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化解研究

2016-10-21卫鹏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阳城县失地农民市民化

卫鹏军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失地农民问题已经从一个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国性的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城县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生活现状和市民化态度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阳城县及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失地农民 市民化 困境及化解 阳城县

[中图分类号]C 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09—01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目前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失地之后没有办法融入城市的生活。“城镇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让农民进城及农民的市民化”。解决好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1阳城县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调查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的南部,晋城市的西南部。境内山地和丘陵的地貌较多,全县的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3.82%,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1.05%,农民的耕地面积受地貌影响严重。近年来,阳城县由于市区的扩张和工业设施的建设进行了大面积的征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本文以当地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市民化态度进行了调查。

农民的市民化是指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运用工业化的大力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能够离开土地以及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到城市进行非农产业工作,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全面实现向城市市民过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居住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全方面的转变。对当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市民化情况并不好,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市民生活有很大的差距。

2陽城县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我通过资料的对比和查找文献论证的研究方法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2.1土地补偿价格不合理

当地的土地赔偿价格在每亩每年800元到1000元之间,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当地农作物每亩每年的收入水平也在800元到1000元之间。但是对于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金额不足以负担农民搬迁到城市和后期生活体系建立的费用,这就阻碍了失地农民向城市搬迁。

征地给失地农民带来了经济的损失,同时逼迫他们必须进行市民化的转变。补偿金额既要体现征地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还要体现辅助农民进行市民化转变的赔偿。现行的补偿制度只是以农作物的产值作为补偿的参考,“征地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征地对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所以土地赔偿价格是不合理的。

2.2失地农民没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市场就业为取向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求职者的年龄、知识、技术和市场竞争意识要求越来越高。”目失地农民大多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由于长期从事农业活动缺少从事其他行业的技能。失地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中处于劣势,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2.3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

“思维观念的转变一直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精神先导,他在观念上支配着人们的行为,维系着人们的行为与社会发展系统的统一。”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没有办法转变,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推动将只是空谈。农民心理上对于市民化的排斥影响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同样的生活条件下,对城市生活有所期望的农民更容易接受和进行市民化。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农村,失地农民对于城市是存在一种陌生感和恐惧感的,他们担心生活方式的改变自己接受不了,担心城市中生活的经济压力大等,这些都对农民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失地农民很难在短的时间接受市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种心理的障碍直接阻碍了农民的市民化。习惯了农村的邻里关系,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习惯,这种对于农村的留恋和对于城市生活的排斥就会表现的更加明显。

3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化解的几点意见

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是一件复杂的事,要针对各个问题依次解决。提高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的价格,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缓解他们心理上对于市民化的排斥对于推动市民化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针对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提出的几点意见:

3.1提高征地补偿的价格

“土地的赔偿款在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和重新建立生计系统有重要的作用。”在补偿金额上应该进行合理的提高,以满足失地农民搬迁和重新建立生计体系的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农民进行生活的改变,激励失地农民主动搬迁。如果家庭的经济基础达不到搬迁的水平,失地农民是不会冒险进行搬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个家庭的生活。

3.2提高农民就业素质,改善农民的就业环境

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对于帮助农民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公共部门应该组织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政府部门应该协助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和创业,不能直接把失地农民推向市场,让他们去自己来解决就业问题。

3.3在农民的心理层面要做好疏导

农民心理上做好疏导和培训对于失地农民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化解失地农民进入城市生活的心理障碍,实现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同时要引导失地农民积极的接触和融入城市生活,这对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态度转变有很大的帮助。

4结语

有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达到1.1亿人,其中有5000万以上的农民既失地又失业,而从动态来看,这一数字可能达到8000万人。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推动阳城县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同时对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阳城县失地农民市民化
阳城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经验浅谈
阳城县:“一一四四”开展“以案促改三服务”活动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常怀关爱心 山里帮穷娃:记阳城县董封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建国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