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水稻大棚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2016-10-21郭荣利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水层秧苗苗床

郭荣利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79—02

1培育壮秧技术

1.1壮秧的标准

秧龄30—35天,叶龄3.5—4.0片,苗高12—14厘米,根数9—10条,带蘖率80%以上。

1.2育苗前的准备

1.2.1秧田地的选择及秧本田比例的确定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偏酸性或中性的园田地、旱田地做永久性秧田,连年培肥地力。秧本田比例为1:100。

1.2.2大中棚规格

以中棚育秧为主,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大棚育秧。

大棚规格:高2.2米、宽6—7米、长度40—60米,棚间距1.5米,中间挖排水沟。

中棚规格:高1.7米,宽5—6米,长30—40米,棚间距1.5米,中间挖排水沟。

1.2.3建棚方法

秋季上冻前挖坑埋桩,坑深50厘米,坑距1.2—1.5米,中柱和两边柱横向、纵向都要直,埋好踩实,用竹片或专用拱材横向固定在两边柱上。春季3月末4月初扣棚膜,要及时用铁线或大棚绳压紧,以防风大刮坏棚膜,棚的一端留有作业门。

1.2.4整地做床和床土配制

秋整地秋做床,翻深10—15厘米,翻松、整平、整细。棚中间留40厘米作业道,做成地上床,床高7—10厘米,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发酵好的猪粪5—7公斤、山地腐殖土或肥沃的旱田土7公斤,均匀拌入10厘米的床土中,再充分整平。春季播种前2—3天将2.5公斤一袋的壮秧剂加13公斤过筛细土充分拌匀,然后均匀洒施到20平方米床面上,用木耙子以2厘米深度反復搂匀。提倡使用酵索有机壮秧剂或DSK水稻壮秧剂。播种前1—2天浇透底水。

1.3选种及种子处理

1.3.1品种选择

选用中熟、大穗型、分蘖力强、抗倒伏、高抗稻瘟病、品质优良的品种。我县应以垦稻10、绥粳4、系选一号、东农9213、莎莎妮等优质品种为主。

1.3.2种子质量标准

选用种子纯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净度98%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5%的标准2级以上良种,种子每2年更新一次。

1.3.3种子处理

晒种:选晴天晒种1--2天。

筛种:选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选种凋比重1.1—1.3的盐水或黄泥水选种。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浸种消毒:用25%使百克,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或用10%浸种灵浸种消毒防治水稻恶苗病。

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放在30--32qc的条件下破胸。破胸种子达80%时,将温度降到25℃进行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1—2毫米时,降温到15—20℃炼芽待播。

1.4播种

1.4.1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我县在4月10日—4月

15日,4月20日前播种结束。

1.4.2播种量及播种方法

超稀植栽培,播量要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播发芽率90%以上的芽籽3两以内。普通旱育稀植每平方米播90%芽率的芽籽6两以内。播前浇透底水,播种时要做到平整床面,播种均匀。播后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入地。覆山地腐殖土或无残留药害、无草籽的旱田土,厚度0.5—1厘米。

1.4.3封闭灭草

用丁扑乳剂封闭灭草,方法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丁扑乳剂50毫升加水7.5公斤床面喷雾。

1.5秧田管理

1.5.1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以密封保温为主,温度控制在30—32℃。

出苗—1叶1心期棚温25—28℃。不能超28℃,并且开始小通风。

1叶1心期—2叶1心期棚温20—25℃,逐渐增加通风量,严防高温烧苗和徒长。

2叶1心期—3叶1心期棚温控制在200℃,根据天气情况加强通风炼苗,做到昼揭夜盖,逐步适应外界气候条件,移栽前可昼夜揭膜,遇特殊低温冷害可增加防寒帘等保温措施。

1.5.2水份管理

出苗后发现床土表面发白或秧苗叶尖吐水少致不吐水,中午稻叶卷曲时则明显缺水。要在早晚浇水,一次浇透,切忌泼水和井水直接浇灌及大水漫灌。

1.5.3防病、灭草施肥

防治立枯病:每平方米用10%立枯灵7.5—10毫升或用3.2%克枯星15克,兑水2.5—3公斤苗床喷洒。

防治青枯病凋植物动力2003或生根粉喷洒苗床,严重时灌水至苗高1/2护苗并抢早插秧。

苗床追肥秧苗在2.5叶期如发现缺肥,每平方米用尿素15克,稀释100倍叶面喷施,喷后及时用清水浇苗清洗,防止化肥烧苗。移栽前一天,每平方米苗床追施二铵150克,追施后浇水,带肥、带土下地。

