇,虽然落有慈禧之名,但很大一部分出自她之手。

缪嘉蕙(1842-1918),女,字素筠,云南昆明人。其聪颖端淑,自幼研习书画,擅长翎毛花卉,作品秀逸清雅,生动自然,“无闺阁柔媚弱气”,又工书法,行、楷、隶诸体皆通,尤以小楷秀健,富于逸趣,被称为钱沣之后,云南昆明又一大书画家。

缪嘉蕙早年嫁同城陈氏,不久孀居家中,未再嫁。因家境贫寒,缪嘉蕙遂以卖画为生。清光绪十七年(1891),慈禧太后好风雅,下令寻访海内闺秀中精通书画者。缪嘉蕙首先应征,经地方官推荐,“资遣入京”,供奉福昌殿,成为慈禧御用画家,得赐三品服色,“颇蒙优眷”。

缪嘉蕙在宫中,绘制供奉作品,“绝精”,倍受推崇,人尊称其“缪姑太”。慈禧又好雅名,大臣之家,多赐御笔花卉扇轴,其中太半出自缪嘉蕙之手。

缪画名重一时,京都人士,多重金争购,以至赝品迭出,甚至有以此致富者。缪嘉蕙书房有室联曰:白萍风细鱼苗长;红杏花深燕子低。其联为隶书,厚拙谨严而纤细灵巧,以画人联,可见画家之长。

从昆明走进清末宫廷

慈禧50岁以后,迷恋上书画,并乐于将她的书画赏赐给亲信大臣。宠臣们有时也会趁着她高兴,大着胆子向她求赐书画,慈禧也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其实“日理万机”,又很爱娱乐、享受的慈禧,哪有时间经常作书画,她赏赐给亲信的翎毛花卉画、卷轴、册、扇、屏障等,虽然落有慈禧之名,但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宫廷女画师缪嘉蕙之手。

缪嘉蕙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家住钱局街。缪家乃昆明的世代书香。缪嘉蕙自幼聪颖好学,平日耳濡目染的都是琴棋诗画,故童年的缪嘉蕙已经是一个能书、善画、会弹琴、工刺绣的非凡女孩了。她尤精小楷,字迹秀拔刚健、超凡脱俗;更擅丹青,所绘的花鸟虫鱼气韵飞动、栩栩如生。

15岁时,缪嘉蕙嫁给了与缪家门当户对的陈家,其夫陈瑞儒雅斯文、博学多才。小两口效孟光、梁鸿举案齐眉,学李清照、赵明诚谈书论画,偶尔还到海心亭走走,观赏荷花,品评楹联,日子过得潇洒、惬意。

没想到,他们婚后不久,陈家便灾难迭至。先是正当英年的丈夫突然病故,接着又是公婆相继去世。缪嘉蕙虽擅长书画,但儿小家贫,实在难以谋生,只好去投靠在外为官的胞兄缪嘉玉。但官卑职小又操守清廉的缪嘉玉,哪里养得起缪嘉蕙母子。缪嘉蕙只好努力作画,变卖后添补哥哥的家用。

由于缪嘉蕙的画笔墨清爽、染色典雅、浓淡适宜、构思奇巧、布局得法、疏密兼顾且形神毕肖,竟被爱好收藏书画的大户人家争相购买,缪嘉蕙也就渐渐有了名气。细鱼苗长;红杏花深燕子低。其联为隶书,厚拙谨严而纤细灵巧,以画人联,可见画家之长。

清宫的“缪姑太”

再说慈禧自从迷恋上书画后,为讨她欢心向她求赐书画的宠臣越来越多了,她也喜欢用赐画来收买人心。另外,她更想有几个名师指点,使自己的书画技艺得到提高。于是她便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下诏遍访海内的闺秀书画高手。缪嘉蕙便在地方官员的推荐下进京朝见慈禧(一说缪嘉蕙是由胞兄推荐的)。慈禧看了缪嘉蕙所作的书画,又与她闲聊了一会儿后,便决定把缪嘉蕙留在身边。

缪嘉慧对于慈禧太后来说,不是一位普通的画师。这似乎在‘如意馆(中国清代宫廷绘画机构)成立的动议中,就已经包含着“御前女侍从”的含意。据记载说“孝钦后万几之暇,辄画扇及立轴以赐大臣,患不能给。乃觅代笔二人,一为归安姚彦侍方伯之嫂,一为云南缪中书嘉玉之妹。二人皆孀居也”。

