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研究

2016-10-21张婷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张婷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在国民经济收入再上新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不平衡。笔者通过个人收入差距、医疗差距、教育差距、消费水平差距和社会福利差距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这种不平衡差距的原因,以期对解决城乡发展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缩小城乡差距 发展不平衡 原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42—0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进步有了很大发展。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缩小城乡个人收入鸿沟。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也有益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使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1

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

1.1城乡收入差距

从历史上城乡收入增长来看,1978-1984年间,农民收入可以达到177%的增长速度,而城镇人均收入则只有79%的增长。1985年2008年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至41%,城镇收入增长的速度则较平稳地维持在6696。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1990年达到了最小值—2.2倍,随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1994年上升到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九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1996年为2.51:1;1997年为2.47:1;1998年为251:1;1999年为2.65:1:2000年为229:1:2001年为2.90:1:2002年上升到3.11:1;直到2008年扩大至33:1。目前,差距依然在扩大。

1.2城乡医疗差距

从我国发展看来,医疗卫生的资金、设施投入向城市严重倾斜。卫生部的有关资料显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却只享有20%的基础卫生配置,完全自费医疗的农民约占87%。1990-2000年,由政府投入的医疗资金比重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由12.5%降到6.6%,全国范围新增加的经费中只有14%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基层,而其中“人头费”的占比高达89%,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费的仅仅有1.3%。到2000年,全国农村人均只有12元的事业费,只相当于城市的26.7%。到2002年,各级财政支出用于乡镇的卫生院预算经费加起来不到60亿元,只占卫生医疗事业财政总支出的15%。

1.3城乡教育差距

前不久,央视推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大型公益活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能否认,教育差距是更隐性、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以2009年为例,乡村人口的学历和城市人口的学历已不在一个档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文凭的人口比重,城乡分别是3.2%和0.07%。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城镇人口分别是乡村的3.4、13.3、43.7、68.1倍。

1.4城乡消费水平差距

由于受到收入增长的限制制约,农村人口的消费增长也呈现出比较缓慢的态势。总的来看,目前农村人口的居民消费水平和上世纪90年代初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处在同一个档,也就是说消费水平上整整落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十年。假设农村人口人均消费水平为1,则在1985至2000年间城乡消费比值由2.12:1上升到3.5:1。总体上,农村消费水平落后城市消费水平0.5到1个等级,大约落后10年左右。

1.5城乡社会福利差距

实际上,很多社会福利是作为城镇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存在的。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物价等各种补贴和医疗、保险、低保等各类社会保险,绝大多数农民仍没有实际享有。这种以福利方式获取的隐性收入很难得到确切的数字表述。1994年,据有学者对城镇居民的公有住房、医疗和保险等福利的统计,城市居民人均大致为1081元,而当年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为1221元,也就是相当于农民收入的88.5%。1997年,依据世界银行估算,若计算时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类社会福利,则城镇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已超过一户农民全家人口的年纯收入。

2城乡发展鸿沟增大的原因

2.1城乡差距与城乡产业特性相关

现如今,农村虽然已经有了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产业多样化,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城乡区别的第一大特征。加上农产品自身在市场上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农业增长必然要远远慢于城市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若不考虑城乡其他方面的差异,仅仅从产业的扩张性上看,农村就自然而然地处在了劣势一方。一般而言,城市产业比农村产业更具扩张性,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一般而言都要快于农村。在最近10年中,分析我国GDP结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经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而相应的第二、第三产业上升10多个百分点。

2.2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体制差异逐步缩小。但是多年发展成为了城、乡社会运行机制,代表性的就是“城乡户籍制度”依然在制约农村发展,社会福利制度、收入分配、就业、教育、人口迁徙等各个方面有差异的制度安排,都会促进城乡的差异持续扩大。比如在改革中城镇的福利制度被不断完善,但是农村福利制度却完善得不尽人意。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依然在影响并且在扩大着城乡发展差距。

2.3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

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即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目前这种二元体制,使得无论是国民收入分配方面,还是资源配置、工农业产品价格等方面,都同样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最終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结束语

建国以来,城乡差距一直是我国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好,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目前,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成为我国经济不稳定发展的尖锐矛盾。政府和人民必须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处理,逐渐加以改善。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一定会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