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自我写作教学初探

2016-10-21刘军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最富有个人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极具个体精神特征的思维产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写作的教学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当前的作文教学,由于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以一种僵硬的模式压抑着学生写作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写作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致使学生没有写作内驱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把“被动写作”转变成为“主动写作”从而实现“自我写作”呢?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一、放宽写作要求,让学生自由抒写

因为考场上的作文写作总会有命题或者材料的限制,写作时间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平时我们也喜欢用这些方面的要求去约束学生。在写作课上,教师会让学生写命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会要求学生在“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字数一般不少800字,写作时间也会控制在60分钟左右。所有这些要求,对学生的写作的思路、写作的范围都加以禁锢,这种情形下学生很难写出真正表达自我情感的文章来。

要改变这种局面,我想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该做的是:

首先,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在我们看来,只要内容实实在在,结构完完整整,语言精炼有味,就是一篇好作文。虽然作文的字数或多或少地表明学生写作水平,但它绝对不是构成好作文的因素。现在不少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之一是语言重复啰嗦,拖泥带水。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怕与片面追求篇幅有关吧。

其次,让学生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许多教师在给学生指导写作时,惯于给段材料,出个题目,提点要求,学生则当堂完成作文。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苦思冥想匆忙敷衍,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干瘪单薄,不痛不痒。写作,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认真地审题、立意、选材,认真地安排结构、组织语言,认真地修改等等,甚或需要灵感的到来。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作文,这不是在为难学生吗?即使写出来了,也是仓促之作,好不到哪去。倒不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避免仓促应战。当然,时间上的宽松,不等于没有时间上的要求。一个星期的时间应该说是充裕的,学生完全能够在这时间内写出代表其水平的作文。

二、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

单纯的材料作文训练,狭窄的训练空间,使作文教学不知不觉陷入了一种贫困的深渊。传统单一的作文指导课,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了如下作文指导:

仿写。如果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方面确实存在很大障碍的,比如连写作的基本常识都比较欠缺的,我们没必要“赶鸭子上架”,而是让他从模仿开始学起。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仿写是手段,是作文走向创造阶段的阶梯,通过模仿走向自我写作,写出有所发挥、有所创造的新作。

片断训练。片段训练就是课堂上,就教材的某一方面,就某一事情的某一观点让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比如,“从《苏武牧羊》一诗中看苏武”,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思想,讲到屈原的时候可以对比讲司马迁,分析他们的生死观上有何异同等等。以片段作文的形式训练学生作文会减少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为日后的大作文积累写作素材。

论辩性作文。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观点让学生加以讨论,比如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人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请问你怎么看?或者,“以成败论英雄”还是“莫以成败论英雄”等对立观點。这样一些对立的观点能让学生在“思维对撞”中产生顿悟的火花,激起学生立论辩驳,增加学生写作上的思辩性。论辩性作文十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以上种种做法,目的是通过降低写作的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写出能表达自己真性情的好文章。

三、变换写作形式,多途径地表达

改变传统模式,运用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进一步放宽写作限制,开展多种文章体裁的自选内容、自定表达形式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逐步步入轻松、自由自在的氛围,形成自如地表情达意的意识与能力。

自由作文训练,其主要形式是自由命题作文以及日记、周记、随笔等课外练笔。这类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其自由性,学生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行文,思想不受限制,行文无条条框框,可敞开心扉,直抒胸臆,把喜怒哀乐和盘托出。大胆作文使学生找到了充分表现自我的场所,他们在诉说心声、指斥时弊、评论师长、探索人生时,不乏真知灼见。

改写。就是改变原作形式或某些内容,写成既与原文密切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文章。可见,改写是一种以原文作为素材的再创作,它要求在消化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改写要求重新组织材料或对某些内容加以润色和丰富,做些必要的增、删、改、补,这便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改写的形式很多,改变人称、改变体裁、改变结构、改变写法、改变中心内容等。

续写。续写是根据原文或文段,按一定要求,进行延续、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练笔形式。比如学习了莫泊桑的《项链》之后,针对文章结尾的空白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续写当马蒂尔德得知这样的消息后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续写训练的意义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推测想象力,使学生思路展开,有所生发,有所创造。

“博客”。“博客”是近年产生的一种表达的方式,类似随笔和日记,将其运用于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是一种有效的是学习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帖子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论,如某一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传到网上作为主帖,教师和其他学生及时跟帖,加以评改。

四、开拓学生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亦是如此。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素材的缺乏,想表达观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有意识的积累。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好课本内素材积累。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00多篇,如果再加上选修课本,共有2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

二、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课堂上,利用每周一堂阅读课以及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有计划地推荐书目,组织学生阅读,做笔记、札记、写评论,以求每阅必有得。要学生准备一个积累作文素材的本子,把在平时阅读中碰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并写上简短的评语,然后每两周一次运用自习课,将师生共同收集的书报集中起来分给同学们阅读分享,与书报为友,从中了解社会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所以要学生能够做到自由地自我写作,广泛地阅读,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思考社会和人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学生自我写作的必由之路。

五、改变评价标准,激发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从写作到评改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评改的能力。”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却是以教师为“主角”,“怎么改”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学生处于“被动”甚至“不动”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作文水平难以长进的重要原因。

作为自我写作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作文的主动研究精神,应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比如让学生自批或互批等方式,让大家一起来评论,提高作文水平。

自己評改,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在本人习作的“提示”上,比如说审题的重点、写作的重点等,同时结合课堂上的同学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自己的习作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认真的评改。

相互评改,学生之间通过定向选择对象或自由选择对象,参考课上讨论归纳重点和要点,对对方的习作大胆陈述己见,并作出评改,互相找出这次习作中的得失。

当然,在学生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应教授一些评改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将“写什么”、“怎样写”具体落实到一篇习作的评改中。

总之,自我写作及其教学过程是学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性过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写作的意义就在于揭示出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自主写作的方式和现在语文高考作文的要求还是存在许多的不统一之处,假如真的想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表达,作文评判的标准还是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否则现今作文中存在的那些问题还会一如既往地存在。还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吧,这样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刘军莲,教师,现居广东佛山。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