缪嘉蕙被慈禧选中后,先赏赐给五品服色,不久又晋升为三品。此时的缪嘉蕙,虽然月俸三十金并时有太后的恩赏,但因一要供儿子读书,二要添补哥哥家用,三要应酬,仍然不十分宽余。于是她又不时抽空作画,托人出手。没想到缪嘉蕙的画一在京城问世,便被抢买一空,许多人竟出双倍价求他人转让。有人甚至仿制赝品以牟取高利。

随着缪嘉蕙的名声在京城越来越大,慈禧太后对缪嘉蕙也越来越宠幸了。她将缪嘉蕙留侍左右,免除跪拜,命宫中之人称缪为“先生”。不久,慈禧又从宫中拨出一套幽静、清爽的房子给缪嘉蕙单独居住,不准他人干扰。当时缪嘉蕙可谓慈禧太后的大红人了,人们都称她为“缪姑太”。

作为宫廷画师,尤其是慈禧太后的代笔者,缪嘉慧纵然能书会画,但平日她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书写绘画的才能。

陈澄之在《慈禧和缪素筠》一文中曾经作如下评述“慈禧曾因庚子之乱,避居长安北院一年有余。今日西安市上她的墨迹很多……西北各地我所见到的慈禧的书画遗迹,十有八九是缪素筠女士的代笔。慈禧生前也能写画几笔,所以每一幅缪供奉代笔的画,都渗、掺、杂有太后的意见……而不克随心所欲,……当然拿不出好东西。……缪素筠亲署的花卉,不渗、掺、杂别人的意见,确实要比替太后代笔的名贵得多。”

慈禧向她学书画

清末在昆明巡抚衙门(旧址在今昆八中内)对面开“合香楼”糕饼铺的满人胡善、胡增贵父子因得原云南巡抚舒兴阿(在昆明离任后回京任京官)的提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为感谢恩人的提携之恩,胡氏父子特意精心制作了一批糕饼进贡给慈禧和舒兴阿。慈禧品尝了糕饼后,颇为满意,想起经常代自己捉笔的缪嘉蕙是昆明人,一定爱吃家乡的糕饼,便赐了一套“龙凤喜饼”给缪嘉蕙。

舒兴阿得知慈禧太后对合香楼的糕饼甚为满意,便趁机请慈禧太后给合香楼题字。没过几天,慈禧便写了“合香楼”三个大字赐给胡氏父子。胡氏父子大喜过望,请高手精工制成一块红底黑字的匾额,悬挂在店内。合香楼有了慈禧太后的御匾撑门面,生意做得更是红火了。也有人认为,合香楼的这块匾额,真正的书写者仍然不是慈禧,而是缪嘉蕙。

慈禧学习书画倒也认真,她常常将缪姑太的花鸟画置于枕边案头,用心揣摩,但她仍感技艺进展太慢。

有一天,她突然萌发了向缪嘉蕙当面学画的念头,便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来到缪嘉蕙作画的地方。缪嘉蕙正在画室专心致志地作画,没想到慈禧会突然驾临,忙停笔准备起身笑迎。慈禧示意她不要起来,又吩咐她像平常一样继续作画。

慈禧见缪嘉蕙仍然想起身,便一面叫左右按住她的肩膀,一面笑容可掬地说:“汝别起来,汝别起来!吾欲观汝用笔也。”缪嘉蕙只好坐着继续作画,但终因太后在自己身边未免神经紧张、诚惶诚恐,她下笔也不像往常潇洒自如了。慈禧看在眼里,心中明白,便吩咐道:“你也画累了,就陪我说一会儿闲话罢了!”

慈禧见明着观摩效果不好,便叫人暗中观察缪嘉蕙的作画时间,以便到时间悄悄地在她背后观看。经过几十次的“偷艺”,慈禧果真学到了一些缪嘉蕙的独道笔法,但距神仿还相差甚远。

1918年,一代才女、77岁的缪嘉蕙去世了。如今云南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她的《三秋图轴》、《花鸟牡丹图轴》等名画。

在今天,即使在昆明,已经罕有人知这位大才女的才名,不得不说是昆明的一大遗憾。缪家慧故居,位于钱局街148号中国银行宿舍内,如今已不大看得出原来的格局。

猜你喜欢

糕饼慈禧太后慈禧
Painting the Buddha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京剧武生的机敏
京剧武生的机敏
天上星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月亮生日
英赠慈禧太后巡洋舰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