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第六代超深水钻井船逃生路线的设计

2016-10-21左维吕清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8期

左维 吕清文

摘 要:文章主要从各个功能区域入手结合规范要求对钻井船的逃生路线设计作了个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钻井船;逃生路线;主通道;登乘站;直梯;梯道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随着陆地油气储量日趋枯竭,各国大石油公司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已成为能源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尤其是向深水,超深水的海洋延伸。我司目前承接的巴西钻井船项目为第六代钻井船,入级ABS,采用DP3动力定位,工作水深3000米,最大垂直钻井深度达到10000米,航速11节,居住人员180人。工作水域为巴西近海,墨西哥湾,东南亚,非洲中部,西部和南部,以及地中海和澳大利亚海域。文章主要就逃生路线的设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逃生路线是指船舶发生火灾时,为让逃生者通过最短的距离抵达安全处所,从失火处所到达安全处所的适宜路线指示。逃生路线图是钻井船详细阶段一份重要的需要送审的图纸,和各个专业都相关联。通常来说,在钻井船的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阶段,就应该大概的确定了逃生路线。在详细设计阶段,根据房间的布置和空间的大小可能会做一些调整或重新设计。而对于紧凑型钻井船来说,舱室的空间有限,每层甲板的面积也有限,这就对逃生路线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设计

1.1 生活楼区域

生活楼区域位于船首,由从底部Tween Deck 3到Top Deck总共十层甲板组成。生活楼区域主要是用于船上人员居住,办公,娱乐,餐饮等日常生活的区域。救生艇的集合站和登乘站设置在生活楼的A甲板。根据规范要求,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内,在每一经常有人或人员居住的一般区域内,至少应设有彼此尽可能远离的两个独立脱险通道。为达到这一要求,在生活楼靠尾部,距中心线8400mm处,左右舷各设置了一部从双层底通往主甲板的梯道;同样在尾部,距中心线13300mm处,左右舷各设置了一部从主甲板通向Top Deck的梯道;在生活楼靠首部,距中心线2800mm靠右舷,设置了一部从Tween deck 3通向Top Deck的梯道;此外,每层甲板上三个梯道之间也设置了走道互相连通。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船上人员不管处在生活楼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通过临近的两个通道到达主甲板和登艇站。

1.2 机舱区域

本钻井船配备六台主机,采用电力推进。三个机舱位于船尾,由Tween Deck 2和Tween deck 1两层甲板组成。根据规范,每个机舱作为A类机器处所,应设两条脱险通道。其中一部梯子应位于受保护的环围之内,环围的最小尺寸为800mm×800mm。因此在机舱1,3尾部靠近距中6300mm艙壁设置了直梯及环围,直接通向主甲板作为次逃生通道,在靠机舱首部设置梯道和门通向主甲板作为主逃生通道。

1.3 其他机器处所区域

除A类以外的其他机器处所,其脱险通道的设置应考虑到该处所的性质和位置以及该处所通常是否有人工作。在主船体尾部,距中心线6300mm处,左右舷各设置了一部从双层底通向主甲板的梯道,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尾部泵舱,高、低压配电板室,机控室等房间都有两条远离的脱险通道。在主船体中部,Tween Deck 1甲板,左右舷各设置了一条连通首尾的主通道(Passageway),这样的设计满足了中部各个房间都能通过这两个通道到达主甲板。其中,泥浆泵舱和APV室都设置了一部梯道作为主逃生通道,另外一部直梯作为次逃生通道,分别通过主通道到达主甲板。邻近的Silo Room由于空间狭小,布置了门通向APV室的梯道作为主逃生通道,另外布置了直梯通向主通道用于次逃生通道。泥浆池区域,左右舷各设置梯道通向主通道作为主逃生通道,在左右舷靠近舷边的空间设置了直梯通向主通道。Sack Store房间,左右舷各设门通向主通道。另外,考虑通常人员较少,位于尾部的两个推进器室各设一部直梯组到达主甲板,每个Thruster Trunk各设一部直梯组到达主甲板或首楼甲板。位于船首的两个泵舱,也是通过前述的生活楼尾部左右舷距中心线8400mm的梯道可以方便的到达主甲板。

主甲板以上的舱室中,Cement Room,Subsea Facilities和BOP control room通过左右两舷的门到达主甲板再向首部逃生。此外,在前后四个大吊车筒体内部各设置了一部从上层建筑顶甲板连通主甲板的梯道,使前后上层建筑顶甲板,ROV Room,BOP HPU Room,Subsea Office,Battery Room都可以通过它们到达主甲板。另外,钻井变压器室,钻井配电板室,Heavy Tool Store, Rubber Store也通过左右两舷的平台和梯道到达主甲板。位于船尾的烟囱上的区域和放置Well Test Auxiliary Equipment的平台也是通过左右舷的直梯和梯道到达主甲板。

1.4 Riser Hold区域

根据规范要求,每个货舱应至少设置2个尽可能互相远离的出入通道。为满足出入和Riser两端部都要检修的要求,根据具体Riser的外形资料,整个区域前后空间不满足设置梯道,因此靠前后舱壁各设相互远离的两部直梯,分别从Riser Hold底部竖向到达主甲板。

1.5 月池区域

月池的左舷是Reel module模块,靠模块首部设置了梯道作为主逃生通道,靠模块尾部设置了直梯作为次逃生通道。月池的右舷是泥浆处理模块,靠模块首尾都设置了梯道分别作为主次逃生通道。另外,在钻台底部悬挂的服务平台左右舷也设置了梯道,可以分别通过两舷的两个模块到达主甲板。

1.6 钻台区域

根据规范要求,在万一钻台失火时,至少有一条通往登乘位置和救生艇的脱险通道受到保护,尽可能防止火灾热辐射的影响。为此设置了三条脱险通道可以到达主甲板和登乘站。其中,在钻台靠尾部一侧,人员分别可以通过左右舷的梯道组向下到达主甲板的主逃生通道,从而向首部到达登乘站。在钻台靠首部一侧,人员通过Removable Bridge和Riser Catwalk Machine 两侧的通道向首,然后斜梯组向下,可以直接到达生活楼区域的A甲板,从而到达登乘站。

1.7 直升机平台区域

根据规范要求,直升机甲板上应有一条主脱险通道和一条应急脱险通道,供消防和救助人员进出。这些通道应尽可能彼此远离,以位于直升飞机甲板上相对的两侧为宜。为此本船设置了三条通道。其中,在直升机甲板靠尾部,左右舷对称设置了平台梯道作为两条主脱险通道通往Top Deck, 然后通过左右舷梯道组到达登乘站和主甲板。另外在直升机甲板靠首部,设置了平台梯道和一个悬挂在直升机平台下部的走道,作为应急脱险通道到达Top Deck。

2 结束语

文章主要从各个功能区域入手结合规范要求对钻井船的逃生路线设计作了个简单的介绍。紧凑型钻井船具备能耗小,造价低等优点,这对设备和逃生路线布置的要求也更高,但是如何在降低成本和提高船舶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工程设计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ABS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2015.

[2]ABS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Steel Vessels,2015.

[3]IMO MODU Code,2009.

[4]IMO SOLAS-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 1974, and its Protocol of 1988, as amended in 2004.

[5]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设计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左维(1985-),男,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舾装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