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村水利发展新思路

2016-10-20陆小仙陈文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浙江省

陆小仙 陈文亮

摘要 在分析浙江省农村水利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模式、资金运营、科技创新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浙江省农村水利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措施。阐述了浙江省农村水利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应当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向努力建设。

关键词 农村水利;管理模式;资金运营;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91-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 Zhe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raised some new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model,capital oper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ecurity system,etc.Expou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should be in the right directions: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 and sharing.

Key words rural water conservancy;management model;capital oper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ecurity system;Zhejiang Province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然而,农业生产常常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是一个需要扶持的弱质产业[1]。农村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在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决定当地的农业生产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农村水利通过有效降低农业成灾面积、保障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资源生产配置效率综合作用于农业产出[2]。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省之一,近年来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有目共睹,然而农村水利的发展却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匹配[3]。农村水利作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必须保持与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4]。发达的农业和发达的经济必须要有发达的水利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浙江省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5],农村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息息相关。

1 基本现状

目前,浙江省的水利建设充满着挑战和机遇。201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水利建设为主题,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2015年浙江省水利厅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着力解决防洪供水突出问题,改善水生态水环境,为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支撑。浙江省农村水利在新的时期更应当抓住机遇,不断向前推进,以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不同层次的需求[6-7]。

近年来,浙江省农村水利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然而,由于浙江省人多地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农村水利仍然是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与之相关的农业生产也很难摆脱“靠天收”的尴尬境地。浙江省农村水利具有如下特点:工程小,数量多,分布广;地位重要却易受忽视;公益性强,天然垄断性;涉及的专业面广,服务功能多;较强的政策性和群众性。这些特点导致了浙江省农村水利必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层对兴建公益性农村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工程产权不明晰导致管理缺位、工程病险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工程无法发挥效益、基层水利队伍不稳定且队伍素质不高等。

2 发展思路

2.1 管理模式

浙江省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各地农村水利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农村水利的管理模式也是多种多樣。马永喜等[8]人通过对浙江省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调研情况归纳总结,认为浙江省农村水利的管理模式可分为3种类型,其分析比较详见表1。蒋 屏等[9]人从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决策机制和水价机制等方面将浙江省农村水利分为“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会”“水利专业合作社”及“物业化管理”等若干工程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与前述分类方式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各种管理模式均有利弊,为健全农村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马永喜等[8]人建议:在机构设置上,以水利站为主体,推行“县(市)乡共管,以县(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职能界定上,应明确水利员具体岗位职责;在组织决策上,由县(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水利站实施垂直领导;在技术支撑上,应培养和引进“一专多能”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人才;在经费保障上,应加强监管切实保障水利建设经费的专款专用。

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浙江省农村水利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把建设农村水利现代化业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二是对农村水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核定编制,推广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的民间水利组织,地方水行政部门退出农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角色后应加强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水事监督等职能;三是加强农村水利统一管理,逐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开放、有序的农村水利市场监管体系;四是提升管理水平,更新思想观念,由传统的经验型、粗放型向现代的法制型、科学型、集约型转变,用资源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想,指导工作实践。

2.2 资金运营

近几年来,全省的水利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年均增幅15%左右,位列全国前列,但与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递增 25%左右的速度相比,差距依然明显[3]。农村水利属于公益性事业,缺少投入将会使得工程运行难以为继,只有加大投入才能顺利推动该行业的顺利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公益性行业必须寻求突破,才能在新的时期稳步发展。

应当转变观念,不能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农村水利亟须拓宽投资渠道,投入机制也应当多元化:将国家的投入作为引导,而不是主体,旨在解决关键性的迫切问题;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投入应当成为农村水利的投资主体,鼓励这类社会经济组织积极投入农村水利的现代化建设;支持农村水利依法收费作为补偿,吸引外资作为辅助投入模式;构筑农村水利企业的资本运营平台,实现股份制改造;争取利用国债去建设农村水利等。

2.3 科技创新

各行各业的发展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农村水利包含的专业门类繁多,浙江省要想实现农村水利的现代化建设便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农村水利科技包括工程、管理、经济、生态以及政治等多个学科门类,不再是单纯的提升农业产出、保障供水等狭义的农村水利概念,同时还需要关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上还要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成果转化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特性;研究手段要注重结合新技术、新工艺,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

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完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大科技人员的奖励投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使其规模化,最终能够在农村水利中产生巨大的效益,提升服务水平。

2.4 保障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浙江省农村水利要想实现现代化进程,必须要依托于高效可靠的農村水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规范农村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依法治水,建成廉洁高效的政府水行政管理部门,规范资金使用,增强透明度,扩大知情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二是从法律上赋予农村水利的作用与地位,建立与浙江省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涵盖水资源统一管理、涉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产业经济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农村水法规体系;三是从政策上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和建立二、三产业返哺第一产业的机制,稳定农村水利投入来源;四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重点探索农村水行政管理调控措施,强化对全社会农村水事活动的监管。

依法治水、管水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水利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农村水利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完善执法网络,强化依法行政职能,确保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正常有序地开展[3,10]。

3 结语

农村水利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11],鉴于其重要性,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浙江省建设的重点。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下需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浙江省农村水利的实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应当朝以下方向努力:重视科技创新,重视水利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重视补齐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的短板,重视科学管理;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重视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办好农村水利;重视动员群众参与治水和管水。浙江省农村水利的进步必将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4 参考文献

[1] 吴连翠.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1.

[2] 马淑琴,章辉达.中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农业产出效应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86-92.

[3] 蒋屏.浙江农村水利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1):27-31.

[4] 马骏,章仁俊.农村水利现代化保障措施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水利经济,2006,24(3):4-6.

[5] 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研究正在进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10):4.

[6] 冯广志.关于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思考[J].北京水利,1999(4):1-3.

[7] 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05-119.

[8] 马永喜,沈满洪,王娟丽,等.浙江省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3):183-187.

[9] 蒋屏,董浩,陆文聪,等.浙江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与模式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2008(6):31-34.

[10] 王树生.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思考[J].江苏水利,2004(3):12-13.

[11] 倪文进.中国农村水利发展状况与科技需求[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1-8.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浙江省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欢天喜地过大年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