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课堂上的分组教学*

2016-10-21黄学锦向劲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

◆黄学锦 向劲松

谈高校课堂上的分组教学*

◆黄学锦向劲松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现存的诸多问题对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提出挑战。在指出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分组教学的特点和实施基础,并重点论述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上实施的过程和方法,以期分组教学能真正走进高校课堂。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分组教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6.078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招的目的本是让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希望通过建立“宽进严出”的原则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限性,难以适应其需求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出现学生素质下降、就业矛盾加剧、社会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如何巩固和加强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我国高校改革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1 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改革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但是我国高校课堂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班级规模大,生师比高,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如图1所示);教学内容书本化,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兴趣,忽视学生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培养;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化,多以灌输式传统讲授为主,课堂上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师生关系多以制度上的功能性交往为主,缺乏沟通和理解,教师很少去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等等。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很大的挑战。

2 分组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在欧美一些国家,班内分组教学被称为“教室内分组教学”。在我国,它的对应词有“分组区别教学”“分类推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分层次教学”等[1]。尽管名称不一,在内涵上都是指教师按智力、学习能力、成绩、性别、性格特点等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进而在同一教室内同时对各组学生进行区别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班级教学的缺陷主要是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独创性[2]。分组教学可以在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亚课堂”的作用,最终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

分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见表1。分组教学不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并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分享和竞争意识,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生生的沟通和交流。

图1 我国高校近年生师比

表1 传统教学与分组教学特征对照表

3 分组教学在高校课堂上更加切实可行

分组教学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而后在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崇和完善,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方法[3]。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才开始引进和介绍合作学习理论,并进行实证研究。我国的中学也盛行班外分组的合作教学模式,如根据学生的成绩情况分成“尖子班”“普通班”等班外分组模式。

针对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本文所说的分组教学主要是指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中的班内分组教学。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师生的基本素质,使得分组教学在大学课堂上更加切实可行。

大学生的群体素质是分组教学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年龄多在18~22岁之间,他们不仅具备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更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他们崇尚自由、平等,渴望被关注,希望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传统的传授式大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很多课程学时有限,学生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师也很难做到全方位关注每一位学生。而在分组教学的团队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表现自己,并最终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任课教师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

大学课程的多样性为分组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课程体系复杂,门类众多。从课程内容分,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特色课程等;从课程性质分,有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另外,学生所修的课程数量多。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本科专业4年,学生要修完172学分,大部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达30门专业教育课程,学生还要必修政治、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教育类课程和实践及B学分课程等。这些课程之间有承接性,但又不像中学课程那么明显,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所修的课程多而分散,主体方向不明确。分组教学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课堂分组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多门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专业敏感度,并能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研相长的师资可以将分组教学落到实处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大都有双重任务:既要重视教学,又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尽可能做到教研相长。很多学校鼓励高职称教师进入本科课堂,要求教师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从实践教学中提升教研水平。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程基本内容后,可以将相关内容分模块安排到相关小组中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查询、去整理,甚至去创造。这种“头脑风暴”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任课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4 大学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实施

作为一种算不上新鲜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并在小组间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亚课堂”的作用,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但在实际实施时,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准备,并耗费心思去组织,更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

科学分组、精细分工合理分组是分组式教学法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分组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爱好特长等,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每个小组实施好、中、差三个综合评定等级的合理配置,同时要考虑性别、人数等均衡分配。小组人数的安排可以依据班级大小而定,同一课堂,小组数宜控制在10组以内。如大班授课,每小组8~10人为效果最佳;如班级人数在60人以内,每小组可安排4~6人。组内分工必须精细明确,有特定的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有自己特定的职位、职责和权利,每个小组还可以有自己的组名、口号和目标。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分组教学中,教师由“主体”变成“指导者”“帮助者”“建议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兼“参与者”,以及学生的重要“资源库”。但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宏观调控,保证整个课堂教学按照既定的方向正确“航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必须提前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特别是下达给各小组的任务必须准确、具体、清晰、有效;组长按照教师下达的任务在组内合理分工,要求小组成员课前就做好相关准备;课堂上,每个小组可以开展多次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并进行分享;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协调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并最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相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形式多样,效果延展分组教学不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也不是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它是一种多样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具体呈现。在高校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分组教学组织方式。对课程中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在习题和提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某号必答”“某号提问”等方式,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一些前瞻性课程,教师给出相关的研究课题,要求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调研和研究,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对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角色扮演式分组教学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对各小组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平时学习的要求外,还应该将分组教学的效果进行延展。如要求各小组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模拟实际企业的运营组织方式,甚至进行实际创业。

客观评价,优化考核在分组教学中,评价和考核必须及时、客观和公正。首先,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要尽可能科学、客观;其次,师生双方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客观评价,不能带有主观性,评价结果应当场公布。如在每一次活动任务完成后,学生会根据自己各组的表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整个活动优点和不足;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评价,并指出今后的注意事项。最后,师生会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共同商讨形成一致意见,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优组及个人表现最优奖,各成员奖励一定的平时分数。合理的考核机制是分组教学得以传承的重要保证。在分组教学前,教师应该提前确定最终成绩的构成和比例,并特别重视平时小组的考核。

5 总结

分组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也几乎得到异口同声的赞同,但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应用中却是不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喜欢的。对分组教学持排斥态度的教师,强调分组教学实施的诸多困难,如课前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准备,难以满足教学进度的要求,课堂组织困难,不方便对学生进行考核,等等。甚至学生也对分组教学形式持保留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喜欢分组教学的独创、合作、分享和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又抱怨分组教学占用太多的脑细胞和课后时间。特别是对一些他们认为不太重要的课程,或是期末忙着考试冲刺,或是高年级为考研、就业烦劳不已的时候,他们又会留念那种对自己学习帮助很少但比较轻松的全班教学模式,虽然明知是倒退。

然而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了分组教学的有效性:那些在大班教学中躲在教室后面交头接耳的学生,在小组教学中往往能认真地完成任务;一些不被重视的学生在小组教学中脱颖而出;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合作、分享、竞争等诸多品质在小组教学中得以传承……这些都为突破分组教学实施的困难提供了原动力。因此,应该迎难而上,让分组教学真正在高校课堂上开花结果!

[1]葛锦文.班内分组教学的特点、模式和操作技术[J].上海教育科研,1994(1):12-1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7.

[3]彭晓春.“差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190-191.

[4]任衍信.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J].科技视界,2012(26):205.

Research about Grouping Teaching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 HUANG Xuejin, XIANG Jinsong

The many existing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lleges give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The paper fi rs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e of the grouping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grouping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method. At last the author expects that grouping teaching can really be applied in colleges.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grouping teaching cooperation

G642.42

B

1671-489X(2016)16-0078-03

*资助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改项目“文理兼收环境下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4—2016);重庆邮电大学教改项目“地方特色院校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和构建”(2015—2017)。

作者:黄学锦,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向劲松,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400065)。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