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2016-10-21吴垠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

吴垠

[摘要]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甘蔗糖约占中国总产糖量的80%。甘蔗也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旱地甘蔗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Q016)03—0162—01

蔗糖业作为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4年种植面积约16088亩,2013—2014年度榨季甘蔗总产量达47990吨,平均单产3吨。平均单产在县乡镇中名列前矛。全镇甘蔗种植面积中,95%属于旱坡地蔗,平均单产达2.7吨。文章就我镇旱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作浅要分析。

1选用良种,合理轮作

推广应用甘蔗良种是提高甘蔗单产的最有效途径,必须选用与蔗区环境条件相适应、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良种,才能获得高产。适合我镇气候与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渐台糖16号、桂糖90/95、云蔗92/19、桂糖11、桂糖17、云蔗91-790、云蔗89-151、粤糖86-68、粤糖79/177、89-7等早、中、晚熟耐旱品种。

2深耕土地,合理下种

旱地蔗区土层浅、犁底层浅、雨水下渗少、径流大、土壤干旱,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下种出苗。所以,旱地甘蔗需套犁深耕、深松、深沟、浅种。即在深耕或深松的基础上开沟15-20cm,复回一些松土,下种后薄覆土(以植沟埂表面距植沟底5-10cm为宜)。深耕土地一般有两种方式:牛犁翻耕、机械深松耕。

2.1牛犁翻耕

实行两犁两耙,犁至30cm深,耙碎土壤。

2.2机械深松耕

用没有犁壁的硬土层破碎器深度松土,犁至40cm深。

为了多积蓄雨水,确保甘蔗发芽,有条件的地方除了深耕或深松外,还必须“深沟、深种”板土栽培。即在秋季雨水结束前,实行深耕细耙,切断犁底层毛细管,减少蒸发,冬季或初春趁表面土壤潮湿时,抢墒下种。

由于地旱、种干是影响蔗芽萌发、造成旱地蔗发芽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采用三湿下种,提高发芽率。其做法是先用清水或粪水淋湿植蔗沟,然后将种苗进行浸种消毒,吸足水分立即下种,而覆以粪水与磷肥拌匀的牛栏粪或土杂肥,这件可以把发芽率从原来的30-40%,提高到50-60%,高的达70%以上。

3施基肥

旱地种植甘蔗,整地与施基肥同时进行,主施有机肥,适当添加适量的磷、钾肥。一般是将腐熟的农家肥与过磷酸钙、硫酸钾混合均匀的撤与田间。

4浸种

旱地蔗区的特点,选用耐旱、粗生、前期生长快、分蘖力强,丰产等特点的品种。浸种不仅可以增强种苗的吸水能力,提高出苗率,也可以从苗上减少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浸种的方式主要有清水浸种、石灰水浸种和药剂浸种三种方式。不同浸种方式的浸种时间各不相同,当苗上的根点有突出状态、蔗芽呈胀起状时即可下种。

5适当的种植时期

因地制宜,改变植期,避免不利气候对甘蔗出苗的影响,同时延长甘蔗生长期。

目前主要的种植时间在冬季和早春两个时节,可根据当地的不同气候做适当调节,我镇蔗区春季干旱雨水少,所以由前几年主要春种植改为冬、早春种植。冬植蔗、早春植由于延长了甘蔗生长期,取得较好的产量。我镇冬植蔗适宜在10-12月中旬和次年元月上旬种植;早春植蔗一般在2月上匈种植结束。当前我镇冬植面积占新面积67%,早春新植面积占30%,秋植蔗、夏植蔗占3%。

6合理密植

协调群体结构:旱地蔗水肥条件差,个体发育弱,萌发率低,分蘖迟而少,分蘖成茎率不到10%。因此旱地甘蔗栽培主要依靠母茎苗成茎。通过合理密植,既保证群体数量,又使个体协调发展,以相对较多的有效茎使单位面积发挥最大的增产潜力。目前一般行距在80-100cm,亩下种7000-9000个芽.亩有效茎达5000-6000株。

7调整施肥比例

施肥方法:旱地蔗区土壤肥力差,一般有机质含量都在20%以下,缺氮、少磷贫钾。所以一般每667m2增施20—30担土杂肥作基肥,利用苗期行间空隙大,光照充足,间种豆科绿肥返田。改偏施氮肥为增磷补钾,确定甘蔗配方施肥比例,同时改底肥表施为深施,追肥撒施为穴施或沟施或培土结合分层施,以及适施壮尾肥。通过以上一系列技术改进,能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

8覆盖地膜

旱地蔗区自然条件差异大,有的地区早春低湿阴雨,有的地方冬春干旱,对甘蔗萌芽不利。地膜覆盖栽培能增温保墒,促进甘蔗的早生快发。同时也使甘蔗苗全苗壮,有效茎数增多,提高产量和糖份。

新植蔗种植后,应全部喷施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先喷种植沟,盖膜后喷膜外裸露地面。芽前除草剂应选择阴天且土壤濕润时喷施,药效可持续50天,防效达95%以上。选用厚0.005m m、宽45cm的地膜,盖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85%以上,地膜充分展开并且紧贴种植沟两侧,以便达到增温保湿的功效。

9防治病虫、鼠害

甘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旨在消除一切有利于病原生长、发育、繁殖、传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其中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旱地蔗区霜期短,蔗螟、蔗龟、蓟马、棉蚜虫等病虫危害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可以利用呋喃丹、辛硫磷等新农药进行防治。

预防二点螟、条螟、蔗龟和其他地下害虫,可施放呋喃丹或特丁灵;预防绵蚜虫,可喷洒乐果乳油或者霹蚜雾;防治后期鼠害,一般用灭鼠剂拌谷,分点施放于田间诱杀。

10适时砍收,保护蔗蔸

先收早熟品种,后收中、晚熟品种,先收宿根蔗后收新植蔗。在收新植蔗中应先收秋植,后收冬植、春植、夏植排列进行,总之,必须坚持“先熟先砍”和“按计划收砍”的原则进行,即秋植—宿根—冬植—春植顺序,先砍淘汰蔗,后砍留宿根蔗。砍收时宜用锋利蔗斧砍入泥3-5m,并尽量减少蔗蔸破裂,做到增收保蔸。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苹果元葱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