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海拨山区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6-10-21陈丽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季稻再生稻秧田

陈丽娟

[摘要]顺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在中海拔山区适宜种植再生稻。近年来,推广“五新”技术,种植再生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一是种好头季稻,打好基础;二是强化再生稻栽培管理。

[关键词]中海拔山区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 89—01

顺昌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全县平均气温为18.5℃,平均降水量1860.2毫米。顺昌的气象条件决定了在海拔300—500米的东北部西南部丘陵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稻作区,包括仁寿、洋墩、高阳的大部,双溪、埔上、岚下、元坑的一部分中稻和单双混作区适宜种植再生稻。

近几年,2015年全县再生稻留桩面积1.2万亩,头季平均亩产603.8公斤,再生季收获面积1.1万亩,平均亩产216.2公斤,再生总产237.8万公斤,新增产值656.3万元(138元/50公斤),扣除再生季化肥等生产费用200元/亩,全县再生稻增收374.6万元;据测产验收全县再生季产量最高的是双溪街道溪兰村雷康平种植大户,该户再生稻种植面积120亩,头季稻平均亩产614.1公斤,再生季亩产346.9公斤,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高产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1头季稻栽培管理

1.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好、品质优、丰产性好、分蘖力再生力强的宜优673、嘉优99号、Ⅱ优673等产量高的中熟组合。

1.2适时播种

应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肥沃、土壤环境条件好的田块。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适合顺昌县早稻一再生稻播种时间为3月10日,可有效避过秋寒的危害,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于7月25日和9月23齐穗。

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催芽以“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为准,选择肥力中上、容易排灌、阳光充足的田块作秧田,施足秧田基肥,每亩秧田施复合肥15公斤,在做秧畦前1—2天施入。采用小拱棚湿润育秧,稀播匀播,播种后盖薄膜保温。播种后做好秧田的肥、水、膜管理,秧苗1叶1心时喷施300ppm多效唑促分蘖,秧苗2叶1心时亩施尿素、氯化钾各2.5公斤;出苗后晴天温度高时秧畦两头揭膜通风,以免烧苗,雨天及时清沟排水;插秧前5天,亩施5公斤尿素作送嫁肥,移栽前小苗带药移栽。

1.3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头季稻大田结合耕耙,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耙田时做到耙烂、耙细、耙平、耙匀,秧龄控制在35天之内。4月12日小苗带药带土移栽。株行距20×22厘米,亩插1.6万丛,每从插3—4本,亩插基本苗5—6万。插时做到“浅、正、匀、直”促进低节位分蘖和通风透光。

1.4早施分蘖肥

在秧苗返青后7—10天进行,分蘖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8公斤。根据苗情,如果气温低,发生坐苗时,应增施热性肥料,如亩施草木灰或火烧土200公斤。

1.5两次烤田

在头季稻有效分蘖终止期前10天,约5月中旬进行第一次烤田,重烤,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深扎;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灌浆期进行第二次烤田,轻烤,结合施催芽肥排水进行,促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向茎秆中输送,提高成穗率,结实率,也能使田间通风透光,茎秆粗壮,减轻病虫害。

1.6病虫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等,密切关注县植保站的病虫测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稻飞虱每丛8—10只时可用10%烯啶虫胺水剂20克/亩+25%吡蚜酮可湿性粉20克/亩;2596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50克/亩;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20克/亩;以上各药加90%敌敌畏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稻纵卷叶螟应掌握低虫龄喷药防治,可用40%毒死蜱乳油60—80毫升/亩,或40%丙溴磷乳油80—1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雾,虫量大、虫龄高时亩用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1.8%阿维菌素2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纹枯病丛发病率8%时用井岗霉素防治,对稻瘟病重病田,应在破口期喷施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40%稻瘟灵乳油85—10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

2再生稻栽培管理

2.1施好催芽肥

头季稻产量与再生季产量成正比,种好头季稻有利于再生季高产,头季稻生长到灌浆期,再生季腋芽已开绐萌动,因此,适时施好催芽肥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从几年的栽培情况看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为宜,肥料用量:亩施尿素10—15公斤,并于收获前3—5天,每亩施氯化钾5公斤作壮苗肥,提高再生季成穗率。

2.2九黄收割,留好稻桩

一般掌握在头季稻成熟度达90%以上时收割较适宜。收割时留住株高的三分之一即留桩高度在35—40厘米,有利于齐苗,易获得较多的再生分蘖,有利高产。采取割平割齐,割时要小心,不踩踏稻桩,确保再生苗出苗整齐。

实践证明,倒三倒四节腋芽最易萌发形成大穗,是夺取高产的关鍵。头季稻收割后3天,亩用1克“920”均匀喷雾。

2.3适施促蘖肥

头季稻收割后3—5天,再生稻大量出叶、出蘖,营养消耗大。此时,应结合清理大田杂物,酌情增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3—5公斤,补充养分,促进早齐苗、壮苗。

2.4加强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再生稻的产量。头季稻的收割期正值高温季节,若水分管理不当易造成高温伤苗。后期注意水分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结实。

2.5喷施“920”

再生稻由于萌芽从不同的节位长芽,出芽不整齐,喷施“920”的利于下部再生芽抽出,促进齐穗,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在再生季抽穗近2启时,亩用1克“920”加尿素200克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

2.6防治病、虫、鼠、鸟害,确保高产

加强田间观察及测报,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测报情况,认真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以达到茎秆粗壮、活芽多、成穗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季稻再生稻秧田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抓关键技术夺再生稻高产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