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陵项目土壤改良措施及效果

2016-10-20刘梅刘月楼刘桢赵金梅党晓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效果措施

刘梅 刘月楼 刘桢 赵金梅 党晓霞

摘要 黄陵项目区是黄陵县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地区中产田改造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对黄陵项目土壤改良提出7项具体措施,并总结出该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以期为今后同类地区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陵项目;土壤改良;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56.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227-02

黄陵县中产田涉及店头、桥山、双龙、隆坊4个乡镇,共733.33 hm2,占农业面积的1/10,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总产及农业发展水平。该区中产田主要原因是干旱(土壤土)、板结土。针对该区域提出以节水灌溉与地膜、秸秆、覆盖等抑蒸技术与治旱耕作关键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肥供肥能力,提出化肥配方肥,有机无机相结合等关键技术提高本项目区的中产田产量水平。现将黄陵项目土壤改良措施及效果总结如下。

1 采取的措施

1.1 合理施肥

对项目实施区733.33 hm2玉米农田,按照不同区域每10.00~13.33 hm2划分采样单元,共采取土樣60个,有机质、pH值、氮、磷、钾含量经过化验,60个样点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0.8 g/kg、碱解氮平均为56.0 mg/kg、速效磷平均为9.93 mg/kg、速效钾平均为180.0 mg/kg,提出按照增氮、稳磷、补钾、配微肥的不同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方案一:N-P2O5-K2O(20-15-10)联系了化肥生产企业,订购了含有微量元素的专用配方肥35 t,用于玉米施肥45.36 hm2;方案二:尿素335.4 kg/hm2,磷肥679.35 kg/hm2,钾肥154.2 kg/hm2,使作物施肥由盲目性向定量性转换,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可使土壤养分得到平衡,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为在全县推广应用配方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田间试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依据耕层土壤具体情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调整氮、磷、钾比例(1.00∶0.75∶0.50),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

1.2 增施有机肥

改造中低产田,需加大耕地有机肥的投入。一是恢复发展绿肥生产,逐步推行粮—肥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黄陵玉米大田作物基本不施用有机肥,项目区经2年累计施有机肥30 t/hm2,有效地建立耕作层的有机质富积,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在土壤0~20 cm,有机质含量增加12 g/kg,毛管孔细度、持水量、保水量增加,土壤容重、紧实度降低;保苗率明显提高,增产达20%以上。

1.3 采用地膜覆盖

早春4月10—15日播种期采用地膜覆盖能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膜内温度明显比膜外高[2],玉米出苗至少提前6 d。6月结合节水灌溉,测得0~15 cm平均各指标值:膜内比膜外含水量提高50.1 g/kg,温度升高4.3 ℃,速效氮提高3.42 mg/kg,速效磷提高2.3 mg/kg;玉米出苗期、成熟期均提前7 d,增产12.4%。

1.4 秸秆还田

项目区玉米收获留整秆,然后立即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粉碎,粉碎长度以掌握在3~5 cm为宜,以免秸秆过长压不实,影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地表秸秆覆盖量以2 250~3 750 kg/hm2为宜,均匀铺在地表,有效阻止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汽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可增产10%。

1.5 土壤深耕深松

玉米播种前,在黄陵县农机中心协作下,对项目区玉米田采用50型大拖拉机深耕,深度25~30 cm,隔2年以上进行1次,深松深度要一致,不得有重松或漏松,深松后地表平坦。通过耕、耙、耱、压等土壤深松作业,打破犁地层,加深土壤耕作层,增大土壤“水库”,减少作物根系的腐烂,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3]。

1.6 利用土壤活化剂修复土壤板结

土壤活化剂修复土壤板结,其理念是由高活性微生物菌、多种氨基酸、酶制剂等活性营养成分组成。对因多年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具有活化、改良、疏松、回复作用[4]。该技术已在国内得到应用,今后有望在板结地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

1.7 科学种植

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必须选用适宜品种,项目区品种为郑单958,培育了壮苗,合理密植,密度为6.3万株/hm2;科学合理运用科学肥水管理等措施。应将加强农科技培训、提高其种田水平列入中底产田改良的首要措施[5]。

2 技术效果

2.1 经济效益

在项目区733.33 hm2农田中建立了3个千亩高产示范方(店头镇的案角、段家湾村、双龙镇的双街)并将1个百亩新品种引进试验田。玉米成熟期,经测产平均产量达到12 564 kg/hm2,比常规田玉米平均增产660 kg/hm2,总增产484 t,增收96.8万元。

2.2 生态效益

经过2年的土壤改良,使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 g/kg,每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58.1、11.3、182.3 mg/kg,分别增加了2.10、1.37、2.30 mg/kg。施用配方肥减少了肥料的浪费,培肥了土壤肥力;保护了农业环境;秸秆还田防止了焚烧秸秆,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根茬固土减少了风沙扬尘,抑制了沙尘暴,减少了地表径流;地膜覆盖抑制了病虫害,起到了提温保墒的作用。

2.3 社会效益

土壤技术改良的应用,不仅表现在作物的增产增效上,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性状,陪肥地力,在实施过程中以有机肥为基础,做到用地养地结合,长期维持能保持地力的常新,可以发现农民盲目施肥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使有限的肥料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参考文献

[1] 盛祝梅,张华,黄守营,等.农田酸化土壤改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23.

[2] 鲁亚平.邱村镇经济作物土壤改良措施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60.

[3] 章林英,许杰,季淑枫,等.杭州市郊旱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改良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18-222.

[4] 武晓莉,姚晶晶,贺龙云,等.黄土区不同施肥措施对新造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5):99-104.

[5] 欧阳顺根,单细法,叶金鹏,等.江西省婺源县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园艺与种苗,2015(11):33-35.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效果措施
沙地幼梨树行间套作大豆高效种植技术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灵动耳环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阅读练习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