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0-20魏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魏星

摘要 分析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97-01

Abstrac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were analy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issue;countermeasures

高標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运动。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开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

1 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选址不合理

由于县区国土部门和乡镇政府沟通不及时,申报项目时,乡镇政府为了确保项目立项,对同一项目区重复申报,出现了部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址重复的现象,导致重复上报和设计。随着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项目资金额度较大,同时省厅也给每个市县下达了任务指标,部分县区政府为了立项要资金,县区国土部门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忽略了对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分析调查,将耕地基础设施较差、明显不适宜进行整理的耕地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象,整理后仍旧是中低产田,并没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1-2]。

1.2 宣传动员工作不到位,公众参与度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一项真正惠农惠民的工作,农民是最终的受益者,但是大部分农民对于此项工作了解不够,整个工作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在项目的可研阶段,当地国土部门为了满足项目立项的要件需要,要求乡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听证,有的乡镇为了争取项目获得批准,不顾当地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编造村民意见书,甚至有的乡镇在没有调查咨询过当地农民意见情况下,伪造农民签名,导致当地村民并不了解设计内容。在与设计单位交接时,往往是一个村领导代表一个村的意见,所以在后期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涌现很多的问题,加大了项目的实施难度[3-4]。

1.3 基础工作不扎实,现状了解不充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周期短,从项目立项到完成设计往往只有1~2个月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人员对项目区现状的调查以及勘测。部分规划设计单位往往只追求项目资金的平衡和项目设计方案的美观,忽略了对项目区农民道路、水利和土壤情况的科学分析,设计阶段征求当地农民意见的次数也较少,每次看现场最后项目设计通过论证了,很多农民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导致设计方案到施工阶段无法落实。

1.4 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规划设计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中最关键一环,规划设计阶段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对项目完成的好坏至关重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工程,包括土壤学、农田水利学、土地管理、电力学等,因此要求设计单位有合理的设计梯队。现在市场上设计单位水平良莠不齐,新成立小公司多技术薄弱,设计完成的项目不能达到施工要求,专家评审时一再无法通过论证,严重耽误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1.5 规划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

由于政府强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政绩和形象,在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部门过于追求“路成网、田成方”,没有考虑项目区农民的真正需求,例如新修道路和林网产生的占地问题、规划设计的单井控制面积较大的机井,由于涉及到几家公用,没有一家一户的农用小井实用,设计的滴灌和喷灌地埋干管和支管作用得不到发挥,由于权属不清,协调不到位,权属纠纷引起的种种矛盾到了施工阶段就集中体现出来。

1.6 缺少对县区国土部门的激励机制

上级国土部门在分解下达工作任务时,多是考虑为了更多地申请资金,忽略了县区国土部门完成任务的难度以及工作积极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县区国土部门推进项目的难度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一项需要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包括农业、水利、林业、电力部门等,县区政府对土地工作不了解,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有所欠缺,因此县区国土部门面对上级部门的压力以及同级各部门的不积极,还有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的不懂业务,产生了抵触情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资金量大,动辄一个项目几千万投资,县区国土部门负责同志在自我保护的心理下,把责任往乡镇推,导致业主单位落实不清。

1.7 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后期管护形式基本是县区国土部门或项目所在地区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对项目实施的农田水利、道路、林网、电力设备等进行管护,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人,项目竣工验收后的管护工作往往落实得不尽如人意。

各地普遍存在“重管理、轻管护”的现象,部分工程遭到破坏,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清淤过的排水沟无人管理,有的农民为了多占地,填平排水沟种植农作物,导致到了下一汛期排水不畅,农田遭受涝灾,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效益。

2 对策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域应严格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选取,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水资源有保障,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土壤应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且耕作距离适中,适合机械化耕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参与度。且要严格筛选设计单位、加强设计人员业务培训,避免设计水平低导致的工程施工问题。设计单位应充分调研,进行多次现场踏勘,尊重农民意见,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开展项目设计工作。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县区政府应创新激励制度、提高业主单位积极性。工程承担单位作为工程实施建设主体,建成后应当及时将经验收合格的工程设施妥善移交相应的工程使用者,并签订委托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在与工程后期管护主体签订协议时,要建立健全项目后期管护的机制和制度。要逐步建立后期管护资金,实行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工程后期管护组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参考文献

[1] 李涛,廖和平,杨伟,等.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评价及建设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15-120.

[2] 王新盼,姜广辉,张瑞娟,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10):249-258.

[3] 杨伟,谢德体,廖和平,等.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7):227-237.

[4] 魏明宇,金凤,任家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及效益分析:以辽阳县小北河镇东月河等村为例[J].吉林农业,2013(2):53-54.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