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北方地区杨树灰斑病的发生和防治

2016-10-21刘琳琳邵云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防治危害

刘琳琳 邵云杰

[摘要]针对东北地区杨树灰斑病普遍多发现象,客观地分析了灰斑病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灰斑病 危害 发病规律 防治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Q016)03—0124—01

杨树灰斑病是杨树普遍多发病,北方发病多于南方,以东北地区发生最为普遍,危害多种杨树品种,其中黑杨派及青杨派的杂交种较易感病,病害严重时会出现树木提早落叶或枯死的现象,以幼苗、幼树受害最重,黑龙江2010年由于3-5月持续低温、高湿、多雨雪,5月下旬又连续高温,造成林间环境高温潮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397.5万亩杨树暴发“灰斑病”,对当年新植林和幼龄林造成毁灭性打击。双鸭山地区杨树灰斑病多发于小黑杨品种,以苗圃受害较重。

危害杨树灰斑病别名灰霉病、枯斑病、整头苗、黑脖子、黑茎苗。被害寄主有小叶杨、小青杨、新疆杨、毛白杨、箭杆杨等树种。从小苗到大树整个生长阶段均可发病,但以幼苗、幼树受害最重。受此病害的树木病叶早落、嫩梢枯顶、干部溃疡、生长量显著降低,轻则会影响当年生长,重则会导致死亡,对新植林具有毁灭性,幼树感染后易造成多顶苗,生长衰弱,不符合造林要求,移栽成活率降低。杨树灰斑病病害好发生于杨树叶片及嫩稍上,传染性很强,一旦环境适宜,灰斑病菌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滋生和蔓延,扩散速度很快,是育杨苗和新植林的大敌。

发病条件杨树灰斑病病害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温为20-25℃,多雨时病害易流行,当温、湿度适宜时,病菌随气流、雨水传播,从气孔浸入寄主组织,在地势低洼、林间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早且重,相对湿度低于950A则病菌孢子难萌发。

发病规律杨树灰斑病发病规律病害与杨树黑斑病相近似。病原有杨灰星叶点霉和杨棒盘孢,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病梢和干部病斑上越冬,越冬后翌年春季分生孢子萌发,萌发率在50%以上,借风雨和气流传播,是春季的初侵染来源。病菌潜育期为5-10天,一年中分生孢子可重复多次再侵染。北方地区6-7月份高温多雨,每次明显的降雨天气之后就会出现飞散高峰,雨季杨树叶片发病率增高,至8月份是灰斑病发病盛期,9月下旬到10月份基本停止发病。

症状灰斑病病害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分别在叶片、嫩梢和干部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但病害多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无论哪种症状,严重时都会导致树木提早落叶或枯死。

1灰斑型

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圆形褐色斑点,很快发展扩大呈不规则形、边缘黑褐色,中央灰白色的近圆形褐色斑,斑块上有许多小黑毛点出现,天气潮湿易出现灰绿色霉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多个霉点相连成片,后期病斑常连成大块坏死性黑斑,叶背面无明显界限,叶片发病后因失去支撑能力而下垂,会很快枯萎脱落,嫩叶受害时,病斑扩展迅速。叶片病斑颜色因树种而异,有绿褐色、灰绿色和锈揭色等。

2枯梢型

灰斑病在嫩梢发病为黑梢病。嫩梢受害后产生梭形的黑色病斑,表皮颜色变黑,病斑扩展后可环切整个枝梢,导致上部枝叶很快全部变黑枯死,病梢常失去支撑力弯曲下垂或由此处折断,俗称“黑脖子”,杨树顶梢受侵染折断后,在病梢下部会长出一些嫩梢,形成无主梢的多头梢。

3肿茎溃疡型

杨树干部初期发病在苗木的茎干皮部,开始在树皮上长出长椭圆形的褐色灰病斑,长度1~4cm,病斑后失水下陷颜色渐渐变黑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并长出黑绿色霉点。随着树木生长和病斑发展,病皮纵向发生破裂,露出变红色的木质部,病部周围产生愈伤组织,呈肿大状。

4综合防治

4.1加强监测

除加强对杨树病害、虫害的有效监测外,还要密切注意杨树灰斑病发生发展动态,发现林木感病时,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治早、治少、治了,防杨树灰斑病止病情扩散和蔓延。

4.2种植抗病品种

杨树灰斑病病菌随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越冬,以小黑杨、小青杨和青杨容易感病,新疆杨、大官杨、银白杨加杨较抗病,可在适宜种植的地区和易感区选植抗病品种,当年种植后秋季和翌年开春前要彻底清除落病叶及感病枝梢,消除侵染源。

4.3育苗地选择

为防治杨树灰斑病早期病害,应尽量不在低洼和靠近水沟的地段上育苗不重复使用同一地块作苗圃,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培育幼苗的苗床应远离感病的大苗区或大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4.4合理密植

适当稀植,注意扦插苗不宜过密,合理密植利于增加苗圃和林地的通风、降湿、透光性,为免病菌大量繁殖,对苗圃周围大树下的萌条要及时除掉。

4.5加强苗木管理

科学间苗,当叶片密度过大时适当间苗或打去底叶3~5片;发现病株要及时除掉,减少越冬病源,做好苗圃和造林地的整地和排水工作,避免积水,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湿度。适时每半月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对苗木喷雾杀菌,消除病株病枝,减少发病率。

4.6化学防治

用于预防可从5月中旬定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病害严重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二硝散2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福美铁100-250倍液及0.6%硫酸鋅液等进行喷雾,每半月一次,3-4次即可。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防治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