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道

2016-10-21赖鑫琳

山东画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烧香通灵香客

赖鑫琳

在各种古老的祭祀中,香成为人们“通灵”的器物,是联系着人和神的媒介,他们认为通过虔心焚香设拜,可上达天听,下及幽冥,传达心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烧香的传统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既是古人祀先供圣,敬天畏人的体现,也是古人颐养性情,安神正魄的方式。所以古时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僧侣大道都离不开香,更是对香推崇有加。

当下,我国依然保留着浓厚烧香的传统和习俗,并逐渐演变为我们民俗生活的一件大事,红白喜事要烧香,节日祭祖要烧香,寺庙祈福也要烧香……此外,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追逐和复兴,也有越来越多的香文化爱好者重拾香传统,开始迷恋和研习香文化。这些都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孵育着一个庞大的用香需求,也形成了诸多集生产和供销一条龙的制香圣地,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永春达埔镇就是其中之一,亦有别号“中国香都”,盛产的篾香闻名海内外。

永春篾香生产工艺是由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到达埔并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闻名于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是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截止2014年达埔就拥有200多家篾香生产厂,香业总产值超过了35亿元,成为永春县的主要支柱产业。

走进香都达埔,晒香场地内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神香被成片成片地晾晒在架子上,蔚为壮观。制香工艺在这里延续了三百多年,在工业化逐步取代传统手工的当下,达埔依然存在很多传统的手工制香作坊,这些制香人还是秉承着父辈们流传下来的技艺,他们的眼中,制香也是对神灵的一种敬畏和供奉。永春篾香选用几百种中药材为主料,尊古法制作,通常需要经过沾、搓、浸、展、抡、切、晾、染、晒九道程序,全程纯手工操作。在简陋的制香工坊里,粉尘飞扬,在闷热的夏季许多工人会赤膊上阵,还有人不愿意戴口罩,他们觉得制香的粉尘中所含的中草药亦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更何况祖辈如此,身体也是无恙,甚至高寿居多,这也是“神灵”对于一代又一代忠诚的制香人的保佑和馈赠。

永春所产的神香通过越来越多的途径销往海内外的各式寺庙,供虔诚的香客焚香设拜。在物质日益豐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香客的行列,将神香视为“通灵”的器物,以求得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猜你喜欢

烧香通灵香客
七绝·门垂柳
百忍寺
写在六合金光寺
点灯
年轻男子
古柏
“通灵”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