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白痢的防治

2016-10-21杨伯花李承钢杨伯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防防治

杨伯花 李承钢 杨伯梅

[摘要]鸡白痢作为一种常见的危害很大的细菌性传染病,死亡率达10%-60%,特别是在育雏阶段更加严重,因此给养殖户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鸡白痢病的预防与防治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鸡白痢 预防 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52—02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年龄鸡只都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雏鸡发病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以发热、拉灰白色粥样或粘液状粪便为特征;成年鸡发病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的慢性或隐性感染为特征。文章针对我县养殖户的鸡白痢病的发病症状,对该病的防治作简单分析。

1发病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鸡舍忽冷忽热,环境污染,消毒不严等。

2临床症状

由于感染对象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2.1雏鸡:孵出的鸡苗弱雏较多,脐部发炎,2-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10日龄达死亡高峰,2周后死亡渐少。病雏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松立,食欲下降或者不食,怕冷喜欢扎堆,突出表现下痢,排出石灰浆状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粘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不见下痢症状,因肺炎病变而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原地不动。

2.2青年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2.3成年鸡减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以慢性或者隐性感染病菌,时有拉灰白状粪便,感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鸡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

3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而诱发,也可经蛋垂直传播,或者通过接触传播,主要危害雏鸡和青年鸡。

4病变原理

4.1雏鸡: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卯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有灰褐色肝样变肺炎,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白痢结节)。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白痢结节。

4.2青年鸡:肝脏显著肿大,质脆易碎,被膜下散在或密布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白痢结节,严重时可见心脏变形,白痢结节也可见于肌胃和肠管,脾脏肿大,质脆易碎。

4.3成年鸡玩症状感染鸡剖检时肉眼可见病变,病鸡一般表现卵巢炎,可见卵泡萎缩、变形、变色,呈三角形、梨形、不规则形,呈黄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彩,有的卵泡内容物呈水样、油状或干酪样。由于卵巢的变化与输卵管炎的影响,常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膨大。内有凝卵样物。病公鸡睾丸发炎,睾丸萎缩变硬、变小。

5诊断方法

5.1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接种培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手段确诊所分离细菌为沙门氏菌。

5.2药敏诊断

利用纸片法进行,该菌对氯霉素、新霉素、先锋霉索高敏;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痢特灵低敏。

6防治方法

6.1预防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主要原则是.杜绝病原的传入,消除带菌鸡。

6.1.1净化种鸡群,建立无鸡白痢的健康种鸡群

应从无鸡白痢的鸡场引进种鸡或种蛋。种鸡场具体做法是:首次检查可在阳性出现率最高的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20日龄左右进行,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连续两次做全群全血凝集试验均为阴性者,可留为种用。

6.1.2严格消毒

做好鸡舍内的地面、用具、饲槽、饮水器、笼具等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带鸡消毒和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检疫,进出场内的车辆、人员要严格消毒种蛋入孵前要熏蒸消毒,做好孵化环境、孵化器、出雏器及所有器具的消毒。

6.1.3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育雏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饲养密度应严格控制。鸡舍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温度要维持恒定,鸡群特别是雏鸡不能过分拥挤,饲槽和饮水器防止被鸡粪污染。雏鸡应给予颗粒化饲料,并少喂勤添,以最大限度减少鸡白痢沙门菌经污染的饲料传入鸡群的可能性。注意观察鸡群动态,发现糊肛鸡应及时隔离或淘汰。

6.1.4育雏早期可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雏鸡从1日龄开始,在饮水中添加敏感抗菌素,预防鸡白痢的发生。常用的药物有氟哌酸、乳环、左氧、头孢噻呋等。

6.2治疗

6.2.1药物治疗

病鸡用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泰乐菌素及乳酸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饲料中长期加药,易出现耐药性菌株。应换用不同的药物,交叉给药,以杀死耐药菌株。

6.2.2微生態制剂

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及其前后4~5天禁用抗菌药物。如促菌生,每只鸡每次服0.5亿个菌,每天1次,连服3天,效果甚好。

6.2.3土方治疗

(1)取去皮大蒜20g,捣烂加食醋100m L,浸泡7~14天。用时,将大蒜液用水稀释4倍,每只鸡每次滴服0.5~1ml,每天3次,连用3~5天。

猜你喜欢

预防防治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