苗床灭草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稗草1.5叶期用敌稗灭草,每平方米用20%的敌稗乳油1.5毫升,加水30倍,待秧苗叶片露水干后叶喷,喷后苗床正常管理。

1.5.4起秧

提倡用平板锹铲秧起苗,秧苗带土厚度2厘米,随起随插,不插隔夜秧。

1.6育苗注意事项

1.6.1不能选择本田育苗

1.6.2苗床地起秧后不再插秧,可做菜地或种植夏秋作物。

1.6.3采用地上床育秧。地下床水份大,温度低,通气性差,不利于根系发育,易感病。

1.6.4大中棚育苗超稀植栽培一定要稀播种。

1.6.5用过豆磺隆或绿磺隆的旱田土,不能做育秧土。

1.6.6严格温度管理,加强通风炼苗,避免扣棚捂苗及通风口小造成的秧苗徒长。

2本田栽培技术

2.1完善灌、排渠系和方条田建设

提倡建设方条田,以便于机械作业和灌溉,实行单灌,在条田内用主副埂建成1亩左右的方田。井水灌溉要增设晒水池,防止冷水直接进田。

2.2耕翻整地

提倡翻一旋三土壤耕作制,实行秋翻整地。深翻的翻深18—20厘米旋耕时深度为12厘米。未进行秋翻的地块应在土壤化冻达耕翻深度时及时早翻或旋耕。

2.3灌水泡田

于5月上中旬进行灌水泡田。在水稻插秧前3--5天进行水整地,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肥水不排出。

2.4底肥施用技术

农肥耕翻前每亩施优质腐熟农肥2立方米。

化肥:结合水整地亩施N、P、K含量各15%的复合肥15—20公斤,提倡使用有机复合肥。

生物肥:结合化肥施用,亩施土壤磷素活化剂0.5公斤、生物钾肥1公斤拌入化肥中一同施用。

2.5插秧技術

2.5.1插秧时期

在春季气候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最佳插秧期为5月20日—25日,5月28日前插完。

2.5.2插秧规格

按超稀植育苗秧苗素质达到壮秧标准的实行超稀植插秧,规格为9×6寸,每穴2—3株.宽窄行超稀植的规格为(12+6)×6寸,每穴2—3株着通旱育稀植规格为9×3寸或9×4寸,每穴3株。

2.5.3质量要求

起秧深度2厘米,带土铲秧,插秧时水层调到花达水,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按插秧规格拉线插秧,做到行直,穴距准确,不漂苗、不丢苗、不勾苗、不折秧。

2.6本田管理

2.6.1灌水

插秧期地面保持花达水。

插秧后灌苗高的三分之二水层,护苗返青。

返青后罐寸水,注意施药对水层的要求。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灌5—7厘米水层,减数分裂期(抽穗前8—11天)如遇到18℃以下低温,灌10—15厘米水层,深水护胎,防御冷害。

扬花期灌7—10厘米水层。

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增温透气,延长根系活力,养根保叶,保持活杆成熟。

抽穗后35天开始撤水,洼地可适当早排。

2.6.2追肥

尿素:亩追尿素7公斤。分蘖中期施70%,孕穗中后期施30%。

叶面肥在水稻花期,喷洒500倍液惠满丰或1000倍液植物动力2003一次,在此基础上叶喷一次富硒康,提高米质。

2.6.3除草

插秧后5—7天,用丁草胺或草克星进行毒土法除草.三棱草较多的稻田,于三棱草3—5叶期(6月下旬),用苯松或苯达松加二甲四氯进行茎叶喷雾除草。

2.6.4防病灭虫

防治稻瘟病:叶瘟发病初期,每亩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0.1公斤,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发生叶稻瘟的地块,在水稻抽穗始期,每公顷用20%三环唑(比艳)0.1公斤,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防治潜叶蝇:在幼虫发生始期,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毫升,兑水20公斤,撤浅水后茎叶喷雾防治,一天后正常灌水;或用18%杀虫双撒滴剂每亩200—250毫升,均匀在田间甩施防治。

3收获

于水稻完熟期收获,边收边捆小捆码小码,搞好晾晒。做到单品种收获单品种拉运,单品种码垛,单品种脱谷和单品种出售。

猜你喜欢

水层秧苗苗床
黄渤海不同水层中浮游植物对灰霾添加的响应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农民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桑树方块育苗及管理技术
灌溉水层对直播稻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