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南北山水画的不同

2016-10-25满小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南宗皴法南北

满小娟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浅谈南北山水画的不同

满小娟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在我国,山水画一直在国画中占有者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里先人们的智慧,而山水画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南北两个画派。北方的山水画刻意的表现了北方山石的质感,石质坚凝,棱角分明,风骨雄浑。以短促沉郁的钉头、雨点及短条子皴为主。这与北方山水的地理特征有关。基于南方的大的环境条件,南方多见披麻、荷叶等皴法,在山水画面上以淡墨清润,温雅轻岚的作品较多。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在我的意识当中,山就是由土和石头累积起来的,国画中的浅绛山水正是描绘了这一现象,慢慢的欣赏总能在作品当中找到山的那种宏伟之感。

南北山水;地域性;差异;国画

南唐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独特的风格样式与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南派山水画的典范,自那以后一直受到画界的关注。尤其是晚明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以后,更是奉董源为文人画和南派山水画的宗师。诚然,无论何种文化或艺术的发展与成就,皆非一人之力所能为,必然于其前或同时代已形成相当风气,只是因为董源的成就更加突出,影响更加深远而为集大成者,从而获得跨越时空的后世所共同认可并敬仰之故。

在南方,特定的地理条件所形成的山水景观多植被覆盖,草木茂盛,烟云氤氲,秀丽温婉。以董源为代表的山水画家,表现出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亦反映出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在技法上表现为用笔细致,参杂干笔皴擦、水墨晕染,加上苍润的披麻皴和错落的苔点,使画面清丽婉约,浑然天成。而北方山水,主要表现了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之感,在画中多有长松,古树,巨石,飞泉等物体,来表现北方山水应有的壮观之感。同时在技法方面,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的凹凸之感,再用披麻皴等皴法加以描绘,突出了山石的外轮廓线条,让山石显得坚毅不到。北方山水的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一种崇高的壮美之感。

从技法风格上,南宗圆柔疏散,北宗方刚谨严;南宗多线型结构,北宗多块面结构;南宗气局尚平淡混穆,北宗体势尚奇峭突兀;南宗倾向于自如而随意,北宗倾向于刻画而着意;南宗多用“积墨法”,一般情况下可改可救,北宗多用“泼墨法”,一遍写就无以复加;南宗之力多包容,笔墨运行往往较从容豁散,北宗之力多外拓,笔墨运行则往往需要发力且迅走疾行。前人论书法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内含刚柔”,另一种是“外露筋骨”(唐张怀瑾《书断》),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山水画南北宗的不同笔路。无疑北宗应属于“外露筋骨”的类型。

从地质地貌上分析,南宗适合表现多土而植被较丰厚的山体,北宗则适合表现多石且石质坚凝顽重的山体。当代学者普遍认为,“披麻皴”与“斧披皴”两大体系,是南宗与北宗的两大重要标志。当代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在《山水画刍议》一书中说:“天下的山分两大类,即土山与石山。所以皴法也有两大类,披麻皴一类,表现土山的形体。卷云、荷叶、解索、牛毛等是披麻皴的变体,大斧劈、小斧劈、豆瓣、折带等死斧披皴的变体。此指大体而言。”又说:“董其昌创为‘南北宗’之说。而褒南贬北,实则主张恢复董、巨披麻皴发。”

这两大皴法体系,对南北宗两大阵营的划分,的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风格演化到一定的阶段时,也有打破地域界限和既定城市范囿的情况,因为古人作写生时,往往根据多年形成的笔墨习惯而行事,有时与客观景物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论土山、石山,我总有一定之规。如明代王履与清代王原祁都画过华山,前者用典型的北宗画法,后者则用典型的南宗画法。

与南宗山水相比,北宗山水较多地受到理性精神的制约,自律性的特征比较突出,画家受到各种技法规范的强力约束。北宗山水的技术难度是古代画家所公认的。在艺途上,知其路难避而绕之的现象也是存在的。然而也正是北宗山水画家的职业化特征所决定,他们很难像文人画家那样对创作实践进行理论的总结,也很难对自己的审美追求加以阐说和辩解,只好一任他人的否弃、贬低或冷落,使许多精华也被当成糟粕。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对山水画的健康发展甚为不利。20世纪以来,许多画家都为振起北宗做了不懈的努力,如湖社画会的金拱北、刘子久,上海的贺天健,岭南的黎雄才,南京的宋文治,辽宁的孙恩同等,都在借鉴北宗传统、反映当代山水面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南北宗之间有许多审美规律是互相通融的,但也有血多相互对立的因素。有些特征在南宗中是优点,而放在北宗中就可能成为瑕疵。如南宗山水中所崇尚的松、毛、涩、苍混、圆厚、平淡等,都未必适用于北宗山水。而北宗山水的刚古峭劲、“元气淋漓幛犹湿”等特征,在南宗山水中就有可能成为画病和避忌。因此,要突出其风格特征,便需明确和突出两者之间的距离和反差,强化各自的情感特征。然而,也不能将二者视为水火不能相容。在古今画家中,也有许多南北兼收并蓄而获得成功的画家,如元代的吴镇,明代的沈周、唐寅、蓝瑛、项圣谟,清代的王翚及“金陵八家等”。因此,学习北宗山水也不必非走纯粹和极端的路子不可。更重要的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1]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周伟.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岩松.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J212

A

1005-5312(2016)08-0178-01

猜你喜欢

南宗皴法南北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试论董其昌早期绘画的“不和谐”感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衢州风物志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