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2016-10-21张茂盛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稻曲病防控技术

张茂盛

[摘要]水稻是安徽省祁门县种植的主要传统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不够科学,化肥农药过量使用,该地区的水稻病虫害逐渐呈现高发的趋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不断加重,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是防控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水稻病害防治质量提升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水稻种植 稻曲病 发病规律 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65—02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地水稻主产区广泛发生。我国部分稻区又称绿黑穗病、青粉病、谷球病、黑球病等,因其常在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水稻生长结实的年份发生和流行,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其为“丰收病”。最近几年,水稻稻曲病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发病呈现高发趋势。随着田间化肥施入量和水稻品易感品种大面积种植,稻曲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稻曲病逐渐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分析水稻稻曲病发病规律,才能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该种疾病的发生。

1水稻稻曲病发病症状和流行特点

1.1水稻稻曲病发病症状

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产生危害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危害穗部的谷粒,发病较轻时在穗部会有1-5粒受危害谷粒,发病严重会导致整个穗部受危害。受危害的谷粒比正常的谷粒大3-4倍,谷粒外表被病菌丝包围,颜色呈现橙黄色,后期逐渐变为墨绿色。谷粒表面初期比较平滑,后期逐渐变得粗糙,在谷粒上分布了很多絮状物,这就是病菌厚垣孢子。

1.2流行特点分析

稻曲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不仅会显著影响产量,而且会严重污染稻谷品质,人类食用了被污染的大米后,会出现黄曲霉中毒。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气候环境、田间湿度以及施肥量都会对病害的发生产生影响。水稻扬花期如果连续遇到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生长,田间病害发生将会加重。如果田间湿度过大,露水严重或者山区雾重、上午露水干涸的时间较长也会加重田间病害的发生。此外,施肥量过多,特别是氮肥的施入量过多会导致叶片生长过于旺盛而出现披垂的现象,田间郁闭过早,通风透光性变差稻田植株碳氮比例失调,水稻抗病性能下降,很容易导致病害加重。此外,水稻品种、种植密度等因素都会对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2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分析

2.1水稻品种之间抗性差异明显

一般情况下,晚稻发病要明显重于早稻。杂交水稻品种发病明显重于常规水稻品种。在杂交水稻选种过程中,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质量,选择不育系时,特别强调选择开颖时间比较长的材料,导致了水稻与稻曲病病菌的接触时间变长,降低了水稻对稻曲病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高杆和矮杆、穗型大小都与稻曲病的抗性有密切关系。穗长、剑叶的开合角度以及穗部弯曲度以及剑叶的长度都与发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一些杂交水稻品种,由于穗部比较长,虽然能够增加产量,但是却增加了孕穗期的时间,延长了水稻的敏感期。对于那些穗部较大,剑叶包裹不紧密的水稻品种,会大大增加病菌与穗部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水稻的易感性。

2.2气候环境是导致水稻感染稻曲病的直接因素

水稻从孕穗期到抽穗期是稻曲病侵染的关键时期,水稻的这两个时期环境温度适宜、高温潮湿、日照较少,这些因素存在会延长抽穗的时间,十分有利于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稻曲病的孢子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才能萌发并对水稻产生危害,而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降雨量比较大,降雨时间比较集中,日照时数较短,田间湿度较大,容易导致稻曲病严重发生。而像祁门县这样的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早晨水稻露水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光照强度不高以及田间湿度比较大等情况,导致了稻曲病在这些地区呈现高发趋势,并逐渐成为危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严重病害。

2.3田间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水稻抗性降低

平衡施肥以及采用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的田块发病相对比较轻,而施入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呈现加重趋势。在水稻稻田中过量施入氮肥,特别是在水稻后期过量施入氮肥,会造成水稻出现徒长,水稻叶子厚度增加,田间郁闭度过大,通风透气性不高,降低了水稻的抗性,增加了田间的湿度,增加了稻曲病发病时间和危害程度。此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长期采用深灌溉,降低了水稻根系的呼吸能力,根系供氧不足,從而降低了植株生长的抗性。

2.4水稻定植密度过大,加重了稻曲病的危害程度

水稻在定植之前,应该根据水稻的品种、种植地立地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综合确定定植密度。定植密度过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叶子过多,郁闭度较高,通风效果较差,很容易引起和加重各种疾病发生。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水稻基本苗在30-45万株以上的稻田稻曲病发病呈现加重趋势。定植密度过大导致田间小气候环境发生改变,形成了稻曲病容易发生的适宜温湿度环境,造成了稻曲病发病严重。

3稻曲病防控措施分析

3.1选择高抗病水稻品种

选择高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水稻稻曲病发病比较严重地区应该选择早熟或者中早熟水稻品种,避免种植晚熟水稻品种或者易感病水稻品种。一般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较轻;密穗型、晚熟品种发病较重。此外,水稻品种的选择还应该结合气候环境,保证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尽量错开稻曲病的高发期。

3.2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为了防治稻曲病应该将播种时间适当提前,保证抽穗期避开阴雨集中的季节,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病害的发生。

3.3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降低病源的初期侵染

在播种前做好选种工作,将水稻中瘪粒和病虫害粒去除,然后做好晒种工作,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在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可以选择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或者选择使用25%的史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24小时,清除种子上病菌,同时对防治水稻苗期的病害有一定作用。此外,对于已经发病的田块应该及时处理稻草,降低田间病原菌数量。

3.4科学进行田间管理

避免在发病田间连续种植水稻或者进行制种,早期发现病粒应及时摘除,重病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秋季应该深耕种植地,做好晾晒工作,合理灌溉,大田管水按水稻生长需水特性进行科学管水,即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在孕穗期到抽穗期应该减少深灌溉次数,采用浅灌溉和干湿交替的方法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进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在肥料使用方面,要结合水稻品种的特性以及土壤的肥力情况,正确合理的施入肥料。施肥应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增施磷肥和钾肥。合理控制好穗肥,在肥料品种上,应该做到氮肥、磷肥和钾肥科学施用,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最终降低病害发病危害程度。

3.5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药物防治应该抓住时机,当田间有三分之一水稻植株茎秆最后一片叶子抽出之后,是进行第一次防治的最佳时期,第二次防治应该在水稻破口出穗期再防治一次,以巩固和提高防治效果。药剂方面亩选用有效成分井冈·蜡芽菌20-24克或井冈·烯唑醇7-9克或戊唑醇6-7克或肟菌·戊唑醇7.5-11克或烯唑醇10克或氟环唑5-6.3克等,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稻曲病防控技术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