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而有为正当时

2016-10-24

清风 2016年4期
关键词:广大干部干事李克强

廉而有为正当时

李克强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健全激励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

媒体称,李克强说这句话时获得的掌声是这次报告中最热烈的一次。

代表的掌声往往是民心民意的反映。掌声热烈的程度往往与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的。掌声显示出代表们对政府把准社会问题脉搏,对症施治措施的赞许。

与前些年不一样的是,腐败问题已经从多年来高居于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的榜首位置退下,一些关系民生的问题跃居前列。

焦点问题的转移彰显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成效有目共睹。特别是“不敢腐”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官员的敬畏之心庶几普遍树立。“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变。”“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任务目标就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和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论述给全国人民吃了彻底反腐、除恶务尽的定心丸。

在这种情况下,民生问题凸现出来就顺理成章了。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世界经济状况整体萎靡不振,中国经济虽一枝独秀但下行压力仍旧很大的情势下,“我们说要‘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李克强3月16日答记者问)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没有一支“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是不行的,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宏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广大干部去落实、去奋斗。

应该看到,在腐败蔓延、贪腐横行、潜规则泛滥的前些年,心存良知、不愿与贪官污吏为伍的干部还是大多数,他们的心中仍保持着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向往,对贪墨之徒的痛恨和鄙视。另有一部分昧于时势,在腐败大流裹挟下曾沾腥带臊、屁股不干净的干部,在大量的“老虎”“苍蝇”被拍后,不少也幡然悔悟。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在反贪腐形势严峻时,不少干部企盼政治清明,政府清正,能够磊落为官,大胆干事;但在党风政风已经明显好转的形势下,他们反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了。懒政怠政、宁愿不作为、不愿惹事端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是不是反腐败造成的?不是,是腐败尚未彻底根除造成的,是已经被腐败文化毒化了的社会土壤尚未彻底治理好的表现!社会土壤有问题,导致“根”不顺,“苗”不壮,加上各种旧体制的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使人有左右为难之忧,有动辄得咎之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廉而有为”的价值追求。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既清廉自守,又敢作敢为的清官能吏永垂青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廉明”是干部的底线,不廉可一票否决,但只廉不勤也不是好干部。勤政是把重要的标尺,亦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不干,一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正因为敢干,敢闯,敢冒险,敢拼,不忌惮犯错,中国才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当然,容错不是纵容犯错。如果错的是方法问题,而不是方向问题;是态度问题,而不是立场问题;是局部问题,而不是全局问题;是客观条件问题,而不是主观意识问题;是工作方式问题,而不是思想道德问题;是人民群众能够原谅的具体问题,而非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问题等,则以上目的的不同常常是错误性质的分水岭。为自己,则是大错;为大众,则为可容之错。且纠错亦须以人民的意愿为依皈,以民主公开为手段,以法律为准绳,才可最终实现从政执政效益的最大化。

腐败纵然严峻,但已成颓势;廉洁虽步履尚艰,但势正磅礴。

春风又绿江南岸,廉而有为正当时。

猜你喜欢

广大干部干事李克强
同感百年辉煌 同庆百年华诞
綦万一体化发展中广大干部思想融合问题研究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干事创业敢担当”评论之一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新担当新作为:做新时代好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