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味东莞,你未曾听说的特色美食

2016-10-21

科学之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食腊肠米粉

广泛存在的东莞米粉

很多地方都号称自己家的米粉是东莞米粉,可见这米粉的出名。东莞米粉是东莞的一大特产,在主食中消耗量极大,有圆条的赖粉,有扁扁的河粉,有细细的线粉,有卷成条的长粉,吃的花样极多。光河粉就有炒河粉、汤河粉、蒸河粉等多种做法,再加上牛肉、烧鹅、叉烧等配菜,早餐光吃一个东莞米粉就可以让你一个月天天不同样。

东莞米粉以道滘米粉最为出名,食用前,一般只需用冷水泡30多分钟(泡久一点也没关系,那样米粉更软更好煮或炒,特别是北方天气冷,要多泡一些时间,可泡过夜,不过要是泡得多吃不完时,要注意换水,以免酸臭)。

美味诱人的厚街濑粉

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东莞最出名的烧鹅濑粉,当然非厚街莫属。烧鹅濑粉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是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而成,汤底有两大特点:浓、清。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粉面上再铺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金黄的鹅皮,银白的濑粉,所以有“金鹅银濑”之称。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这样的汤里浸出来的濑粉鲜甜嫩滑,特别可口。

厚街濑粉是东莞的传统美食,享誉粤港澳。厚街镇厚街村年逾古稀的球叔近50年如一日坚守着手工濑粉制作技艺,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人。经过舂米、打粉浆、濑粉煮粉、过冷河等工序,洁白细长、嫩滑爽口的濑粉新鲜“出炉”。

大朗榄酱炒饭的来龙去脉

在东莞一些本土菜式的餐馆酒楼,你会发现有一道东莞特色菜叫“大朗榄酱炒饭”,榄酱炒饭的美味得到公认,可相信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个炒饭会冠以“大朗”二字?

“乌榄白榄松柏朗,番薯芋仔马蹄岗。”从这句东莞谚语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前松柏朗村盛产高品质的乌榄,而制作大朗榄酱炒饭所用的榄酱正是由乌榄所制。

米要选用比较干爽的,而且要放凉了才能用,这样炒出来的米饭既好看又好吃。酒楼通常早上6时就会煮好一锅米,放凉了备用,做米的时候还要尽量做得干一点。家常制作的话,可以选用隔夜冷饭。

在榄酱的分量上,大概3碗分量的米饭,放入两匙左右的榄酱,较为合适。先将豆角粒和盐放进锅里爆香,加入米饭炒5分钟,然后加上榄酱,炒匀,再加入鸡蛋,炒一会即可上碟。在炒好的饭上撒上一些香脆可口的榄仁,更吸引人。也可以将榄仁加到饭里一起炒。此外还要注意,油不能放太多,不然会影响口感。

历史悠久的厚街腊肠

广东的腊肠分很多种类,其中厚街腊肠是产自东莞厚街镇,发源于明清时期。厚街腊肠可分为花肠、鸭肝肠、猪肝肠等几种。厚街腊肠形状与别地有异,它是比鸽蛋稍大的椭圆形干肉团。

不说不知道,厚街腊肠还有一段动人传说:北宋末,王姓人在厚街立村。南宋末,元兵大举南侵,村民把大米和肉碎拌匀,灌进猪肠内,用小绳束成一节节,蒸熟后,携入山中躲过元兵杀戮。后来,经厚街村民逐代改进,到了明代中叶,厚街腊肠基本定型。20世纪30年代,驰名东南亚、港澳的有信昌、兴发、灿记等几家腊肠品牌,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保持了腊肠的传统声誉。

大家在购买时会发现一个特点,腊肠的一节节特别短小,像一个大红枣一样,所以又叫枣肠,可能是当年那个姓王的村民为了节约又取食方便而专门做得这么小。不过它食用起来确实非常方便,而且还有个好处,当你剪取几个放在饭上蒸熟时,它的香味都会包含在肠里,不会散失,一口咬下去,香气满嘴,特别浓郁。

吉祥如意的麻橛

麻橛这个名词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在东莞却是街知巷闻的美食。

橛者,东莞人的意思是说一小段。麻橛是东莞春节前的传统小食。祖母(阿嫲)多在制作炒米饼时,随手先做一些,给孙子解馋,人们戏称是“阿嫲从炒米饼中,割出一些米,给小孙子吃”的小食,讹称麻葛。

做麻橛时,常常在炒糯米粉中拌入炒花生(研碎)和芝麻。一粒粒麻橛大小相近,有2~3厘米长,呈榄尖形,其色如麻。一把麻橛在手,往往相叠相连,成方胜(四方端正)图案。菱形相套,用于建筑(窗棂)、什器、服饰,妇女用作首饰,寓意为方正无邪,同心合意,优胜吉祥。麻橛也因此成了春节期间东莞人互相赠送的小食,互祝吉祥如意。

猜你喜欢

小食腊肠米粉
新年的腊肠
有趣的腊肠树
江西米粉
闪电是速食米粉
奶香蔓越莓米粉球
我最爱的一种米粉
营养小食是王道
有趣的腊肠树
易小食“如花”小食的召唤术
小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