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创新开展新农村文化活动

2016-10-21周建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乡镇农民群众

周建华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10—01

加大创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有利于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创新开展新农村文化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要举措。

1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基本现状

1.1我们国家只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落后封闭的条件使得农民群众的休闲娱乐活的少之又少,即便是过年过节,娱乐项目也是少的微乎其微。一部分农民群众爱好赌博,甚至出现一些迷信活动,更甚者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演出,这些不健康的文化活动应该在农村文化活动中销声匿迹。假如不及时彻底制止这些不健康的活动,就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农民群众的增收,不利于新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2农村信息的闭塞和落后思想的根深蒂固,使一部分农民群众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新时期先进的精神文化,因此对一部分文化活动的创新要以农民群众的实际心理现状为基础,让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文化深入到文化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民群众积极的参与,才能让群众文化活的更大限度的发挥积极的作用。

1.3新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现在存在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较为空洞的现象。乡镇政府存在着文化建设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存在着文化基础设施匮乏和文化活动发展缓慢的问题,乡镇文化队伍也不健全,由于政策原因,文化管理人员三权下放、一刀切,以前二十多人的队伍,现在只有二到三人的编制。以前是局里直管,现在是乡镇管人,局里管业务,文化管理人员到局里办事、本来是回娘家现在变成了客人,管理人员的不稳定也给新农村文化活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新农村文化活动建设的必要性

2.1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好家园,文化建设是其它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社会环境,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理念。逐步把这种理念深入人心,使农民群众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作用。因此新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2.2文化是凝聚向心力的重要支柱,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群众文化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文化活动的丰富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科技知识,有利于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增减农民群众的收入。

2.3当前乡镇文化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日益加剧,文化管理队伍人员较少少,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文化管理人员要干计划生育、集镇开发等等事务,不能专职专管,也没有时间在文化活动的创新中有所突破。

2.4優秀的文艺作品都是从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不少文艺瑰宝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如我镇的“老子文化”、“曹操文化”。新农村建设要在文化建设方面遵循继承中创新的原则,把传统的精华继承下来,不仅能丰富群众的生活,还能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3文化活动创新

3.1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逐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软件设施及硬件设施配套,筹建标准的电子阅览室,规范乡镇图书室,增设体育类、休闲类的活动场所,逐步满足农民朋友的不同业余爱好,请有专长的人员讲解指导,如书法、象棋、乒乓球、篮球等等。让各种文化活动在彼此的交流中继续发展。目前我镇已经成立了城西书法分社,组建了乡镇篮球队、乒乓球队等等。

3.2传承传统文化,去其糟粕

我镇有几百年的历史文化,“曹操文化”、“老子文化”都在我镇流传发展,目前还有一支国家级的考古队伍在我镇探测、发掘。我镇的“高跷Ⅲ、Ⅰ小车子旱船”民俗文化活动一直以来都在推陈出新中发展传承,这些文化的传承,对丰富我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3组建我镇的“文化志愿者”演出剧团

协助村民自愿成立“演出剧团”,政府给一部分资金购置器材、道具、音响设备等,村民自行组织、自行管理,在农闲时下村宣传科技知识、演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如豫剧“打金枝”、“花木兰”,亳州梆剧、亳州“二夹弦“等等剧种。让广大农民朋友在辛苦劳作之余能够轻松的享受生活。

3.4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农村读书月活动

利用“农家书屋”现有的各类图书,在每年十一月份农闲时期开展“走进书屋”借书、读书活动,村两委干部、村全体党员带头读书,带动村民都来读书,通过读书活动,获得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知识或技能,让农民朋友增产增收。使更多的村民通过阅读获得收益,然后产生读阅读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自觉的从过去的牌桌、麻将桌走向现在的书屋、书桌。有条件的村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读书月活动中的先进个人、先进家庭。先进致富带头人。让村民自觉的争先恐后的多读书。

3.5组织中老年广场舞队,开展文化活动

利用集镇、乡村新建的文体活动广场,号召中老年妇女参加,镇里出资聘请辅导员,带领大家学习“广场舞”,学习“五禽戏”,学习“健美操,”在每天劳作之后,闲暇之时聚会在小广场,参与自己喜好的文艺活动,活动的同时增加了交往,增进了农民的感情,增强了体质,填补了枯燥的生活。让参加广场舞的队员们从内心体会到愉悦、快乐。从而带动更多的中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体质强健了,力量更足了,种植、养殖更有精神了,获得的收获也更多了,文化活动开展的也更丰富多彩了。文化创新的路子也越来越宽了。

4总之文化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

新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尊重事实,极大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多听农民群众的心声,大力发展新农村的文化事业,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用途。同时可以起到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作用,还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的家族限制,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乡镇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饸饹面“贷”富农民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