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10-21张亚萍李曙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机电人才职业

◆张亚萍 李曙生

高职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亚萍李曙生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面对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先进制造模式与先进管理模式交叉融合的局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条件,跨专业构建“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高职;信息化环境;“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6.066

1 信息化环境下“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备受企业青睐

复合型人才顺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正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系统中大量采用CNC、DNC、机器人以及CAD、CAM、FMS、CAPP等先进技术,云制造、绿色制造、敏捷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随之而来,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综合应用机械、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运用ERP原理、MRP原理等建立起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价值流等,都转变成各种信息流并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与此同时,零缺陷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码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企业重视和应用,JIT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CIMS生产方式等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管理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企业呈现出先进制造模式与先进管理模式交叉融合的局面,具备机电专业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机电+管理”(以下简称“机管”)复合型人才顺应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机管”复合型人才就业竞争力强随着现代生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企业调研和毕业生毕业信息反馈,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生产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管理人员很难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很难将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位;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管理知识背景,并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就业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

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符合高职办学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目前“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所谓复合型人才,其核心仍然是“人才”,而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人才的本质区别在于“复合”二字。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复合”是指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又称为综合型人才和全面型人才[1]。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面对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先进制造模式与先进管理模式交叉融合的局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结合学院自身办学条件,跨专业构建“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 跨专业构建“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机管”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跨专业人才培养是指具有教学内容相关、技能学习相关的几个专业,通过研究,将专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跨专业合作培养过程中,并不是模糊学生原有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是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胜任专业领域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发展相关专业的管理、操作和其他技能,从而达到为学生职业发展、职业成功服务的目的[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机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为主,兼顾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等内容,构建“机管”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能从质量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规划、产品数控加工;能应用因果分析法、分层法、统计分析表法等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能从一个企业管理者角度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提出创新性建设和意见。

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含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初始岗位主要集中在工业自动化设备操作岗、工业自动化设备装调与维护岗、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装调岗、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岗;发展和晋升岗位主要集中在机械产品开发和设计岗、车间生产管理岗、品质管理岗。针对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梳理相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相应课程,构建融职业能力、管理能力、职业精神于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图1)。

图1 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五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体系依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认知规律,构建五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体系,如图2所示。在公共素质课程模块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路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专业群平台课程中开设专业入门与职业探索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以及管理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岗位升迁或岗位迁移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

在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中,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践性项目化课程,融入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作业统计等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产品设计方案、加工工艺、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过程控制等关键环节,将会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起到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在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中开设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课程,讲授车间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基本知识,以及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在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中,通过暑期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等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增长管理知识,提升管理能力,把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等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

图2 五层次管理能力训练体系

依托多种平台,建立学生管理能力提升体系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现有的江苏省机电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鼓励学生协助生产性实训车间的现场管理,让学生在车间生产管理实践中掌握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方法;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实训室新建或扩建工作,将企业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8S理念用于实训室建设,培养学生区域规划设计、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依托江苏省数控机床研发中心、泰州市新型发动机配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医疗手术机器人研发中心等多个省市级研发中心平台,组织吸收学生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跟着教师做项目的过程中,了解项目质量控制、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管理与项目质量保证、项目管理过程模式等内容,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

依托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平台,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培养学生项目组队、责任划分、市场调研、项目策划、成本核算、零部件采购、工作计划与组织、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多种平台提升学生管理能力体系,如图3所示。

3 “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具备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和机电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团队是进行“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保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团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机电类专业专任教师、机电类专业兼职教师、管理类专业专任教师、思政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部分教师。

机电类专业专任教师中有25%来自企业,他们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室建设、项目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承担专业入门与职业探索以及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机电类专业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车间主任、高技能人才、项目经理等,他们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在校企合作、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任务。

图3 管理能力提升体系

管理类专业专任教师管理理论知识丰富,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主要承担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思政部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教师有着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大赛的经验,主要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大学入学教育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跨专业共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复合型人才培养因学时短、内容多,必须通过加强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扩充学习内容、建立“机管”复合的知识体系。资源共享和重组是实现跨专业共建优质数字化资源库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管理类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如管理基础、采购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与企业兼职教师、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企业现场管理实录、教学标准、校本教材、教学方案、技术标准、专家讲座、在线测试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重组和开发。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在三年学习期内,完成机电和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依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现场教学:以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为主要的现场教学点,聘请企业管理精英,针对企业现场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生产现场感受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及管理过程,了解管理所产生的效益,亲身体验先进生产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工作状态。

2)视频教学:根据校内相关生产管理课程讲解的需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或课题组成员到企业拍摄典型的现场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3)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自动机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综合实训的机会,将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融合,将专业实践和生产管理实践融合,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认识到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益、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

4)网络教学:建设含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专家讲座、视频教学等内容的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学建设、教学运行、检查评估、信息收集与反馈、质量改进与提升的闭环运行,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质量标准;通过教学信息化大赛、学生评教、教学常规检查、教学巡视等途径,完善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督导员评教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共同参与考核评价,完善以岗位技能考核为核心的“多元考核、用户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利用状态数据平台分析报告、麦可思报告、质量报告、专项调查报告等,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建立质量改进与提升机制。

4 总结

“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不同专业的相关学习内容融入个体发展需要中,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能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能在日后复杂的岗位发展和变迁中,满足学生的自我转岗、换岗、跨行业就业的多元化需要,使职业发展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学院声誉和品牌建设。“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简单地在原有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几门管理类课程,而是将两个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应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高职院校只有通过跨专业或跨学院办学,加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共享、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机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1]倪志梅.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9):27-28.

[2]黄海珍.高职院校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4):24-25.

G712

B

1671-489X(2016)16-0066-03

*项目来源:院级重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金编号:TZY201302)。

作者:张亚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李曙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225300)。

猜你喜欢

机电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写作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